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合并贫血术前预处理中的应用价值(2)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比较
治疗后,用药组的血红蛋白由(78.46±10.09)g/L上升到(104.23±19.7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输血组治疗前的血红蛋白为(76.22±11.14)g/L,治疗后为(80.54±13.65)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术后病率五方面进行比较,其中输血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病率明显高于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出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黄体酮以及促黄体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血清雌二醇、黄体酮以及促黄体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用药组治疗后的血清雌二醇、黄体酮以及促黄体激素水平显著低于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对比情况
经过治疗后,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5.08%(58/61),显著高于输血组的81.25%(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 <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期间,用药组出现乏力2例、恶心1例、眩晕症状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6%,输血组出现乏力、恶心、眩晕症状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 > 0.05)。见表3。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产科的常见肿瘤,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出现延迟现象、白带异常增多、腹部坠胀、疼痛、腰部酸痛等[3]。目前以手术作为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子宫次全切、子宫肌瘤剥除术和子宫全切术[4]。开腹手术因在直视的情况下操作,术野更为开阔,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病情,并可降低因过多的手术器械和复杂的操作而增加的手术费用,因此,常被应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5]。但是,开腹手术的创伤相对较大,皮肤被切开后,腹部器官会在空气中暴露相对较长的时间,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概率相对较高,甚至会有少数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情况[6]。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是一种微创的方法,不仅可以实现临床诊断,而且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近年来,腹腔镜下手术因其恢复快、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切口相对美观和术后生活质量恢复快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7]。本次研究中患者即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且发现术前短期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及口服补血药可以有效纠正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者的贫血状态,降低医疗费用及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同时节省血源以缓解用血紧张状况。
3.1 米非司酮作用于子宫肌瘤的机制
雌激素是子宫肌瘤生长的主要促进因素,后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发现孕激素在此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证实孕激素是促使子宫肌瘤发生的因素之一[8-9],因此,抗孕激素相关治疗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理论基础。
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具有抗着床、终止早孕、促进宫颈成熟及诱导月经来潮的作用[10-12],可与体内孕酮竞争结合的受体,拮抗孕酮对妊娠的支持作用,促进宫颈生理性成熟,并丧失对蜕膜的正常作用,致使蜕膜脱落、宫颈张力降低、子宫收缩、宫颈软化和扩张,最终促进宫颈的成熟[13-15]。且有研究发现长期服用米非司酮可使这个动脉血流阻力明显增高,血供减少,同时子宫体积缩小[16]。本研究的结果也显示,用药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片后,其体内的雌二醇、黄体酮以及促黄体激素水平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经过治疗后,用药组的痊愈率显著高于输血组。
3.2 米非司酮联合琥珀酸亚铁纠正贫血
肌瘤合并贫血患者原因多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若只单纯积极补血治疗,而月经期继续大量出血,影响补血效果。米非司酮可促进子宫内膜萎缩、闭经[17-18],使得补血效果加倍,纠正贫血。子宫肌瘤合并贫血术前用药也有选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或LHRH-),但米非司酮更便宜、方便、复发率低、副作用轻、疗效肯定、安全,所以应用更广泛[19]。本研究由于术前纠正了贫血,治疗过程中不需输血,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同时医疗总费用也得到了控制。其原因主要为:输血组患者均需输血,输血所产生的费用占治疗总费用的比例较大,同时由于目前血源紧张,无法得到及时输血,需互助献血,增加住院日。而用药组患者因术前门诊即予米非司酮及琥珀酸亚铁纠正贫血,药物费用远低于输血费用。因此,术前用药纠正贫血后无需输血在医疗费用下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节省了目前非常有限的血源。同时还避免了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及输血可能导致的感染性疾病,有着良好的社会效应。
3.3 米非司酮预处理后对手术的影响
本研究中用药组患者手术前服用米非司酮使肌瘤体积减小、血供减少,减少盆腔充血,便于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难度,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出血量及减少了术后病率。用药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病率明显低于输血组,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考虑可能有样本量小及出血量估计偏差等因素存在。
3.4 腹腔镜手术体会
进行腹腔镜手术时,要充分考虑患者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位置以及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等。进行腹腔镜下手术前,术者要对自身水平有一个判定,再综合患者的情况,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对于可以较为熟练地进行腹腔镜下手术操作的术者,可以依据条件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肌壁间肌瘤、宫颈肌瘤、子宫肌壁间的小肌瘤以及太大的子宫浆膜下肌瘤均是影响子宫肌瘤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20]。有研究指出,直径超过9 cm的肌瘤、数目大于3个的子宫肌瘤、位置长得太低的肌瘤、靠近子宫动静脉血管处或是子宫峡部的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瘤等不适宜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21-24]。因此,在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时,应注意病例的选择。
综上所述,术前短期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及口服补血药可以有效纠正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者的贫血状态,降低医疗费用及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同时节省血源以缓解用血紧张状况。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