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乳腺癌中医证候研究现状及思考(2)

时间:2015-10-09 11:00 来源:发表吧 作者:薛娜,杨国旺,王笑民 点击:
  1. 5 与证候分类方法相关的中医证候研究
  上述辨证研究方法,不论是术后放疗、化疗或
  术后康复期患者,证候研究均是以复合证型辨证为主,可能与临床患者病情复杂、病机多样有关。证候要素是近些年中医证候研究的热点,其方法便于掌握,且能简明扼要地反应疾病在病位、病性方面的特征[23]。近些年已有学者采用证候要素的方法对乳腺癌证候进行研究。如岳振松等[24]采用证素研究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乳腺癌中医证候进行研究,结果共得出单证21 个: 湿邪困脾,肝气郁滞、肝热、血瘀、风湿阻络、痰热阻肺、胃热、心火亢盛、湿热、脾气虚、肝阴虚、肾阴虚、肾精亏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肾虚、肾阳虚、心血虚、肝血虚。陈汉惠[25]通过证素辨证,得出乳腺癌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肝,病性主要表现为气· 9 6 1 · 中医杂志 2014 年1 月第55 卷第2 期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4,Vol. 55,No. 2滞、阴虚、气虚、血瘀、痰。可见证候要素是乳腺癌中医证候研究的又一方法。
  2 乳腺癌中医证候研究现状分析
  2. 1 中医证候分类不统一
  乳腺癌病程较长,治疗手段多样,肿瘤分期、
  病理类型都可能影响中医辨证,加上多种治疗手段的介入,均导致了乳腺癌临床辨证分型的多样化,增加了临床医生把握乳腺癌证候特点及变化规律的难度。通过已发表文献可以看出,目前乳腺癌中医辨证分类纷繁复杂,分类标准不统一,尚未达成共识。而辨证分型标准的不统一,不仅影响临床规范化治疗,也影响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上文提及的乳腺癌分期辨证规范[12],对乳腺癌术后的特定人群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但仅能涵盖临床部分患者,对于晚期复发转移的人群尚缺乏足够的指导价值。因此,目前亟需建立统一、完善、具有较高实用性的乳腺癌中医证候分类标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疗效评价及科学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2. 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缺失
  辨证分型的不统一,同时伴随着诊断标准的缺
  失和不完善。乳腺癌病机复杂,虚、痰、瘀、毒多种病理因素交织,所形成的复合证型往往亦较复杂,如何对症状或症状组合以及舌象、脉象进行综合评定,建立证候的诊断标准,对临床正确辨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医辨证是以“四诊合参”为基础,不同指标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为实现证候诊断的规范化及客观化,可以借鉴中医证候诊断的量化方法,将各症状或体征进行量化,确定不同症状或体征对证候的贡献度[26]。此外,证候诊断的组成除宏观症状外,可同时加入具有研究基础和成熟的微观指标[19]。
  2. 3 研究范围欠全面
  如前所述,乳腺癌的证候研究多集中在术后康
  复期及中医药配合放疗、化疗减毒增效的临床研究中。对于临床治疗手段有限、预后相对较差的三阴性乳腺癌相关证候研究鲜见。而乳腺癌并发症如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肿瘤晚期继发脑转移、骨转移的患者,尚缺乏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临床证候学研究。
  因此,须进一步拓宽研究范围,建立完善全面的临床规范化辨证指导。
  2. 4 缺乏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
  临床指南或治疗决策的制定需要依据具有较高
  循证医学证据等级的临床研究,而近10 年来有关乳腺癌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多为回顾性或验证性研究以及个人经验总结,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仍较少,临床试验的规范性较差,严重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在后期的乳腺癌中医证候研究中,可参考中医证候学系统研究方法,结合现代统计学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同时推动多家大型临床医疗机构参与,形成临床协作组,进行流行病学大样本调查,通过规范、严谨的临床研究方法制定科学、合理、具有较高水平的证候分类方案,用于指导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及科学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乳腺癌中医证候研究尚不规范
  和完善,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行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建立完善的乳腺癌中医辨证体系对于指导临床与科研具有重要的意义。乳腺癌辨证分型应具有较高临床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中医同道共同参与努力。
  参考文献
  [1]林洪生,李道瑞. 生存质量与中医肿瘤疗效评价[J]. 癌症进展杂志, 2007,5
  ( 3) : 249-251.
  [2]孙霃平,刘胜. 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统计分析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 2003, 18( 4) : 211-214.[3]刘胜,孙平,陆德铭,等. 302 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辨证分型标准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 11) :
  666-668.
  [4]郭莉,刘鹏熙. 聚类与改良德尔菲法对乳腺癌巩固期证型研究的比较[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12( 5) :
  110-111.
  [5]易维真,汪晓明,张福忠,等.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分子标志物关系[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 5) : 23-25.
  [6]黎壮伟,陈锐深. 中医药治疗晚期乳腺癌临证体会[J].湖南中医药杂志, 2005, 21( 5) : 47-48.
  [7]卢雯平,林洪生. 160 例乳腺癌术后血行转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11 ( 6) :
  425-430.
  [8]赖宗浪. 运用改良德尔菲法对晚期乳腺癌中医辨证规范进行研究[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36.[9]曹阳,裴桂芳,刘学武,等. 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医证候学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 18( 11) : 1203-1204.
  [10]司徒红林,陈前军,林毅,等. 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中医证型及转化规律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 27( 12) : 2568-2570.
  [11]司徒红林,陈前军,李娟娟,等. 501 例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0, 37( 4) : 595-598.
  · 0 7 1 · 中医杂志2014 年1 月第55 卷第2 期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4,Vol. 55,No. 2[12]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防治协作组工作委员会. 乳腺癌分期辨证规范( 试行) [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 1) : 4-5.
  [13]陈前军,关若丹,司徒红林,等. 基于改良德尔菲法对乳腺癌“分期辨证”方案的调查分析[J]. 甘肃中医,2009, 22( 12) : 59-61.
  [14]王祥. 六味地黄合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J]. 黑龙江中医药, 2008, 37( 1) : 29-30.[15]周斌,肖潞德. 疏肝益肾法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50 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08,43( 6) : 341.
  [16]孙红,薛东,高非,等. 中药疏肝凉血方改善乳腺癌患者潮热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29( 1) : 30-33.
  [17]谢丹. 不同中医证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子表达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9( 4) : 363-365.[18]吴继萍,石朝玉,冯妮,等. 乳腺癌中医证候学研究[J]. 光明中医, 2010, 25( 10) : 1755-1757.[19]陈建华. 孙桂芝教授病证结合治疗乳腺癌经验整理与临床研究[D]. 北京: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 41-43.[20]梁少华. 李廷冠治疗乳腺癌术后的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 2012, 39( 6) : 1004 - 1005.
  [21]陈前军,司徒红林,官卓娅. 林毅教授“分期辨证”治疗可手术乳腺癌的经验[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13( 4) : 11-13.
  [22]秦海. 唐汉钧教授治疗乳腺癌辨证思路与用药经验[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4,2
  ( 4) : 297-298.
  [23]王天芳,杜彩凤,王庆国,等. 基于证候要素及病症结合建立证候诊断标准的思路[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
  ( 10) : 901-905.
  [24]岳振松,刁殿军,姜战胜,等. 基于因子分析的乳腺癌证候要素及单证分布规律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2, 39( 9) : 1673-1676.
  [25]陈汉惠. 乳腺癌的中医证素研究[D]. 福州: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2: 9-10.
  [26]王阶,姚魁武. 中医证候规范化方法学研究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6, 12( 8) : 570-572.( 收稿日期: 2013 - 08 - 15; 修回日期: 2013 - 10 - 14)[编辑: 崔京艳]
  · 1 7 1 · 中医杂志 2014 年1 月第55 卷第2 期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4,Vol. 55,No. 2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其它期刊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