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浓度变化与NIHSS评分的关系(2)

时间:2016-09-30 11:50 来源:发表吧 作者:金岗生等 点击:

  急性脑梗死是指由各种栓塞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局域的脑组织急性缺血进一步坏死的过程,脑梗死是致残、致死率极高的疾病,5年内平均复发率在30%左右[1-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由缺氧诱导的血管生长相关肽,在脑内有比较丰富的表达,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均能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研究表明VEGF具有细胞增殖、神经保护、提高毛细血管渗透压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3]。为探讨VEGF与脑梗死预后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浓度的动态变化以及分析其与NIHSS的相关关系,旨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浓度变化以及在临床预后评价中的临床意义,以期指导临床。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分组对照研究方式分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为本院神经内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初诊的住院病例,共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2岁,平均(57.3±15.5)岁。诊断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8],排除入院前行溶栓治疗以及既往有心肌梗死、严重肾肝功能障碍、血脂异常、肿瘤病史的患者,不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或因突发情况需要离开的失访患者。发病当天抽血后开始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日1次,依达拉奉30 mg静脉输液,每日2次,丁苯酞0.2 g,每日3次)。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共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41岁,平均(56.1±17.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受检者均抽空腹肘静脉血2 mL。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第1、3、7、14、28天各抽血1次,对照组体检时抽血1次;所有标本均室温放置30 min,分离血清,-70℃储存待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VEGF,试剂盒上海安妍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9],检查各时间点患者的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症,根据其严重程度分别赋值0分、1分、2分、3分、4分、9分,计算其NIHSS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在统计学分析前行正态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VEGF浓度和NIHSS评分比较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3、7、14、28天血清VEGF浓度分别为(203.76±47.36)ng/L、(207.35±49.83)ng/L、(214.53±55.87)ng/L、(203.78±42.39)ng/L、(188.34±42.82)ng/L,均高于对照组的(185.97±53.36)ng/L,第7天血VEGF浓度显著增高(t=2.421,P<0.05),其他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浓度随时间逐渐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第28天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见表1。
  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应时间点的NIHSS 评分逐渐降低,脑梗死组患者NIHSS 评分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76,P=0012)。第1、3、7天NIHSS评分均高于第28天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NIHSS评分较第14天降低不明显(P>0.05),见表1。
  2.2 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NIHSS评分相关分析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发病第1、3、7、14、28天NIHSS评分分别为(14.41±3.41)分、(13.41±2.93)分、(11.36±2.43)分、(9.65±2.21)分、(7.93±2.02)分与血VEGF浓度呈负相关(r=-0.412,P<0.01;r=-0.423,P<0.01;r=-0.492,P<0.01;r=-0.387,P<0.05;r=-0.355,P<0.05)。见表1。
  3 讨论
  研究发现,在脑缺血中心坏死灶的周围,存在着相对缺血区域,称缺血性半暗带,这个区域内的神经元经过数天潜伏期后,会出现一些神经元死亡,称之为“迟发性神经元损伤(DND)”[4],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兴奋性氨基酸(EAA)毒性、蛋白合成抑制、自由基损伤及炎症因子等因素[5-7]。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延长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存活时间(即对急性脑梗死半暗带区域的保护),尽快恢复缺血区的血氧供应,是其临床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也称血管通透性因子或血管调理素,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和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产生和分泌,是一种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强有力的多功能细胞因子[10]。VEGF可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增加血管通透性并促使新血管生成,能够刺激脑梗死中心和半暗带新生血管和侧枝血管的形成,善缺血区周围组织的灌流,促进脑循环,进一步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11,12]。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的微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组织缺血缺氧能诱导组织VEGF表达,对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许多研究报道VEGF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13]。Fong GH等[14]研究发现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VEGF受体结合,可促进血管发育和刺激侧支血管的形成。动物研究表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表达VEGF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3 d开始明显增多,7 d达高峰,14 d明显下降[15]。在参考文献及前期预实验的基础上,随着时间的延长,VEGF的浓度变化逐渐减慢,结合考虑到患者的耐受性和实验的可操作性,我们课题组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的时间点(第1、3、7、14、28天)血清VEGF浓度进行了测定,发现急性脑梗死引起机体对VEGF表达上调,患者发病第1、3、7天血清VEGF浓度逐渐增高,第7天达高峰后开始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第28天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吻合[16-18]。我们可以推测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浓度升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代偿和保护机制,对无明显症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