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过对皖南、皖中和皖北三县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实施过程中的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客观地剖析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据此,提出了加强政策宣传、强化激励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办公效率和保障农民权益等方面政策建议,以促进新农保健康可持续实施。
关键词:安徽省;新农保;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842.6;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098-0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是我国政府于2009年9月正式颁布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立足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目前我国新农保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为基本原则,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农民普遍参保,以先行试点方式逐步推开,几年内基本实现各县级行政区的全覆盖。新农保的建立不仅有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而且对于保障农民晚年基本生活,实现农民基本权利,维护农村社会的安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如何维护新农保的持续健康运行是关键。2009 年安徽省的12个县被选定为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县,率先开展新农保工作,以后逐步扩大试点。截至2011年底,全省新农保已全覆盖。笔者通过对皖南、皖中、皖北等地农民的走访和调查,了解新农保的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政策的更好实施。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首先按照皖南、皖中、皖北三个区域各选取1个乡镇,共计3个乡镇,在每个乡镇中随机抽取2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再随机选取50位农民,以问卷为依托进行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有效回收率为96.7%。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受访者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对新农保制度的认知情况、参保缴费档次选择及原因、对新农保的评价等方面。此次调研的290位受访者年龄30岁以下的26人,占8.9%;30~40岁43人,占14.9%;41~50岁的68人,占23.5%;51~60岁的89人,占30.7%;60岁以上的64人,占22%。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水平的226人,占77.9%;大学及以上的只有3人,约占1%。家庭规模3~4口的163人,占为主56.2%;家有子女为1~2个有237人,占81.7%。家庭耕地面积多在3亩左右,其中12.9%的农户已完全没有土地;家庭经营类型中,纯农业户占38.2%,兼业户占41.2%,脱离土地的纯做工经商户占30.6%。家庭年收入0.5万元以下的40人,占13.8%;0.5~1万元的45人,占15.5%;1~2万元的109人,占37.6%;2~3万元的56人,占19.3%;3万元以上的40人占13.8%。从调研情况来看,农业在农民的生产经营中仍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农户的家庭收入水平并不高,同时,家庭规模和耕地面积趋于小型化,使得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的功能不断弱化[2]。
二、新农保实施现状分析
对新农保实施现状的分析,主要从新农保制度的认知情况、参保缴费情况、对新农保的评价等方面来进行。
第一,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认知情况。农民对新农保的了解程度较高,被调查的农户中,246位受访者表示了解新农保制度,占84.8%;9位受访者表示一点也不了解新农保,占3.1%;其余的35位表示对新农保制度不太了解,占12.1%。可见,安徽省农民对于新农保制度的理解相对比较充分,大部分农户对新农保制度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农民了解新农保制度的主要途径是村干部组织的宣传活动和政府发放的明白纸。对于“您了解新农保的途径”一题,223位受访者选择了“村干部组织的宣传活动”一项,占76.9%;56位受访者选择了“看明白纸”一项,占19.3%。这反映出行政宣传在新农保工作宣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农民了解新农保的主要信息来源。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农民对于基础养老金比较了解,而对于参保补贴标准和计算方法了解不深。对参保人年满60周岁以后,每人每月可领取中央支持的55元基础养老金标准,95%的受访者表示十分清楚;对目前缴费标准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和1000元,共10个档次,92%的受访者表示很清楚,但是对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83.6%的受访者不知道是如何进行计算的。对于《安徽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政府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56.6%的人表示不了解,说明农民对于新农保制度了解不够全面,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细致的规定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关注。
第二,新农保制度参保情况。290份有效问卷中,286位受访者表示已参加新农保,占总人数的 98.6%;另外4位表示未参加新农保,其中3人是因为在外地务工已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另外的1位是因为对政策不了解,错过了参保缴费时间而未参保。已参加新农保的受访者中有221位表示是为了养老做准备而参保,占参保原因总数的76.2%;33位是在新农保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可以直接领取养老金,占11.4%;28位表示存有一定的从众心理,看周围人都参加,自己也跟着参加,占比9.7%,这是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最主要的三种原因。关于参保年份,绝大部分受访者是在2011年参保缴费,正式参加新农保制度,占受访参保者的96.3%,仅有极少数是2013年参保缴费的。关于缴费档次,239位受访参保者选择了100元的年缴费档次,占所有受访参保者的82.4%;11位选择了200元的年缴费档次,占比3.8%;3位选择300元及以上的年缴费档次,占比1%;其余的为年满60周岁,无需缴费,可直接领取养老金的。显然,农民的参保缴费档次仍处于较低水平,新农保所提供的养老保障水平也较低。为何很少有人选择更高档次的缴费水平?调查结果显示,38.6%的受访者表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紧张,无力选择更高的缴费档次,这是最主要的原因;15.3%的受访者选择了“随大流,别人都是缴纳这么多”;9.1%的受访者认为缴费档次低的话,政府给予的参保补贴所占比例就高,会更划算。不论缴费档次为多少,政府给予的参保补贴均为每人每年30元,不存在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因此造成一部分农民出于这样的考虑而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
第三,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评价。首先,农民对于新农保制度的整体评价较高。76.7%的受访者认为新农保制度比较好或非常好,12.6%的受访者表示新农保制度一般,认为新农保制度不太好或者是非常不好的占3.2%,其余的7.5%表示无法对制度作出评价。由此可见,农民对于新农保比较认可,评价较高,绝大部分对于新农保持肯定和欢迎态度,这主要是因为农民充分认识到新农保制度的本质是为了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个人缴费部分相当于是为自身养老进行的储蓄[3],迟早是自己的,因此农民对于新农保越来越认可。认为新农保不够好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养老金水平低、参保程序繁琐和管理服务不到位等三个方面。这说明部分农民并不认可“广覆盖、低保障”的原则,也说明新农保工作中存在不足。其次,参加新农保给农民带来一定的影响。193位受访者表示参加新农保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占比65.5%;86位表示未带来影响,占比29.7%,其余的11位无法对此做出判断。新农保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少了对养老的担心、减少了对子女的依赖、增加了收入和改善了生活状况等积极方面,分别占比为38.7%,30.4%,21%,8.8%;仅有3位受访者表示参保缴费使得其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影响了当前的正常生活。由此可见,新农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减少了农民对于养老的担心,给农民的主观心理带来一定的安慰和积极影响[4]。综上分析,可以认为全省新农保宣传工作比较到位,农民对于该制度的整体认知情况较为乐观,但农民对新农保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深刻。目前大部分农户选择参保是出于为养老做准备,也有一定比例的农户是出于从众心理而参保。绝大部分农户在制度刚开始实施时就参加了新农保,参保积极性比较高,但是缴费档次的选择普遍较低,这主要是受家庭经济条件和制度设计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导致的。经过几年的参保之后,超过80%的农户表示对新农保很认可,但同时对较低的养老金水平设计和参保缴费工作的管理和服务表达了不满。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