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斜纹夜蛾人工饲养技术的效果研究(2)
1.4.2蛹的收集老熟幼虫化蛹时,大多在指形管底部的饲料中化蛹,初期蛹为绿色,蛹体较软,易受伤,此时应避免移动指形管。待蛹转为红褐色时,可将蛹取出,放入底部带有两层滤纸的带盖塑料钵中,盖紧钵盖后置于养虫室中饲养待其羽化,期间应注意保持湿度,避免因湿度过低导致蛹的死亡。
1.4.3成虫产卵羽化前应做好产卵缸,即在30 cm×20 cm×30 cm玻璃缸中用喷壶向缸内壁四周均匀喷洒清水,并将剪好的硫酸纸贴在缸壁上,不留缝隙,防止成虫钻入纸背面。第一层铺好后按同样的方法在第一层纸面上铺第二层,共需覆盖2~3层。铺好后在缸中加入一块带有10%蜂蜜水的脱脂棉,用于为成虫补充营养。成虫羽化后,将其移至产卵缸中,于养虫室中饲养待其产卵,期间需注意及时补充糖水。
1.4.4虫卵的处理成虫产卵后,在产卵缸中用剪刀将带有卵块的硫酸纸剪下,并将卵块置于带有湿脱脂棉的培养皿中,于养虫室中放置1 d,期间保持培养皿内的湿度,防止湿度过低导致卵死亡。将卵块用甲醛熏蒸30 min后,用消毒镊转移至带有约10 g人工饲料的指形管中,置于养虫室中孵化。
1.5卵冷藏时间研究
饲养过程中,对卵进行冷藏处理是保证虫龄整齐一致的常用方法,而斜纹夜蛾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差,因此,需对其卵块的冷藏时间进行研究。本研究中,将同一天收集的质量较好、大小相近的卵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正常孵化用于对照,另一部分保湿置于养虫室中1 d后于4℃下冷藏保存,连续4 d重复上述操作。期间应注意卵块保湿。第7天时将所有卵块取出,向盛有卵块的塑料钵中加入适量的人工饲料,于养虫室内保湿饲养,3 d后以卵块为单位调查孵化率,并统计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1斜纹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
采用改进后的饲养技术,斜纹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卵期3~5 d,幼虫期15~18 d,蛹期8~11 d,成虫羽化后4 d开始产卵,5~7 d达到产卵高峰,成虫期9~11 d。
2.2斜纹夜蛾的饲养结果
如表2所示,采用改进后的饲养技术,斜纹夜蛾第6~10代孵化率均在90%以上;自第5代始,化蛹率均在95%以上;第5~10代,蛹健康率高达94.36%,雄性蛹的平均重量0.31 g,雌性蛹的平均重量0.34 g,总平均重量0.33 g,蛹雌雄比为1.05∶1,成虫羽化率高达92.67%,成虫健康率占93.53%。
3讨论
采用本研究所改进的饲养方法可确保卵块均产在硫酸纸上,避免卵产在缸壁上而造成损失;同时,在卵块孵化及单头饲养两个阶段不需要添加饲料,可有效避免因添加饲料造成的真菌、细菌污染及病毒爆发等情况的发生。
本研究在以往对斜纹夜蛾饲养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黄豆粉及琼脂的含量,并添加麦麸,对其他营养组分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改善了饲料的营养结构,使其更适宜斜纹夜蛾的生长;适当减少尼泊金和山梨酸的含量,可以保证幼虫的健康;氢氧化钾和乙酸的含量减半,可提高幼虫化蛹率;由于本饲养方法在卵、幼虫及蛹三个阶段均严格消毒,且幼虫阶段严格单头饲养,因此,不需要在饲料中添加甲醛。如果在饲料中添加甲醛,4~5代后可能出现幼虫健康情况较差、蛹体异常等,致使种群严重退化甚至绝种。
参考文献:
[1]
Brown E S, Dewhurst C F. The genus Spodoptera in Africa and the Near East [J]. 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 1975, (65): 221-262.
[2]秦厚国, 汪笃栋, 丁建, 等. 斜纹夜蛾寄主植物名录[J].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5): 51-58.
[3]黄艳君, 浦冠勤. 斜纹夜蛾的人工饲养技术[J]. 中国蚕业, 2011(3): 76-77,79.
[4]涂业苟, 曾吉华. 斜纹夜蛾的人工饲养技术[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22(1):87-88.
[5]朱丽梅, 倪钰萍, 曹晓宇, 等. 斜纹夜蛾的人工饲养技术[J]. 昆虫知识, 2001, 38(3):227-228.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