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2)

时间:2015-01-09 11:12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郭宏 点击:

  PAE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 耐药机制复杂, 主要有:膜孔蛋白缺失、碳青霉烯酶生成、膜外排泵变化、整合子、金属酶和生物膜形成等[1] , 这些机制可以单独作用或协同作用, 产生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和产碳青霉烯酶的铜绿假单胞菌(CRE), 是近年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Kolar报道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占其临床分离株的4.0%~ 26.3%[2], 使抗感染治疗更加困难, 甚至失败。

  亚胺培南曾经以其极强的抗菌活性成为重要的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 但其大量使用导致耐药性日趋严重, 研究表明, 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主要机制是其外膜特异性通道OprD2和OprE缺失造成外膜通透性下降, 以及产生能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金属酶[3]。结果显示, 本院分离的PAE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2011年的34.92%上升至2012年的38.46% , 显著高于国内报道[4]。2011年除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在40%以下, 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容乐观。原因可能与当年烧伤患者收治较多较重, 抗生素过度应用有关。2012年, 头孢类敏感性增加, 特别是经典的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头孢他啶, 其耐药性已经降到50%以下, 这与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抗生素应用管理, 以及微生物实验室加强与临床沟通有直接关系。尽管如此, 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耐药性却在增加, 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接近80%, 过去氨基糖苷药物被认为是抗铜绿假单胞菌较好的抗菌药物, 现在已不适于经验用药, 但可作为联合用药选择。对喹诺酮类和含酶抑制剂的复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0%~70%之间。有研究报道[5], 氟喹诺酮类与碳青霉烯类存在交叉耐药机制, 不仅使PAE对氟喹诺酮类耐药, 同时还引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达85%)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达76%)的交叉耐药, 当临床出现MDR-PA应考虑的是氟喹诺酮类而不仅仅是碳青霉烯类药物所致的耐药。

  临床抗感染经验证明, 单一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常不理想, 对MDR-PA的治疗甚至失败。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不仅可取得协同抗菌效应, 还可减少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产生。有研究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的交叉耐药率仅为1.13%[6]。

  综上所述, 本院2011~2012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严重, 可选用的有效药物很少, 多种抗菌药物联用成为主要选择。同时, 临床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控管理, 加强与微生物实验室沟通, 关注医院近期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和耐药性监测分析, 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1(8):850-851.

  [2] 张卓然.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63.

  [3] 张怡滨, 宋诗铎, 祁伟, 等. 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基因blaIMP-1、blaVIM的PCR检测. 天津医药, 2002, 30(3):131-132.

  [4] 肖永红, 沈萍, 魏泽庆, 等. Mohnarin 2011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22):4946-4952.

  [5] 吕吉云, 曲芬. 多重耐药微生物及防治对策.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5.

  [6] 李曙平, 杜伟华, 靳桂明. 老年病房院内感染及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8):620.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