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论《喧哗与骚动》的复调性叙事策略(2)

时间:2014-10-05 14:29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陆双祖 点击:

  在班吉的叙述中,少年时期的凯蒂占据了很重的分量。在班吉的意识中凯蒂是一个善良而富有耐心和爱心的形象,是匮乏的母爱的补偿。班吉视角中的凯蒂形象是以意识流的形式,把在不同时空中的零碎印象拼合在了一起。首先是“现在”,即在班吉33岁的生日那天,全家只有凯蒂还记着他的生日,用自己的钱给他买生日蛋糕,张罗着给他过生日。这是对往昔岁月的留恋和回顾,是班吉对凯蒂的美好记忆的呈现。其次是“过去”,作品重点描写了班吉的三次“哭闹”场景:一次发生在班吉改名的晚上,班吉明显感觉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厌恶,于是哭闹不止,而凯蒂却充当了母亲的角色,对班吉充满了怜惜和爱护;另一次是在凯蒂失贞的晚上,班吉没有嗅到凯蒂身上象征着纯洁的树香味,内心痛苦,因此大吵大闹;还有一次发生在凯蒂婚礼那天,班吉隐约感到将永远失去关心、疼爱自己的姐姐,便大吼起来。作品把“现在”的时空和“过去”的时空交错,通过描写班吉哭闹的场景,表现出班吉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是痛苦的,具有强烈的排斥情绪,意识不愿回到现实中。他的情感总是停留在充满凯蒂之爱的过去。作品把班吉无法言表的意识碎片拼贴在一起,呈现出他对凯蒂的依赖情感,反衬出凯蒂性格中美好的一面。 

凯蒂在昆丁的视野里又呈现出不同的一面,主要是少女到成年期的凯蒂。昆丁和凯蒂在一个缺少爱的不正常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们的父母都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兄妹俩从小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相依为命,这使他们之间萌发了乱伦的感情。但是随着身心的成熟,正值青春期的凯蒂选择了寻找别的异性填补情感上的匮乏,而昆丁却依然沉溺在这种不伦之恋的罪恶感情里不能自拔。伴随着凯蒂的失贞和婚礼,昆丁最终精神崩溃,走向了自我毁灭的悲剧。昆丁用一双充满嫉妒和痛苦的眼睛绝望地审视着凯蒂,呈现出一个既充满女性魅力和母性牺牲精神,又散发着女性原罪的诱惑的形象。昆丁的视野印证了班吉视野中凯蒂善良和母性的形象,同时完善了凯蒂充满魅力的青春女性形象。 

  以杰生的视角叙述的凯蒂突出了人物的另一侧面。福克纳曾说:“杰生纯粹是恶的代表。”[3]杰生的意识里之所以出现凯蒂,并非因为他对凯蒂充满感情,而是因为他对凯蒂满怀怨恨。凯蒂的出格行为使他丢掉了银行的差事,他为此一直耿耿于怀,非常仇视凯蒂,于是他把对凯蒂的恨转嫁到了凯蒂的女儿小昆丁身上。他的心中没有爱,只有仇恨,甚至仇恨身边的一切。杰生叙述的凯蒂既有为他人着想、富有牺牲精神的一面,又有对自私自利的“恶”的仇恨。所以,杰生的叙述所反衬出的凯蒂是一个爱憎鲜明的形象。 

  小说通过几个不同叙述者各自独立平行,又彼此呼应的叙述,塑造了一个“多面”的凯蒂形象。他们各自对凯蒂的评价只是勾勒了凯蒂形象的一个侧面,单独拿出来都不足以展现她的全貌,只有几个不同的侧面叠合在一起才能构成成凯蒂的完满形象。这样,由于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复调性的叙事策略,使得作为小说的中心人物的凯蒂具有“不确定性”。 

  3.对同一故事的并置性叙事结构 

  《喧哗与骚动》对结构的安排极具匠心,超越了传统小说的“线型”叙事,采用复调性的并置叙事结构。西方传统的小说的叙述视角主要有两种,或者用作家“全能角度”叙述,或者用书中主人公自述的口吻叙述。《喧哗与骚动》的叙事超越了这一传统,把同一个故事让几个人物作为叙述者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声音各自叙述了一遍,各部分之间是一种对位关系,即不同的声音各自不同地唱着同一个题目,形成了巴赫金所说的“多声部”的复调性叙事结构。作者同时安排了四个叙述者讲述故事,先让班吉兄弟各自叙述同一故事,之后又让迪尔西用“全能角度”补充讲述剩下的故事。在小说出版15年之后,作者又增加了一个附录,对康普生家的故事作了进一步的补充。 

  小说的各章都是以具体的某一天的时间来命名的。由班吉叙述的一章发生的时间是“1928年4月7日”,小说通过“白痴”班吉混乱的叙述隐约再现了康普生家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与现在形成对比,从而渲染了康普生家族弥漫的颓败气氛。昆丁叙述的一章发生在“1910年6月2日”这一天,作品叙述了昆丁在当天的活动和所见所闻,重点通过他的心里活动表现凯蒂的沉沦与昆丁的绝望之情。由杰生叙述的部分发生在“1928年4月6日”,写杰生当家后康普生家的日趋败落的境况。小说的第四章的时间是在“1928年4月8日”,由迪尔西叙述完成,补充交代了杰生的狂怒与无奈,小昆丁的私奔等,为康普生家族的衰败唱了一曲挽歌。这样,小说的结构按照叙述的时间顺序排列,分别是:1928年4月7日;1910年6月2日;1928年4月6日;1928年4月8日。小说显然打乱了四个叙述者出场的时间顺序,造成了时序倒错。 

  因此,“这本小说有坚实的四个乐章的交响乐结构”[4],加上最后的附录,小说在结构上把五个板块平行地并置在了一起,“这五个部分像五片颜色、大小不同的玻璃图,杂沓地放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一幅由单色与复色拼成的绚烂的图案”。[3]作品在叙事上呈现出了突出的后现代小说的风格。 

  作为20世纪伟大的实验主义小说家,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以一贯的实验创新精神,在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叙事结构等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了后现代复调性叙事策略,从而使这部作品成了一部复调的变奏曲,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文本世界,产生了无穷的文学意蕴。 

  参考文献: 

  [1]巴赫金著.白春仁,顾亚铃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88. 

  [2]肖明翰.威廉·福克纳:骚动的灵魂[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3]威廉·福克纳.李文俊译.喧哗与骚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4]李文俊.福克纳的神话[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甘肃政法学院2010年度校级科研资助项目(GZF-2010XZDLW22)。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