在线客服系统

乡土文化在中小学德育中的价值意蕴

时间:2014-09-10 10:33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朱文学 点击:

  摘要: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化在思想道德、伦理价值、审美趣味、生活习俗等方面,蕴含着多重内涵和德育价值。在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开发乡土文化德育资源,丰富校本德育课程,对中小学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德育工作校本化、特色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乡土文化;乡土德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8-0047-04

 

  中小学生的道德养成是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道德浸润滋养与不断成熟成长的过程,是学生个体与外界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渗透于地域社会各个方面的文化因素,如传统的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社会态度等,同时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一定区域的乡土文化,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切实重视乡土文化的德育价值与意义,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的德育资源,有效加强和促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中小学德育创新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乡土文化与乡土德育

 

  乡土即故乡本土,它首先表现为一种空间概念,同时也表现为人与故乡本土的一种主客体关系,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数千年的文明土壤孕育了我国内涵丰富的文化传统。我国多民族的传统文化成果,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类型,体现出了传统文化浓郁的乡土性特征。乡土文化产生于特定的地域环境,来源于劳动人民以及先祖世世代代的生活实践活动,是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故乡本土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样态依存于一定的空间范围,其文化内容表现了人与故乡本土的一种主客体依赖关系,因而乡土文化具有地域性、具体性、多样性、质朴性等特点。乡土文化由于历史的绵延不断而生生不息,渗透并融合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成为青少年一代成长与道德养成的环境。乡土文化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德育要素,有助于让学生在地方文化的熏陶下,促进道德认知,培养道德情感,增进自己对地域历史的认知与认同,加固道德成长的内在根基。

 

  乡土文化具有历史性特点,又具有现实交融性,构成了学校教育不可分离的环境要素,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源环境。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自觉运用乡土文化,科学合理地开发乡土文化资源,促进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我们称之为乡土德育。乡土德育的概念具有多重含义,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本地的乡土环境,增进对家乡的认知与情感认同,培养热爱乡土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态度与基础技能。乡土德育是学校教育以及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具有现实性、地方性、综合性、活动性等特点。乡土德育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我国台湾学者欧用生认为乡土教育具有四种功能,即人格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以及世界观的教育,对乡土德育的功能价值也具有直接的借鉴启示作用。

 

  从国内外教育发展以及中小学德育的趋势看,重视乡土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加强学校德育的民族性、地域化、本土化建设,已成为共性特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视野中民族区域以及地域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给予了关注,强调青少年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文化遗产、地方文化、历史教学、社区实践等广泛开展。现代西方德育理论关注儿童生活经验的成长与道德体验,积极倡导社会行动模式、生态德育、新品格教育、关心伦理观等德育理论,都体现了学生道德发展应立足于自身社会生活实践,并要关注社会规范、伦理价值、行为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加强,中小学课程改革对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视与推进,乡土文化德育也得到中小学的逐步重视。我国中小学通过课程改革的推动,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蓬勃开展,不少学校立足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区域历史文化素材,开发校本课程,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校本德育系列活动,推进了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二、乡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德育价值

 

  1.乡土文化的爱国情怀

 

  推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恒新的动力是一种坚韧不拔的民族品行与精神力量,数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和文明成果,形成了催人奋进的核心价值追求与精神引领。尽管我国地域历史文化各有特色,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乡土环境都孕育了大批仁人志士,他们胸怀民族、忧国爱民、积极进取的感人事迹与精神品质,构成乡土文化的爱国主义主旋律,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情怀教育提供了不竭动力和丰厚素材。吴地文化向以经济发达、人文荟萃闻名,但一代代杰出人物和仁人志士的精神品格和情怀,更是令人崇敬,如宋代名相范仲淹为国勤政,锐意改革,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永远激励着后人。清代大思想家顾炎武力倡经世致用新论,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数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分忧,不做亡国奴。明代抗击宦官专权的五人事迹,写入《五人墓碑记》,其凛然崇高的气节和行为,令人感奋。乡土文化中众多志士仁人的榜样示范、名人先贤的生动事例,是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最鲜活最具体的教育资源。

 

  2.乡土文化的伦理价值

 

  中国历史传统十分注重人伦社会的规则与规范,强调社会生活中礼治与对传统规则的自觉服从,特别是本乡本土的一些乡规民约,是来自于百姓生活的约定俗成的地方制度,是乡民村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的道德制度的自我创设,是隐形的法律规章。乡土文化的人伦特点与规则资源,对于地处其中的中小学校来说,是一笔丰厚生动的德育资源,对中小学生来说,是具体可感、可直观借鉴的德育读本。前辈口耳相传的道德规则,熟人社会中众人外化于行为表现的民俗礼仪,更是学生可以耳濡目染的榜样示范。遍存于我国各地的乡土文化,都表现出孝慈仁爱、勤劳朴实、廉耻礼义、互信互助、悲天悯人、吃苦尽责、和合安乐等伦理品行,这是中国社会道德的根基与基因,即使在面向未来的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建设中,也是不能丢弃的道德品性。乡土伦理资源是中小学开展社会关爱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做人、学会生存的重要资源,对培养学生的仁爱共济、立己达人品质,使其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乡土文化的审美意蕴

 

  乡土文化蕴含着劳动人民长期积淀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乡土美、民俗美的元素与风格,对长期生活于此、成长于此的青少年一代,无时无刻不起到熏陶感染作用。著名文学家莫言之所以能取得世界认可的文学成就,与他长期浸润于家乡深厚的传统文化与乡土环境有直接关系,故乡的风土人情、人物风貌给他的作品提供了无尽的写作资源,他曾说“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作家用文学的方式拓展故乡,是对故乡的一种超越”。[2]乡土文化包含的地方文化遗产与传统艺术资源异常丰富,其美学意义也十分独特,对中小学开展多样化的德育和审美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吴地文化,带有河湖水乡的灵动气韵,孕育出了精细和谐、融合自然历史与人文特色的苏州园林,委婉生动、精妙绝伦、堪称百戏之祖的昆曲艺术,兼具说唱弹艺术、体现吴侬软语特色的评弹,以及精细美丽、绣工多样的苏绣,都是吴文化艺术瑰宝的具体体现。众多的地域传统文化艺术融合于现代社会生活之中,具有鲜明可感的审美因素与审美价值,对中小学生的道德养成以及审美教育来说,俨然一部生动鲜活的教科书。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