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程中,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从“德” 字原初内涵出发,提出了“尚德”的教育理念,建构了“尚德教育”的新格局。“尚德”理念中,“尚”的内涵为尊崇、崇尚;“德”的内涵为“遵循本心,顺乎自然”、“厚德载物,养性励行”。“尚德”的两个内涵之间是“道”与“德”的关系,是思想方法与艺术追求的关系。“尚德教育”中,“尚德”是一种仪礼,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境界。
关键词:尚德教育;“尚德”内涵;尚德理念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8-0013-0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教育部也出台了“加快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作为最基层的学校,如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如何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并融入现代教育的前沿思考,以促进学校教育自主、全面、深入的综合改革?
“尚德”,是我们学校建校初期的办学理念。至今,“尚德”二字仍雕刻在教学楼前的巨大石壁上。高大的篆书“德”字,仍立于活动区的德文化广场上。基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思考,我们从“德”字原初内涵出发,提出了“尚德”的教育理念,建构了“尚德教育”的新格局,开展了“尚德课堂”等新探索。
要理解“尚德教育”和“尚德课堂”,就要先弄清“尚德”的教育理念。在“尚德”理念中,“尚”的内涵比较确切,即尊崇、崇尚;“德”的内涵比较复杂。而从教育学的视野看,“尚德”理念首先可以理解为“遵循本心,顺乎自然”;其次可以理解为“厚德载物,养性励行”。因此,“尚德教育”体系中本心、自然(规律)、厚德、个性是理解“尚德”理念的四个关键词。
一、“尚德”第一内涵:遵循本心,顺乎自然
古人云:“道”昭示一切,“德”承载一切。传统教育理论认为,大道乃无言无形,大德则厚载道行。如何理解我校石壁上那“尚德”之“德”呢?
从字形看,“德”的部首为“彳”(chì),“惪”声。从字源看,甲骨文中,“德”字写为“ ”字,左边是“彳”形符号,表示道路、表示行动的符号。对“彳”,《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小步也,象人胫三属相连也。”[1]可见,“彳”表示与行走有关。其右边是一只眼睛即“ ”,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表示目光直视之意。这样,“德”字可释为“遵循本性,直视所行之路”。而金文中,“德”写为“ ”字,“目”下面又加了“心”字成了“惪”字,意为“心、行之所值”。综合来看,“德”字的第一层内涵表示遵循本心,顺乎自然的向前或者向上行走。
“德”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内涵呢?这种解释有什么文字学、文化学依据呢?
当年,东汉许慎根据“六书”之“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的原则,在《说文解字》中对“德”字作了这样解释:“升也,从惪声。”[2]古代学者认为,“德”释为“升”,也可引申为“登”。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这样注说——
德,登也。当作登。辵部曰迁。迁,登也。此当同之。德训登者,《公羊传》:“公何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何曰:登读言德,得来之者,齐人语。齐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今俗谓用力徙前曰德。”[3]
桂馥在《说文义证》卷六中也说:“古升、登、陟、得、德五字义皆同,陟读为德者,古同声。”[4]《集韵》认为,“惪”字与“陟”同意,与巡狩礼有关。而《现代汉语词典》[5]对“德”解释为三项:道德,品行;心,心意;恩惠;姓。这似乎与“德”的原初义“升、登、陟、得”动词性解释皆不相关。
那么,如何理解“德”字的动词义呢?原来,“德”的动词义与上古巡狩礼仪相关。
上古有“陟其高山”以祭祀上天的巡狩传统。尹荣方先生在《巡狩之礼与“德”字的原初意义》[6]一文中考证,“德”字解释为“升、登、陟、得”,与上古时代先民登山祭祀天地神灵有关。
尹荣方先生引用了清代胡培翚在《仪礼正义》[7]中的观点——
天子巡狩四岳,各随方向祭之。于山言升,于川言沉。是就其处而举此礼。故知是王者巡狩之事。
他认为,巡狩即封禅、祭祀之事。《尚书》[8]载,上古尧时,尧命羲和氏的四子分别掌管四岳,羲仲为东岳长老,羲叔为南岳长老,和仲为西岳长老,和叔为北岳长老。舜帝时代,舜帝用了一年的时间巡狩四岳,二月东到泰山,五月南到衡山,八月西到华山,十一月北到恒山。据《尚书》[9]载,舜帝冬十一月北巡恒山时,行至冀州曲阳,大雪封山,不得前行,便望山拜祭。可见,“德”的原初义“升、登、陟、得”、“心、行之所值”与封禅礼仪密切相关。
对上古的巡狩礼或者封禅礼,《后汉书·效祀志》认为,“封者,增天之高,归功于天”,“于泰山上立封……骥近神灵”。东汉末年经学家卢植认为,古代封禅礼是“封泰山,告太平,升中和之气于天也”。
对这种巡狩礼或者封禅礼的本质,尹荣方先生则认为是“祭天与观象授时结合的礼仪”。也就是说,古代举行的巡狩礼或者封禅礼,是向天下确定与颁布时令,蕴含着先民对季节变迁、天地时令的认知。而天气时令对万物生长又起到了繁衍、化育的重要作用。因此,登上高山以祭祀上天,引导天下以顺应天时,从而更好地生殖、化育万物,即“德”的原初内涵。这就是“德”为什么可以解释为“遵循本性,直视所行之路”,“遵循本心,顺乎自然”。这也是我校“尚德教育”境界中,“德”字第一种内涵“遵循本心,顺乎自然”的文字学、文化学层面的溯源。
从“德”的这种内涵看,我校的“尚德教育”崇尚的是“遵循本心,顺乎自然”的“德”原初内涵。这种原初理念的追求,意味着学校办学哲学思想应该遵循师生发展的本心,顺乎师生发展上的自然意愿;这种原初理念的追求,也意味着教师应该遵循本心追求教学,开展顺乎自然的教育规律教学;这种原初理念的追求,还意味着学生遵循本心地开展学习,顺乎自然地在学校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这种原初理念的追求,还意味着学校德文化的建设应遵循学校教育的本心,顺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自然要求。
当我们从文字学、文化学层面深入地发掘“尚德”的原初内涵,并将其提升到“尚德”教育理念的层面,我们学校的教育追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发展被紧紧地联系到一起、融合到一起。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基于“尚德”理念,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并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建构了全面开展“尚德教育”实验的方案,将学校、师生的教育梦想、教育追求和谐地凝聚到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深化学校内部的综合改革。
二、“尚德”第二内涵:厚德载物,养性励行
在整体设计我校综合改革方案——“尚德教育”时,我们积极将古代优秀教育传统与现代教育文明融合,力争创办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尚德教育”。基于“尚德”的办学理念,我们还将“德”字内涵理解为“厚德载物,养性励行”。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