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接受与批判何

时间:2014-12-19 09:31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秀雯 点击:
  摘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同时,也从文学中汲取养分,建构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弗洛伊德的理论著作在中国二三十年代相继问世,对中国当时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从理论渊薮、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三个方面来审视精神分析学说对当时中国文学的波及,进而考察当时文坛对其的接受与批判。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接受与批判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01

  西格蒙·弗洛伊德,著名的心理学家兼精神病医生。他在临床实践中创立了精神分析疗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且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在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传入中国,对当时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

  1、理论渊薮

  弗洛伊德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始于20世纪。其传入渠道有两条:一是科学主义倾向,主要由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将其作为一种新思潮从欧洲传入中国,其理论视角多聚焦在心理学和生理学等方面;一是人文主义倾向,传播者主要是文艺人士、留日青年,其理论视角多聚焦在精神分析学说的社会意义和对文学艺术的指导价值。

  弗洛伊德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最初只局限于心理学领域。1914年5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刊登了《梦之研究》一文,对《梦的解析》做了基本的介绍。开启了弗洛伊德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先河。1920年《时事新报》的主编张东荪发表了《论精神分析》,主要介绍了意识、前意识、无意识等精神分析学说概念,他主要是从心理学与生理学角度出发,阐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理论早期在中国的传播偏于科学主义倾向,使学者们对于该理论学说有了基本认识,为其与文学艺术的联姻奠定了基础。

  1920年,郭沫若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了《生命底文学》,指出“生命是文学底本质,文学是生命的反映”。阐述了他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文学观点。1921年朱光潜先生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福鲁德的隐意识与心理分析》一文,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做出了高度的评价,1933年他出版了《变态心理学》,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各个派别做了简单的介绍和概括,为该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持。

  1921年罗迪翻译了日本文学批评家厨川白村的《近代文学十讲》,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弗洛伊德的理论。1924年鲁迅翻译了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书中指出“生命力受到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1927年郁达夫出版了《文学该说》,指出“‘生’生就是使无意识活动变为有意识,有意识的活动变为反省的,反省的活动变为道德的活动”。这样的观点显然是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一脉相承。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文坛蓬勃发展,为中国当时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的支持。

  2、对中国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五四”以来,文学创作与精神分析理论的联姻,是与理论的引进介绍是同步的。凡是受过弗洛伊德影响的作家,在文学作品的内容方面都有所体现。

  2.1无意识和梦的描绘

  郭沫若的小说《残春》主要讲述了青年爱牟爱上了少女S,在梦中与姑娘幽会,描述爱牟白日不能实现的性欲在梦中得到了折射与满足。郭沫若曾解释说“主人公爱牟对于S姑娘是隐生了一种爱恋,但他是有妻子的人,他的爱情当然不能实现,所以他在无形无影之间把它按在潜意识下了。”然而爱牟的自我意识控制最终占了上风,当他回到现实中时,无意识又受到了各种规范压制,真实的爱牟消失了。

  2.2文学作品对性压抑、性变态心理的描写

  “性”是中国文坛长期以来为人所禁忌的话题,“五四”时期,为了反对封建专制和摆脱传统礼教束缚,作家们将笔触聚焦在封建社会对人性的种种压抑上。

  1924年鲁迅先生发表了短篇小说《肥皂》,主要描述了道学先生变态性欲的压抑和内心精神世界的苦闷。小说中,四铭是一个受到封建传统道德和礼教的束缚的男子,他对街上一个“女乞丐”产生了性幻想,旁人的“下流”言语给他带来了意识上的冲击和兴奋,他向妻子、儿女、朋友反复重复着那句“阿发,你不要看得这货色脏,你只要去买两块肥皂来,咯吱咯吱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以这样的方式来宣泄内心中压抑的情欲。在封建社会中,他标榜“孝义大节”,试图为自己本性追求贴上道德的标签,显得尤为虚伪。

  3、对中国文学批评产生的影响

  潘光旦先生在1921年撰写《冯小青考》,他通过对冯小青“瘦影自怜”、“朝泪镜潮、夕泪镜汐”、“临死造像”等种种遭际行为的分析,判定其变态心理为影恋心理的自觉。这无疑为批评理论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弗洛伊德指出,人的本能冲动,可以看做是某些行为发展的内在动力。作家创作文学作品往往是由于个人遭逢种种不幸后的发愤图强,这样看来弗洛伊德的“升华说”与中国古代的“发愤著书”、“悲愤说”有类似之处,共同揭示了作家的创作动机。

  4、三十年代的冷落与批评

  与二十年代的弗洛伊德热相比,三十年代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的发展则较为沉寂。三十年代,中国左翼文学运动兴起,开始批判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使其传播发展受到了压制,但也有部分作家的作品中留有精神分析的痕迹,例如张爱玲,但历史的洪流仍使得精神分析理论受到了冲击,退出了舞台的中心。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促进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蓬勃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为中国文学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