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峨眉武术的文化诠释

时间:2014-04-25 06:04 来源:发表吧 作者:朱霖 点击:

  摘要:关于峨眉武术的界定,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峨眉武术是一种地域传统武术,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是中国优秀武术文化的一部分。通过阐述峨眉武术的技击特点,深度剖析峨眉武术的文化影响因素,并为峨眉武术的发展提供思路,以发展弘扬峨眉武术。

  关键词:峨眉;武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189-02

  一、峨眉武术的内涵

  关于峨眉武术的界定,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官方以1985年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武术史》及1989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四川武术大全》为代表,认可流传甚广的“五花八叶”之说:“五花”解释为峨眉武术流传的五个区域:黄林、点易、铁佛、青城、青牛;“八叶”是指四川武术的八个代表门派“僧、岳、赵、杜、洪、化、字、会”。而民间尤其是四川省武术馆馆长刘泰福及黄林派第38代传人傅尚勋等认为,真正的峨眉武术应该是那些产在四川、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武术。如四川武术界公认的黄林派、盘破门等土著[1]。

  武术流派的形成有三种形式,“一是类同合流,壮大拳派;二是繁衍支系,发展拳派;三是融合诸家,创立新派”[2]。峨眉武术的发展形成属于第一种,即类同合流,壮大拳派。原因如下:首先,峨眉武术是一种地域武术,因名山而起,为天下所知。峨眉山是世界名山,依托名山,峨眉武术可以迅速树立起自身形象,成为该地区武术的标志性符号。其二,四川境内练武者众多。四川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练武者比比皆是,所谓“五花八叶”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尽管也有可能有外来武术,但经过川人的炼化,也会融入到四川武术中并得到发展,从而形成今天的“五花八叶”。其三,技击特点相似。四川地区多山,地貌类似,自然环境的类同对技击技术的形成有着类似的影响,所以四川各地武术的技法特点有相通之处。因此,在四川境内,众多的武术派系,依附峨眉名山,类同合流,最终形成了峨眉派武术。

  二、峨眉武术的技击特点

  (一)手法较多,内容丰富

  峨眉山从地理位置上看地处我国南部,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山林拔地而起,层峦叠嶂。高插如云。正是在此处诞生了峨眉武术。鉴于其地理环境特点以及人的生存本能使然。这里产生的武术具有南拳武术的特色,强调手法为主,步法较少,步身灵活,动作凶狠。如“白眉拳”,它是峨眉拳的代表拳种之一,它的特点是:“刚强凶猛,连贯性强,活动范围大。其拳法有冲拳、鞭拳、双撞拳、千字箭拳等。桥法有碎桥、钻桥、刹桥、封桥等。腿法有月影倒踢(撑鸡脚)、蹬脚等”[2]。拳法技术较多的运用与地理环境不无关系。峨眉山山高林密,开阔旷野较少,因而搏斗中施展手法相对容易;故而峨眉武术手法较多,而腿法较少。

  (二)攻守进退,身活步灵

  在峨眉武术动作中,虽然以手法的攻防技术为主,但对身步要求同样重要。“峨眉拳系的主要步型有虚步、错步,步法有跳换步、之字步、两并步和兔子步等,这些步型和步法有利于提高身体移动的速度。另外,在身法上要求波浪似蛇,用吞、吐、浮、沉、腾、闪、钻等来表现‘蛇拳练柔’的特点,发劲时以身带臂”[3]。身法之活,步法之灵,展现峨眉武术的身法巧妙之特点。峨眉武术代表拳术“火龙拳”技术特点表现为:多拳少腿,走定相配,拳指结合,柔化脆快,快打巧制。运动中讲究脚似形腰柔软,快速活变步为先,提箭盘破随机用,柔脆快巧狠当先。从中可见峨眉武术身法之巧,步法之灵。

  (三)技击之道,险巧凶狠

  峨眉武术的技击之道,以险巧凶狠著称。由于四川地处中国西南片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过去,人们生活条件更为艰苦。“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说明了四川人们生活状况之艰难,故而川人的身材也会相对矮小。由于川人相对矮小,与人兽相斗如出手不狠,自身会处于不利的地位,故出手招招要害,是川人武术的特点。如峨眉玉女拳的标志动作杏花出墙的前手插眼动作。峨眉武术的打法多一招致命,其狠招如点穴、封喉、打裆、戳眼等。峨眉武术除了凶狠之外,还体现在攻防的巧险上。如在武术器械的使用上也别具特色,常以暗器和短小犀利的兵器为主,如峨眉刺的使用。

  尽管峨眉武术形成了以险巧凶狠著称的拳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形成及熏陶,武术也向着养生、健身和娱乐的方向发展。如峨眉临济养生功的形成等。

  三、峨眉武术的文化解析

  (一)峨眉武术是文化的历史传承

  峨眉武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著名学者张岱年认为,“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文化的积累性和变革性。每一代人都会在继承前人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知识内容,这是文化的积累性,同时,文化又会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发展变化和更新,这是它的变革性。当我们考虑历史上文化的积累和变革时,我们会发现一些相对稳定、长期延续的内在因素,它们在文化的积累中一再被肯定,在文化变革中也仍有保留,我们把这样的东西称为‘传统’”[4]。峨眉武术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创世之初,源起于人与兽斗,人与人斗。但随着的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这种搏击之术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中不断扬弃与发展。

  (二)文化的熏陶铸成峨眉武术

  1.生存之道,取法自然,形成武技

  峨眉武术初创时期,同其他种类的武术一样是图生存。为了生存必须与自然斗、与猛兽斗,同时更要与人相斗。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力简单,提高自身的搏击能力成了该地区人们的生存之道。于是人们在劳动生产中,与人兽相斗的过程中,在不断总结经验,尤其是在与人斗的过程中,更促进武术技术的发展。除了与人的斗争对武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外,人们也向其他的物种汲取搏击技术。如各种象形拳如螳螂拳、猴拳、通背拳等拳术的出现。峨眉武术的缘起相关理论学说也证明了这一点。据《乐山志》卷五十三.《人物志》记载:战国时、有白衣三者,号动灵,亦名司徒玄空,仿山猴动作创编“峨眉通臂”,攻防灵活,在峨眉山授徒甚众。今流传于成都、重庆、攀枝花等地。后人称他为“白猿祖师”。这可以说是峨眉武术的起源。由此可知,峨眉武术的最初形成,源于人类的生存本能,源于向自然界的学习等,而促成了峨眉山地域的武术形成。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