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台湾青枣的采后处理问题一直困扰着青枣生产行业,青枣采后腐烂变质严重阻碍着青枣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台湾青枣的采后生理和采后病害,提出几点关于台湾青枣生理病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台湾青枣;采后生理;采后病害;病害防治
常温条件下,台湾青枣的果实极易失水,导致青枣表面变皱、果肉变黄和变褐、脆度降低,青枣采后处理技术不合理,会给青枣的运输、贮藏和销售造成一定的影响。分析和了解青枣果实采后的生理特性和相关病害,并寻求解决青枣果实采后病害的防治措施,是实现保证台湾青枣质量、提高青枣商品价值的基础。
一、采后生理特性
1.果实失水萎蔫。常温条件下,台湾青枣贮存1—6天便会出现果皮皱缩的现象,贮存的第六天青枣的失重率高达11.02%,严重影响台湾青枣的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果实的失水和萎蔫程度与果实的采摘成熟度、果梗的保留与否、采后贮藏温度和湿度、采后包装等因素有关。
2.果实硬度和果皮色素。果实硬度和果皮色素是影响青枣食用价值和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
发表文章首先,采摘成熟度是影响青枣硬度的重要因素,成熟度低的果实较成熟高的硬度大,但成熟度过低同样也影响果实的美味。其次,青枣果皮的变色与青枣成熟度和保存温度有关,青枣成熟度越高,叶绿素降解越快,则果皮变黄速度越快;将青枣置于低温中贮存,可以有效地降低叶绿素分解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延长青枣变黄和变褐的时间。
3.酚类物质。青枣中的酚类物质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诱变、清除自由基等多种生物功能,因此,酚类物质是台湾青枣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青枣的酚类物质含量与青枣的采摘成熟度和贮存时间有关,长时间贮存高成熟度的台湾青枣会导致其中的酚类物质含量严重下降。
4.呼吸强度和乙烯的产生。呼吸强度与乙烯的产生会加快台湾青枣的成熟腐烂速度,青枣的贮存的过程中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度会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青枣的呼吸强度和依稀释放速率与青枣的果梗保留与否、贮存温度等因素有关,保留青枣的果梗有利于减慢青枣成熟衰老的速度;利用氯化钙处理青枣,并将青枣置于低温(0-5℃)条件下贮存,可以有效降低果实的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延长青枣的保鲜期[1]。
5.细胞膜透性。细胞膜透性增大会加快青枣的衰老速度,而青枣的细胞膜透性与贮存时间和贮存温度有关。温度过低(0℃)会导致细胞膜结构发生破坏,长时间贮存或39g/L的乙烯利处理会增大青枣的细胞膜透性。而在6℃的温度下利用250nL/L的1-MCP和CaCl2处理青枣,有利于减慢细胞膜透性上升速率,有利于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6.相关酶类。首先,多酚氧化酶(PPO)酚类物质氧化分解的催化酶,致使青枣产生褐变。在30-70℃范围内,PPO具有较高的活性,利用L半肤氨酸、柠檬酸、抗坏血酸等化学物质可以有效地抑制PPO的活性。其次,过氧化物酶(POD)是与植物果实衰老息息相关的酶,随着台湾青枣的成熟,POD的酶活性会逐渐增强。再次,植物体的细胞保护酶系统可以有效地清除细胞中的活性氧和自由基,保持活性氧和自由基在合适水平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细胞保护酶系统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臭氧、1-MCP、CaCl2处理青枣,并结合低温贮存可以有效地保持SOD的酶活性,提高SOD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的强度,有利于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延长青枣的保存期。
二、果实采后病害
1.生理性病害
1.1低温冷害。在0℃下贮存台湾青枣,当贮存至17天时,部分青枣的果实产生轻微冷害症状,出现点状浅灰色凹陷斑;在0℃贮存至25天时,65%的青枣出现明显的凹陷斑,且果皮的颜色较暗沉;在3—7下贮存青枣,当贮存至30天时,未见有凹陷斑产生,青枣果皮也未发生明显变化。因此,低温和长时间贮存会加重青枣的冷害症状[2]。
1.2缺硼、缺钙症。首先,青枣采前缺硼会引起青枣表面凹凸不平影响果实的美观,且缺棚易导致果实内部的维管束组织出现木栓化和褐变的现象影响青枣的食用价值。其次,青枣采前缺钙会引起果实底部发生褐变,或底部呈水浸状,极易导致青枣发生病原菌感染。
2.侵染性病害。台湾青枣在果实生长阶段具有一定的真菌侵染抵抗能力,但果实成熟之后,青枣的真菌侵染抵抗能力会迅速降低,导致成熟的果实极易受到各种真菌的感染。病原真菌通过青枣表面的伤口和裂痕侵染青枣的果肉,造成果实的大量腐烂,严重影响青枣产业的发展。
三、果实采后病害侵染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通过微生物间的竞争作用而实现致病菌控制的病害防治手段,具有安全无污染的特点,是台湾青枣采后防治病害的重要技术。Nallathanbi在实验中运用分离出来的6种木霉菌阻碍链铬孢病原菌的生长,通过实验结果发现仅有木霉菌TV-240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此外,Nallathanbi还利用木霉菌TV-240与低浓度的代森锰锌、吖啶甲、基托布津等化学杀菌剂处理接种过链铬孢菌的台湾青枣,实验发现这种果实处理方法对该病害的抑制率远远优于木霉菌或等浓度化学杀菌剂分开使用的效果。
2.物理防治。果实采后病害侵染防治措施的物理防治方法有果实采前套袋、臭氧和紫外线处理、热处理三种。首先,果实采前套袋是目前防治青枣采后病害重要措施之一,在果实的成长过程中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不但可以防止灰尘和农药污染果实,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等对果实造成的影响。其次,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紫外线的照射作用,可以有效地杀死生长在青枣表面的细菌,且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臭氧和紫外线处理法是一种快捷而又健康的果实采后病害防治处理法。再次,用一定温度的热水浸泡采后的果实,不但可以抑制青枣的呼吸作用减少水分损失,还可有效地抑制各种酶和真菌的活性,减缓霉菌的生长和果实的衰老腐烂,有效延长果实保鲜期。
3.涂膜处理。涂膜处理是指在果实的表面涂上食用胶和食用腊等物质。利用腊和胶阻止青枣和环境的接触,不仅可以抑制青枣的呼吸作用减少水分损失,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原菌侵染青枣,减缓果实的衰老和腐烂现象,对延长青枣的贮存期具有重要的作用。
4.品种选育。良好的青枣品种是提高果实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的基础,选育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和耐贮性的青枣品种是目前青枣产业的发展方向,对提高青枣的果实品质和延长青枣的保鲜期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台湾青枣是我国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海南等多省大量种植的水果之一,台湾青枣凭借着它的香甜和清脆广受人们的喜爱。选育抗病性强、耐储藏的优良品种,并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涂膜处理等多种方法对青枣果实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减缓青枣的衰老和腐烂,有效地延长青枣的储藏期和保鲜期。
参考文献:
[1]陈艺晖,林艺芬.台湾青枣果实采后处理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0,12(02):90-91.
[2]冯晓元,杨军军.采后厚朴提取物处理对桃果实抗病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0,(1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