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多酚总量的测定参照GB/T 8313—2002,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参照GB/T 8314—2002,采用茚三酮比色法。儿茶素、咖啡碱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参考GB/T 8313—2008的检测方法,并略作修改。流动相A:乙腈90 mL,乙酸20 mL,10 mg/mL EDTA溶液2 mL,去离子水定容到1 000 mL;流动相B:甲醇。色谱条件:检测波长278 nm,柱温35 ℃,流速1 mL/min,进样量40 μL,运行时间45 min。梯度条件如表1所示。
茶叶中茶氨酸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6]。色谱仪为Agilent 1100 Series,色谱柱Symmetry-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05%三氟乙酸水溶液,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 μL,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30 ℃,检测时间10 min。每次进样结束后,用乙腈冲洗色谱柱10 min,然后用流动相平衡色谱柱约10 min,至基线平稳,再进行下一组样品的测量。
茶树幼苗根系形态分析,采用多功能根系扫描分析仪(EPSON Perfection Flatbed Scanner V700/V900)进行测定,分析总根长、总表面积、平均直径、 根尖数等指标。
各处理均进行3次重复,试验数据采用MS Excel 2003、SAS V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LSD法检验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钙过量对茶多酚含量及儿茶素组成的动态影响
前2周钙过量处理与对照茶叶茶多酚含量差异显著,之后差异不显著(表2)。钙过量处理前2周,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茶多酚含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T2处理茶多酚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7.51%和27.15%;钙过量处理3~5周,这种趋势发生改变,处理间茶多酚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儿茶素总量的变化趋势与茶多酚一致,经过前2周钙过量处理,茶苗新梢儿茶素的组成如图2所示,钙过量条件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的变化比较大,其他儿茶素变化较小,因此,钙过量处理条件下儿茶素总量的变化主要是EGCG和ECG引起的。
2.2 钙过量对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含量的动态影响
钙过量处理前2周各处理间茶叶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处理3周后二者含量均开始表现出差异(表3)。处理前2周,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一直比较稳定,变化幅度很小;从第三周至第五周,与对照相比,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处理第三周,150 mg/L钙离子浓度(T2)处理条件下开始显著下降;而处理第四周和第五周,90 mg/L钙离子浓度(T1)处理条件下即开始显著下降。
2.3 钙过量对咖啡碱含量的动态影响
与对照相比,茶叶中咖啡碱含量在钙过量处理条件下存在明显差异(表4)。从第一周至第五周,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咖啡碱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前3周咖啡碱含量下降幅度较小;而处理第四周后,咖啡碱含量出现大幅度下降,与对照相比,T1处理条件下即开始出现显著下降,T4处理条件下咖啡碱含量下降0.43个百分点。
2.4 钙过量对根系形态的动态影响
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与根系关系密切,本试验在测定茶苗新梢品质成分的同时,利用根系分析仪对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平均直径、根尖数进行了分析。钙过量处理对根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根尖数的显著减少,而总根长、总表面积及平均直径的变化不显著(表4)。根尖数的减少幅度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T1处理条件下,经过5周培养,相对于第一周,根尖数减少了67.4,T4处理条件下根尖数减少量为99.80。随着钙过量处理时间的进一步延长,茶树根系的吸收根不断衰亡,直至根系失去吸收功能,同时茶树新梢也逐步干枯。
3 讨论和结论
Ca2+被认为参与促进细胞壁增厚、植物防御素合成及改变活性氧[7]。植物在正常的生长情况下,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钙过量胁迫可引起茶树光合系统膜结构的破坏,而叶绿体和线粒体是植物体内活性氧产生的主要部位[8],胁迫处理增加了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植物体内存在的负责清除活性氧产生的抗氧化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抗氧化酶类和抗氧化剂类,二者在植物体内都可清除活性氧。茶多酚是一类以儿茶素类为主体的类黄酮化合物,具有C6-C3-C6碳骨架结构,是重要的天然抗氧化性物质,可对活性氧起到一定的清除作用[9]。本试验中,钙过量胁迫处理初期,较低钙浓度(90、150 mg/L)条件下,茶树体内茶多酚含量的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胁迫造成的危害,而随着钙浓度的增加或胁迫时间的延长,茶多酚消耗量增加,含量逐步降低。
氨基酸是茶叶中的主要滋味物质,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味,还可以转化成各种香气物质,与茶叶品质呈正相关[10,11]。茶氨酸是茶树中含量最高的游离氨基酸,占茶叶干重的1%~2%[12]。茶氨酸是由根系吸收无机态氮,在茶根部由乙胺与L-谷氨酸生物合成,再经由输导组织运往地上部分,最终运往茶树的各个组织[10]。高钙土壤条件下,高浓度Ca2+会抑制嫌钙植物对其他金属离子的吸收、铵盐的硝化,尤其是对有些嗜好氮肥的嫌钙植物[13]。茶树是典型的嫌钙嗜氮植物,高浓度Ca2+势必会抑制铵盐的硝化;此外,钙过量条件下,茶树根系根尖数减少,且高Ca2+浓度下根系表面会附着一层白色黏膜,这些都会导致根系合成茶氨酸的能力下降。本试验中,钙过量处理2周后,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含量的显著降低证明了该观点。咖啡碱是茶叶中的另一重要滋味物质,其与茶黄素以氢键缔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具有鲜爽味,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组分[14]。茶叶中的嘌呤可能是在叶绿体中从先质直接合成,这些嘌呤又可以在这里转化成咖啡碱[10]。王跃华等[4]研究表明,钙过量胁迫导致叶绿体膜损伤,基质类囊体片层变得松散,类囊体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势必会影响咖啡碱的合成。此外,钙过量条件下,茶树根系根尖数减少,影响根系对氮素的吸收,从而影响到茶树新梢中咖啡碱的合成。 本试验中,钙过量处理1周后,咖啡碱含量出现显著降低。
茶树根系中乳白色的吸收根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根的伸长、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成熟组织的分化以及对重力与光线的反应都发生于这一区域。吸收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衰亡更新[5]。嫌钙植物的根细胞不能很好地控制过量胞质钙离子浓度,高钙浓度下,位于等离子体膜中的阴离子通道关闭。胞质钙离子增加,而液泡中有机酸的释放受到影响,液泡中有机酸的积累加剧,pH平衡遭到破坏[15]。这使得高钙浓度对嫌钙植物的伤害首先体现在根系上,根系分析中根尖数能够反映吸收根的衰亡更新情况,本试验中,随着钙过量处理时间的增加,茶苗根系的根尖数不断减少,这表明钙过量条件下吸收根的衰亡占主导。由此表明,钙过量胁迫处理初期,较低钙浓度(90、150 mg/L)条件下,茶多酚可对胁迫伤害起到一定的抵御作用,随着胁迫对根系伤害程度的增加,氨基酸、咖啡碱的合成逐步受到影响。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