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社会参与困境及政府责任研究(2)
在前喻文化时期,老一代将基本生存技能、生活方式、是非观念等传递给年轻一代,并严格 控制年轻人的社会化,使其完全沿袭长辈的生活道路。正如米德所说“只能是长辈的肉体和精神的延续,只能是他们赖以生息的土地和传统的产儿”[8]。在这种 文化中,老年人有着无比的威望,尊敬老人因此成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在后喻文化中,年轻一代摆脱了对前辈的依赖,文化反哺现象逐渐出现,老一代坚持的权 威与青年人的反叛发生碰撞,产生了代沟。[9]
代际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但代际矛盾的负面影响却是可以避免的。一方面,激发代际矛盾的导火索在 于活动场所资源的有限性,老年人之所以在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活动,正是因为老年人缺少自己的专业活动场所。另一方面,从代际矛盾的产生本身来看,需要青年 人与老年人进行平等的交流,这一矛盾也会有所缓和。
(三)经济发展类活动参与度低
1.老年人参加经济发展类活动的意义
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现实情况下,高社会抚养比,社会养老压力巨大,社会期盼老年人能够更多地参与到经济发展活动中来。老年人口的社会参类型与包括参与 社会经济发展活动、家务劳动、社会文化活动、人际交往、旅游活动和在家庭范围内参与文化娱乐活动。杨宗传认为可以将社会参与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 在家庭范围内参与的文娱活动,这是对于身体条件比较差的老年人所进行的有限的活动;第二层次包括家务劳动、社会文化活动、人际交往以及旅游活动,这部分活 动大多数的老年人都可以参与;最高层次的老年社会参与是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包括再就业和义务的公益活动,只有身体比较健康或有一定专长的老年人可以参加。 [10]能够给社会带来最大效益的是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动,这一类活动可以直接创造社会财富,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效用。
2.老年人社会经济活动参与意愿低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改进和老年人的素质提升,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可以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大多乐于参与第二、三层次的活动,从中 获得乐趣。特别是第二层次的活动发展势头良好,这类活动的参与者与活动种类也越来越多,比如老年旅游活动的兴起。老年人参加经济发展类活动有很大的意义, 社会更加希望老年人可以加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来,有关于延迟退休方案的探讨正是表现了这种期待,然而支持者甚寡。
3.老年人经济发展活动遇阻原因
首先,经济发展活动对老年人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老年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或一技之长。我国老年人口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虽然与过去比已经大大提 高了,但离经济活动的需要还有一定距离。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率为43%左右。而根据《中国人口》2011年的统计分 析,2011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受教育程度依然偏低,73.4%的老年人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仅有3.04%。
其次,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来看,人的需求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五类,虽然这种次序不是固定的,但一般来 说,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显现出来。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活动主要是一种满足自身成就、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属于第四层次,老年 人社会参与是对生理和安全需求满足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我国的养老金水平总体较低,老年人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而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老年人的家 庭归属感更是淡化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对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大大弱化了。
(四)老年人对社会参与的需求
老年人更加热衷于参与社会,这是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的。从客观方面来看,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正经历着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一系列变化。
(1)社会环境。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开放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面对的社会环境已不同往日,生活条件、交流渠道以及出行方式的改善,使他们更容易接触到新事物,也更加方便进行社会参与。
(2)家庭环境。受上世纪70年末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老年人口家庭日益呈现出“421”家庭模式,并且在未来的30年间,这类家庭的数量将会急剧 上升。另外,由于现代社会人口流动频繁,很多年轻人去异地工作,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难以为继,尤其在精神慰藉方面,家庭 的给予十分有限。
从主观方面来看,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状况、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1)健康状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老人的健康有了保障,生活状态寿命相对延长。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达到76岁。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