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谈鄂尔多斯长调

时间:2014-04-10 18:02 来源:发表吧 作者:浩斯满都拉 点击:

  古如歌源于宫廷,蒙古语意为国度或朝政,2008年被录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蒙古民族唯一保存完整的宫延歌曲,它集中体现了蒙元时期蒙古宫廷礼仪音乐的独特风貌,是蒙古族古典音乐的活化石。

  杭锦旗是古如歌的发源地和传承地,目前其原生态演唱仅流传于杭锦旗北部一带,会传唱者多为老人,已濒临失传。

  鄂尔多斯长调的历史十分悠久,大都产生于蒙元时期,具有浓郁的蒙古古代生活气息,富有浓厚的蒙古古典文化色彩,鄂尔多斯蒙古长调具有特殊性,它是蒙古民族唯一保存完整的宫延歌曲,又叫“古如歌”,蒙古语“古如”含有国家或朝延之意,杭锦旗是“古如歌”的故乡,鄂尔多斯蒙古长调(古如歌)主题严肃,内容正统,以说教为主。大多是一些宫延或国宴演唱歌曲,内容唱时政,唱佛教、唱父母、唱故乡或唱骏马,如《圣主骏马》、《班禅庙》、《绵羊白的房子》等;现存仅七八十首,但会唱的人寥寥无几,都是些年龄比较大的老人,面临着失传甚至消亡的危险,大多分布而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沿河一带以独贵特拉镇,吉日嘎朗图镇为主,梁外原白音恩格苏木靠近沿河一部分。鄂尔多斯民歌“古如歌”基本特征是不能随便吟唱和随意啍唱的,吟有吟的规则,唱有唱的规矩,一般都在隆重而盛大的仪式上演唱,而且以三首为一组,称为“三支首歌”或“三首正歌”,正宗的鄂尔多斯民歌“古如歌”都是一些正统的说教歌曲。旋律缓而不拖,慢而不沓,节奏若隐若现,若即若离,旋法大跳大落,跌岩起伏。整个音乐充满苍凉之美,空灵之美和悲壮之美。

  “古如歌”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断的发展和吟唱着,用它特有的韵律承载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

  “古如歌”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音乐学、文艺学和语言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等方面。它是历史,是浓缩的历史,是传承的历史,是唱出来的历史。

  2006年,中蒙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被列为首届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古如歌”被录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这一古老的艺术焕发了新的生命光芒,2013年捷报传来,“古如歌”拯救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其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巨大艺术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近年来,保护和弘扬古如歌艺术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古如歌无论在其生存环境方面、还是传承传播方面,均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方面甚至陷入了困境。首先,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空前加速,蒙古族牧民开始走下马背,逐渐脱离了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导致本族民歌诞生的原生自然环境发生了改变。其次,随着一些著名古如歌演唱艺人相继离世,大量的优秀民歌,濒临失传,出现所谓“人亡艺绝”的局面。随着传承载体的急剧减少,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古如歌传播链条,大都已经中断。再次,古如歌的风格色彩的多样性,是长调民歌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长调民歌传承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长调民歌流传范围的逐渐缩小,原本因不同地域形成的诸多长调风格色彩区。逐渐出现风格变异和趋同化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蒙古地区开始重视长调民歌,学术研究逐渐趋于活跃,涌现了不少青年人才。但同实际需要相比,学术研究依然显得薄弱,远不能满足“建设文化大区“的客观需求。因此,加快长调民歌保护和研究工作的步伐,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研究和保护,改变单靠口头传承的局面,无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杭锦旗从2006年开始抢救性搜集、整理,2008年录制了鄂尔多斯长调《杭锦古如歌》DVD集4张,共收录84首歌,现已出版发行;此后又将“古如歌”110首经典曲目进行五线谱简谱记录,并已编入《鄂尔多斯文化丛书》的鄂尔多斯民歌集第四集;成立了“古如歌”协会,召开“古如歌研讨会”;建立了3个“古如歌”培训基地,现已培训百余人,年龄最小的7岁;编排民族歌舞诗画《古如歌》晚会;拍摄以“古如歌”为题材的电视剧,现已完成。

  总之,每一个民族传承者都要通过保护、挖掘和传承为引导、创新、发展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而努力,使其与现代科学文化和先进文化相融合,进一步推进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人类文明。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