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颠覆者(2)
时间:2015-07-20 10:18
来源:发表吧
作者:张鑫
点击:
次
“吾爱深眠黄土,余惟向隅而泣。”(《深眠黄土》)爱伦·坡疯狂地追求死亡,醉心于渲染死亡,在小说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死劫。与前辈作家不同,爱伦·坡并不在死中寻求生命的升华,而是直面死亡,死就是死本身。死亡已不具有任何诗情画意,反而带有一种梦魇般的恐怖。“我”在神志恍惚中来到癫痫病发初亡的表妹、爱人贝蕾尼丝的墓地,掘开坟墓把她“三十二粒细小、洁白、象牙般”的牙齿拔下(《贝蕾妮丝》);“我”好不容易从海上的暴风雨中死里逃生,上了一艘大船,结果发现这是一艘“鬼船”,驶进了大漩涡的中心下沉(《瓶中手稿》);侏儒“跳蛙”为了报复肆意凌辱他的国王和大臣,设下圈套把他们化装成八只大猩猩,身上涂满柏油和亚麻,用火将它们活活烧死(《跳蛙》)……种种场景令人惊心动魄、毛骨悚然。在坡看来,死亡是无法逃避的,它无孔不入,吞噬一切,而血是通往死亡的隐秘途径。也许,弗吉尼亚临死前吐血的场景,总烙在坡的记忆里挥之不去,血与死交替震撼着他的心灵。写于弗吉尼亚病重吐血时期的《红死病的假面具》极其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为了躲避蔓延的瘟疫“红死病”(肺结核),快活、无畏而精明的普洛斯佩罗亲王从宫中召集了一千名健壮而乐观的骑士淑女,退隐到一座偏远的固若金汤式的城堡式宅院里。在平安度过五六个月的隔离生活后,亲王举行了一个异常豪华的假面舞会。当人们陷入舞会的狂欢中时,一个面如僵尸、又高又瘦、从头到脚藏在溅满鲜血的裹尸布里的陌生人出现了。亲王惨叫而亡,狂欢者也一个接一个绝望地倒在血泊里,“黑暗、腐朽和红死病开始了对一切漫漫无期的统治”。对坡而言,死亡就是瞬间的狂欢,死的吸引力无疑就是美的吸引力。在美与死的结合中,坡创造了一个超越天地人世的诡秘世界。
四
的确,坡所描述的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而是一种病态、疯狂、绝望、恐怖的美。发展到极端,审美变成了审丑。丑是美的否定,或者说丑是美的倒错。当爱伦·坡把美与死亡、恐怖结合起来时,他所高扬的美已成为“恶之花”的种子。他将爱情、奋斗等小说中恒见的主题弃之一旁,而迷恋于描写神秘的死亡、血腥的凶杀、罪恶的潜意识以及被诅咒的命运,乐此不疲地描叙令人恶心的死尸复活,更在一场狂欢舞会中揭穿遮掩死亡的假面具,让人与“活生生”的死亡直面相对。那些披着裹尸布徘徊在生死之间的人间幽灵,带着毛发的人头皮,插在铁棍上的人脑袋,站在腐烂的尸体上凄声尖叫的独眼黑猫……无不散发着“令人嫌恶又令人着迷、令人痛苦又令人注意”的丑之魅力。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坡“审丑”而不“审美”;或者说,他为何要以“丑”为美甚至是以“死”为美?
究其原因,首先,坡的死亡意识源于其惨痛的人生经历。坡幼年时就失父亡母,童年时代暗恋的同学之母斯坦纳德太太亦红颜薄命,青年时又恸失慈爱的养母爱伦太太,结婚几年后挚爱的娇妻弗吉尼亚身患肺病因无钱医治而亡。亲人接二连三的亡故给爱伦·坡带来沉重的打击,也在其心灵中深深地烙下死亡的阴影,形成强烈的死亡意识。事实上,爱伦·坡小说中的女性,几乎就是他爱妻慈母的影子,甚至她们的死都往往是因为得了和弗吉尼亚一样的肺病。
其次,文坛的边缘化与疏离感。如前所述,19世纪前叶的美国文坛,主张“文以载道”的超验主义大行其道,坡的“纯艺术论”文学主张无疑与之格格不入,被边缘化也就不足为奇。如爱默生不屑地称他为“叮当诗人”,亨利·詹姆斯认为对坡的严肃就是对自己的不严肃,惠特曼认为坡的作品“属于想象文学的电光,灿烂而耀眼,但却没有热量”,洛威尔则嘲笑他的诗歌“三分天才,七分打油”。被文坛排斥在主流之外的坡郁郁不得志,生活坎坷,穷愁潦倒。生活的煎熬、理想的破灭,使他的精神倍受刺激。于是长期酗酒,沉湎醉乡,并借描写死亡、邪恶的小说来发泄被扭曲的精神痛苦,以求“灵魂的安生”。反映在其创作中,自然是无所不在的孤独与疏离,忧郁与感伤。
最后,对社会现实的逃避与颓废。与其文学意识的超前性、现代性相比,坡的政治观却是相当保守的。坡赞美贵族统治,维护蓄奴制,与当时日益走向衰落的南部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然而在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民主主义正蓬勃发展。坡怀疑甚至憎恨民主、商品经济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敌视北方的废奴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却无力回天。于是,坡对现实充满绝望,只能逃避。其作品中的颓废没落倾向是当时整个美国南部蓄奴制社会即将崩溃的败落情绪的反映。而逃避最极端的形式则是死亡,死亡对坡来说或许意味着某种新的希望。
作为第一位将恐怖、死亡与丑恶纳入美学范畴的开拓者,爱伦·坡虽然因种种缘故没能改变当时的传统美学观念,但他撒下的种子在其继承人波德莱尔及后来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们的精心呵护下,绽放出一朵朵举世惊艳的“恶之花”[7]。以“真、善、美”为一体的传统美学格局宣告崩溃,文学的发展从此进入美丑、善恶、真假共生共存,充满颠覆、混乱、无序与荒诞的现代主义时期。
参考文献:
[1]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29.
[2]郭宏安译.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0.
[3]爱伦·坡.诗的原理.赵澧,徐京安主编.唯美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67.
[4](美)帕蒂克·F·奎恩编,曹明伦译.爱伦·坡集(诗歌与故事)[M].北京:三联书店,1995:13.
[5]马库斯·坎利夫.美国的文学.方杰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62.
[6]唐荫荪等译.爱伦·坡短篇小说选·代译本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5.
[7]张鑫.爱伦·坡与法国前期象征主义[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版,2002(2):73-75.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