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光泽县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摘 要】针对光泽县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发展前景,通过对现有公益林林下经济发展的调查和产业的现状分析,认为光泽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还较为滞后,特别是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规模小、效益不高,缺少资金和技术。对此,提出了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思路: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服务;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和技术指导;三是建立健全各类协会与合作组织体系,突出典型示范,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发展;建议
1.引言
1.1林下经济的概念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在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前题下,借助林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菌类)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的复合经营性产业。
1.2林下经济的特点
1.2.1林下经济是以林为主,集农林牧于一体的复合型共赢经济,传统的农林间作和农果间作是以农为主,而林下经济是以林为主,通过林下种植或养殖,能够促进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转变,形成多维立体型的产业结构,将有限的林地资源拉宽拉长。
1.2.2林下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农林业循环经济模式,林下小气候能够增加空气湿度,防治病虫害发生,有利于林下动植物生长。通过林下种养殖也能够改良土壤,提高肥力,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促进林木生长。有研究表明,发展林下经济地区的树木生长量比一般林地平均高出15%-20%。
1.2.3林下经济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发展壮大林下经济既可以有效利用林地资源,又能为广大林农带来可观的收益,还能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可谓一举三得。发展中要认真总结经验,科学谋划,加强引导,积极扶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
1.2.4发展林下经济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农民富裕和环境优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林下经济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可以起到近期得农牧,远期得林,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同时将畜禽养殖业迁到林间,能够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
1.3根据《国家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和《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将公益林保护等级划分为三级。一级公益林为绝对保护区,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二、三级公益林在不损害生态系统的情况下,可适度进行生产经营和非木质森林资源培育与利用。综合上述法规的出台,为公益林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创造了有利条件。
2.林下经济现状
2.1光泽县森林资源状况
光泽县位于闽西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坡,地处闽江上游富屯溪源头,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县之一。全县拥有林业用地257.6万亩,有林地面积212.8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99.35万亩,包括列入“双世遗”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有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是南方重点林区。
2.2林下经济的发展状况
2.2.1当前光泽林下经济发展林农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其发展存在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投入少、收入少、覆盖面窄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很难规模化发展,更难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中立足,如不加快转型必将被市场所淘汰。
2.2.2近二年,我县林下经济开始对一些价值较高的品种进行试种,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2013年,在李坊管密经济林李树林中成功种植铁皮石斛,效益较好。今年,光泽圣农集团“承天科技”公司与福建省林科院联合实验在林下种植名贵乡土中药材,采集本地野生种进行培植,目前培植的有:华重楼(七叶一枝花)、铁皮石斛、金线莲、三叶青(金线吊葫芦)、草珊瑚、金花茶、旱半夏、灵芝等品种。
2.3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按照生产方式可分为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两种类型,通过适当的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的合理搭配,结合我县生态环境的实际,适合我县发展的模式主要可以分为林菌(菜)、林药、林粮、林茶、林禽(畜)养殖、林苗、生态旅游等。
2.3.1林菌(菜)模式, 充分利用林下空气湿度大,光照强度低,氧气充足,温差小等特点,在郁闭的林下搭棚种植木耳、竹荪、香菇等食用菌,市场潜力巨大,收益高,是荫蔽林地开展林下种植的首选模式。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