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消费金融现状分析(2)
消费金融市场上的消费金融品存在形式有:不同透支额度的信用卡、短期信用贷款、综合消费贷款等消费信贷,还有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住房按揭分期、购车分期、家居装修分期、信用卡现金分期和信用卡账单分期等。这些消费金融产品看上去种类繁多,但是具体到是否满足了家庭的消费金融需要,却一致地表现出了它们本质上的同质化现象,同时对金融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中国消费金融供给主体看,商业银行是消费金融业务的最大供给主体,而国有商业银行又是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主要供给力量。从1997年中国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以来,商业银行一直占据着消费金融的主导地位,中国专门的消费金融经营机构仍相对不足:目前中国仅有少数几家消费金融公司,加上部分财务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等。不仅消费金融市场份额难以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由于它们多为新设立的机构,并且服务不像银行那样多样化,无论是在组织架构上还是风险控制方面都存在不成熟之处。总的来说对消费金融体系的贡献度较小。从厂商理论来说,单一的市场供给主体不仅导致消费金融的经营效率难以提升,同时也会抑制金融服务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不足。
金融的发展是有多种客观因素的推动引起的,并非理论的推动,而理论则是通过实践的检验而一步步完善。随着社会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整个经济生产体的普遍技术进步和交易成本下降,从而会加剧金融产品供给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金融产品理应一步步朝着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方向发展。但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4)最新发布的一份有关我国家庭财富净值分配的调查报告显示,在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方面,那些较富裕家庭远高于平均水平,其参与方式表现为借贷双边市场上的活跃。按照前面我们把消费金融品看做是项特殊的“商品”对它们的消费可以带来与实物消费近似的效用,受到不同收入约束的限制,富裕的家庭存在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从而也有能力更多的参与到消费金融市场中去。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金融中介的某种导向,强化了这一现象。结合中国的消费金融产品的特点,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近似于寡头竞争市场。在这个金融市场上,消费金融服务呈现出一般市场上交易的金融产品有的标准化但又有针对性的特征,同时它们又由各个金融中介以自己的盈利模式进行定价。然而,事实情况是大部分的金融中介(e.g.银行)都倾向于为拥有较多财富的家庭提供专业而细分的金融产品,这一供给方的主观偏好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家庭净财富的不均等化。同时,由于这些产品的本质是换汤不换药的,导致恶性竞争,又加大了金融中介自己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又成为了金融中介公平的提供合适的,有利于提高整体福利的消费金融品的“负激励”。如果金融中介不改变他们固有的服务性歧视,金融消费者就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到这个市场之中,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就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为盈利性经营机构,金融中介的存在和发展是不单单是为了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最基本考量的是自身的盈利性和安全性问题。单单从金融中介内部自身的风险测评和对潜在客户有关信息的掌控不全面会愈发放大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供给效率低下,导致消费金融品的有效供给不足。
四、对策建议
金融的核心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和社会。金融中介不管以何种形式存在,都是为了更好的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寡头竞争的消费金融市场上,不同金融机构在设计开发产品时,不仅仅要考虑是否能满足家庭为主体的需求,更会作为盈利机构,理性地考虑到自己的经营利润。处于金融中介主心骨的商业银行拥有最多的金融消费者资源,应该利用这一点信息优势,把握机遇,积极面对有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消费金融产品提供者加入市场竞争,抢占金融消费者的挑战。同时,银行的负债业务是大多数家庭都会涉及的金融服务,银行以其特有的传统业务模式,更能较容易地获得家庭的信赖。再加上银行可供支配的资金量大,拥有的金融人才多,在注重风险控制和遵守监管规范的基础上,更有能力开发出更多样化和受众群体广泛的个性化消费金融品。当然,在大力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同时,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提升风险控制水平和进一步完善金融消费者征信档案亦是刻不容缓。同时,在这些基础性自身完善的基础之上,如何了解金融消费者的需求也是一个问题。在尚无官方家庭消费金融需求调查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要开发出满足需求方的产品除了可以与一些高校合作,共同研究和调研有关情况之外,也可以借鉴社区银行(e.g.民生)的模式。在贴近社区和家庭营销,提供更为人性化、多样化金融服务之时,进一步了解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客户的消费金融意识。从而为后台开发运营部门设计出好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消费金融产品提供基础性数据。
参考文献:
[1] 陈雨露,王昌云.金融学文献通论·宏观金融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6.
[2] 廖理等.中国消费金融调研报告(2011)[R].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3]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R].西南财经大学,2014(01).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