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中国社科学术期刊的困境与出路(2)

时间:2015-12-17 11:11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张耀铭 点击:

  4.转企改制,重塑学术期刊市场主体地位

  继去年全国经营性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之后,党中央又启动了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改革,这也是今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全国非时政类报刊大约有6000多家,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党报党刊所办的子刊和都市报、晚报;所有企业法人办的报刊,比如中国出版集团办的《当代》《三联生活周刊》等44本期刊、深圳报业集团办的《深圳少年报》《汽车导报》《深圳周刊》等;还有中石油、中石化、中航工业等大公司办的《中国石油报》《中国石化报》《中国航空报》《虚拟经济研究》等行业报刊。今年首先对这三类报刊进行转制。湖北68种非时政类报刊已开始实行整体转企,重点推动文化艺术、生活、科普三类报刊。按照新闻出版总署披露的信息,目前已经改制了1300多家单位,其余还涉及5000多家单位。在非时政类报刊改革中,要设立报刊企业准入条件,非法人报刊出版单位必须拥有3种报刊以上才可以设立企业,单一的编辑部不能转为报刊企业单位。

  社科院、社联、高等院校主办的学术期刊,绝大多数是编辑部,不是法人实体。这些期刊存在的问题更多,改革的难度更大,今年不会被推到改革前沿,管理部门将“另行制订改革方案”。但改革是大势所趋,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真正转企改制的单位很少,但期刊界的不少有识之士也在积极探索改革之路。目前存在四种发展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中科期刊”集群,目标是打造大型学术类期刊集团。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于2010年10月正式成立了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期刊”),汇聚了集团260多种专业科技期刊,每年出版科技论文3万余篇,形成了以地球科学、生命科学、技术科学等为主体的科技期刊学科集群,构成了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的第一方阵。这些期刊,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加盟的形式进入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期刊集群的。期刊公司的建立,创新了科技期刊合作出版模式,建立了三条新型出版纽带关系:服务纽带,即加强期刊出版服务,丰富期刊的服务内涵,提高期刊公司服务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期刊加入“中科期刊”出版服务平台;资产纽带,即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与期刊主办单位共同投资设立期刊杂志社,与期刊建立资产关系,通过这样一种资产纽带,投资双方可以长期共享期刊的内容;法律纽带,即加强与期刊主办单位合作,通过内容与经营分离,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期刊发展,使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成为期刊的第二主办单位或出版单位,与期刊建立实质性的法律关系。从源头开始实施全程管理,从而共同负责提升刊物学术水平。

  第二种模式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目标是打造大型综合性报刊传媒集团。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事业单位,编辑、翻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和《中国社会科学报》。既有国内社科学术研究的权威性期刊,也有介绍国外社科学术研究最新成果的期刊;既有原创性的学术期刊,也有文摘性的学术期刊;既有公开发行的期刊,也有内部发行的期刊;既有学术期刊,还有学术理论报纸;既有中文版,也有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已经形成多媒体、多层次、综合性的报刊传媒集团雏形,但未来究竟走向公益性、准公益性、企业还是未知数。

  第三种模式是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目标是打造专业性强的精品期刊集群。以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17家学报主编提出的“名刊工程”专业化发展方案,即“联合创办数字化专业期刊”的设想,具体做法是:成立联合编辑部,对纸本综合性学报拟发表的文章进行同步数字化、专业化重组,在主要一级学科联合打造“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通过中国知网进行传播。首批推出系列专业期刊10本,分别定名为《马克思主义学报》《文学学报》《哲学学报》《历史学报》《政治学报》《经济学报》《法学学报》《社会学报》《教育学报》《传播学报》,统一封面和版式设计。本方案有三个特点:一是变一校一刊、各自为政的综合性期刊,为打破校域界限、集中名校科研优势的系列专业期刊,实现专业化;二是名刊综合性学报与系列专业期刊相依共存、各展其长:在论文组合上,分别以综合性与专业性见长;在出版载体上,分别以纸本和数字版为主;在出版时间上,完全同步或后者更早,实现集约化;三是系列专业期刊通过中国知网进行传播。中国知网将在技术层面全面配合,并在知网首页设立专门入口,可进行仿纸本的全本阅读和进行各种检索,并向专家学者定点推送;还将为系列专业期刊建立专门网页,开辟工作交流及编读往来平台,实现数字化。

  这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期刊样式,也是高校学报探索改革的一种尝试,目标是专业办刊,围绕品牌,放大优势,符合集约化、数字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的方向。但这种模式属于松散联合体,缺乏实体,缺少核心,缺少资本纽带,不利于实际操作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种模式是将学报和学术期刊并入高校出版社一起转制,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高校学报有1500多家,占据了中国社科学术期刊的半壁江山,但高校学报却没有独立法人资格,学报的办刊经费、编制、办公用房、人员多由学校或者由学校的二级机构科研处、高校出版社负责。随着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的推进,部分高校将校办期刊资源整合成“期刊中心”,先达到设立报刊企业的准入条件,然后将其并入高校出版社一起转企改制。转企,第一要完成人员的身份转变,将事业员工身份转变为企业员工,员工开始缴纳医疗、退休、失业三项社保资金;第二要将原来的事业单位注销,重新注册为企业法人。国家工商部门对于企业注册资本是有明确标准的,经过调研目前大多数期刊没有资本,所以并入高校出版社以解决注册资本。转企只是第一步,之后就是改制,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衡量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有两点:第一,产权是否明晰。转制首先要对事业资产进行全面清晰的评估核算,确定产权归属,明确投资主体,引入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独立法人治理结构,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化为国有企业。第二,在人事上独立,拥有独立的决策权。其经营决策由董事会来决定。社科学术期刊并入高校出版社,即使完成改制,进行企业化运作,还会遇到以下主要难点:一是如何合理定位,创造规模化的市场需求;二是如何吸引高水平稿件,打造优势期刊品牌;三是如何降低出版发行成本,提高赢利空间;四是如何拓展营销渠道,扩大发行;五是如何延揽优秀人才,提高办刊能力和水平。

  5.建立健全中国报刊业的退出机制

  中国报刊业实行的是审批制,不是登记制。刊号资源紧缺,总量控制多年,流动不畅,活力不足,弊端丛生。2009年上半年,新闻出版总署就报刊市场退出机制问题,在辽宁、河北两地进行试点。辽宁省先后停办12家报刊,河北省有3家报刊退出市场。2009年以来,全国有188种报刊以调整、兼并、重组、停办等方式退出市场,其中不乏《中国足球报》《市场报》《中华新闻报》《中外服装》等当年颇有影响的报刊。2010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在沈阳召开“全国报刊退出机制工作交流会”,从此报刊退出市场将做到常态化。我国报刊业实行退出机制,将有利于报刊的结构调整,有利于报刊的优胜劣汰,有利于报刊的有序管理,有利于提高报刊的创新能力。

  报刊退出的根据有四:其一是休刊制度。有关报纸期刊的《出版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报纸休刊超过180日仍不能正常出版,期刊休刊超过一年,要撤销出版许可证。其二是报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根据2011年1月出台的《报纸期刊质量综合评估办法》(试行),新闻出版总署将组织有关专家,对报刊的基础建设、环境资源、出版能力、经营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经评估,对出版能力不足、出版质量长期低下,报刊经营不善、资不抵债,不能维持正常出版活动的报纸期刊,予以退出。报刊退出的形式为:报刊调整定位(包括调整业务范围等);由有实力的传媒集团或报刊企业兼并、重组或托管;报刊停办。初步的方案是每三年评估一次,在一个评估周期中,各地退出的报刊比例一般不低于本区域报刊总数的3%。其三是年检制度。未通过年度核验的报刊出版单位,第二年起就停办报刊。其四是行政处罚制度。依据《出版管理条例》《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三年内连续被予以停业整顿、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的报纸期刊,无须经过评估,实行一票否决,实施退出。

  6.加快建立与邮政发行并存的全国性期刊发行网络

  有学者认为,我国现行的“报刊发行有五种模式:第一,物流模式,发行部门主要承担报刊社的物流配送功能;第二,销售模式,主要靠零售、征订两种传统的发行基本方式开展报刊销售服务工作;第三,营销模式,发行部不仅承担传统的发行销售,还要利用发行终端优势,根据报刊社的特性做好营销推广活动;第四,展示(直投)模式,就是将报刊这种特殊商品直接投送到展示场馆,进行展示;第五,多功能组合模式,就是至少有上述两三种以上发行功能模式的组合。从发行模式、策略、手段、效果等方面综合看,报纸、文化生活类期刊的发行做得较好,学术期刊的发行做得较差。

  我国的学术期刊是小众期刊、专业期刊,其发行主要依赖邮局的征订。由于发行量小,经费缺乏,舍不得宣传,舍不得公关,所以在邮局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征订工作很难取得成效。而零售市场(机场、超市、报刊亭),门槛比较高,费用比较大,也不适合学术期刊的销售。

  所以我们呼吁政府相关部门,要寻求有经济实力的社会资本和外国资本参与期刊发行,建立全国性的期刊物流配送体系,形成一个与邮政期刊发行并存的全国性期刊发行网络。这个网络,必须打破区域界限,打破零售市场垄断,将网点延伸到新华书店、大学、社区,达到规模效应,探索一条学术期刊发行的新路子。

  7.以内容质量为导向改革学术评价机制

  学术期刊无论载体形式如何变化,但内容为王永远是期刊的生命力之源。因此办刊人必须苦练内功,加强策划,全面提升内容质量。管理者必须要下大的决心,改革我们目前学术评价中的弊端,比如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名望不重实绩,重论文不重工作水平,重短期成果不重长远积累,重设施改善不重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

  如何构建和完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制?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主要有这么几条:一是要强化问题意识,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必须着眼于解决问题。对于那些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社科研究成果,经过专家论证和后期实践检验得到认可的,要给予适当奖励并作为提职晋级的考评依据;反之,不管在什么刊物上发表或转载,不管发表了多少篇,也不能作为提职晋级的依据。二是学术理论刊物,必须坚持质量标准,维护学术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除商业广告外,绝不应该收取文章的版面费,更不允许搞钱版交易。三是不能盲目抬高国外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评价等级。有关中国问题的研究,权威应该是在中国,而不是在国外。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未必一定要得到外国刊物的认可;外国所崇拜的研究成果其政治倾向和价值观很多情况下同我国的核心利益相背离。四是要减轻和放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数量要求。没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就难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但是,高校教师必须以教学为主,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五是要实行代表作制度,从而抵消以数量取胜的量化方法的弊端。六是要摒弃年度考核科研成果的做法,以2~3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为周期考察科研成果,允许一些学者踏踏实实地坐“冷板凳”搞研究。七是要废除研究生发表论文与毕业挂钩的规定,给研究生营造认真学习、踏实研究的良好氛围。八是要把学术评价体系与期刊分级制度脱钩,让学术评价回归学术评价,让期刊分级回归传播学术文化。

  8.加快培养重点人才和紧缺人才

  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突出地表现在主编的灵魂作用和团队的凝聚力、创新力。期刊要想在未来的改革中有所作为,做大做强,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靠队伍。

  一是要加强主编人才的培养。主编是期刊的灵魂,主编的思想意识、专业背景、学术眼光、进取精神、胸怀气度、操守格调、领导能力乃至个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学术期刊的质量优劣、水平高下,甚至刊物的特色、风格、情怀、境界。办好刊物最重要的是主编。美国总统肯尼迪在《时代》杂志十周年的贺词中讲道:“伟大的杂志都是它主编身影的延长。”这话,很值得我们思考。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官本位”思想严重,很多事情做得差强人意,令人扼腕三叹:一叹学术期刊变成了官场。不少官员被任用为主编,可他们仅挂名不干实事。二叹学术期刊变成了名利场。有的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安排关系稿、人情稿,进而拉关系、搞公关、谋升迁。三叹学术期刊变成了行政部门。有的单位将主编混同于一般的行政干部,凡年满55岁,不管你贡献大小、能力强弱、身体好坏,实行“一刀切”退居二线,这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应该加快推进期刊主编专业化、职业化的进程。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在加强后备主编人才培养的同时,更要珍惜、爱护现有的主编人才,要创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环境。

  二是要加强期刊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随着期刊转企之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尽快培养一批期刊经营管理人才。“期刊人才培训的着力点要放在为推动产业发展服务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重点培养熟悉国际期刊出版运作规律、熟悉市场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国际、国内行业发展趋势的战略性人才,既懂期刊出版规律又擅长资本运作的复合型人才,既善于掌握市场又了解国际期刊出版惯例的外向型人才,既懂编辑策划又懂市场运作的营销策划人才等。”

  参考文献:

  ①石峰.关于当前期刊业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编辑之友.

  ②雷宇.中国论文数量世界第一,引用率排在100名开外.中国青年报,

  ③姜咏江.科研评价体系怎能“授柄于人”.文汇报,

  ④薄洁平.告别“全、散、小、弱”.光明日报,

  ⑤晓雪.期刊数字化需要一个引爆点.中国图书商报,

  ⑥晋雅芬.打造科技期刊向集约化进军.中国新闻出版报,

  ⑦刘建学.报刊发行的多种功能模式.今传媒.

  ⑧张国祚.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红旗文稿.

  ⑨李林.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9.社科文献出版社.

  ⑩孙文科.期刊人才培训工作15年.中国期刊年鉴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