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理念能够与时俱进,紧跟科学技术前进的步伐,城市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成为社会广泛共识,城市应该以人为本科学地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起到样板作用,建设低碳清洁的产业体系,增加城市的森林覆盖率,让城市充满智慧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途径,也是提高城市活力和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宜居城市生态环境智慧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011-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代西方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纺织、冶炼、煤炭等产业的出现,使得具有现代工业的城市诞生。以德国鲁尔区和法国洛林等资源型产业为代表的早期工业区,烟筒、浓烟、矿渣曾经是这些城市和地区的代表,被形象地誉为“黑乡”。我国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形象被概括为“傻大黑粗”。在很多的大城市,由于汽车数量增多,交通拥堵,马路成了停车场。城市人口膨胀,城市供水和能源紧张,城市的热岛效应、水、空气、土壤和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困扰着城市的发展。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摆脱当前的困境?并且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指出城市应当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此观念迅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2005年北京在城市规划中,第一次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城市发展注入新元素,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产业结构不仅高效而且能够使城市洁净、人文社会环境良好成为城市建设考虑的主要方面。
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意义
(一)城市应该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样板
我国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由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20%,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0%,全国每年流失土壤大约50亿吨,流失的营养元素大约等于4千万吨化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量位于全国首位,每年有16亿吨泥沙流入黄河,泥沙造成河道、湖泊、水库淤积,威胁下游安全。肥沃的地表土流失,土地的肥力下降,耕地的亩产量就会下降,后果严重的将导致土壤沙漠化,这也是我国贫困地区形成的原因之一。而江、河、湖、海的水污染事件早已经屡见不鲜,城市排出的污水占很大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的建设不仅要使自身现代漂亮而且也要使周边环境良好,城市有责任和义务在改善国家的生态环境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建设城市生态文明,使我国的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二)城市科学发展的要求
现在我国大约有5亿人生活在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将继续增加,城市成为战略减排的重点。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垃圾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形成垃圾围城的状况,垃圾堆占用了大量城市郊区土地,污染环境使城市变得丑陋不堪。我国煤炭等资源城市,空中漂浮着煤灰、废弃的矿山和矿渣、水和土壤的污染等已经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由于许多精密制造对空气和湿度及环境有苛刻的要求,高技术的精密制造业和精细化工无法在环境差的资源型城市生存。城市的基础设施滞后于经济发展,交通拥挤、水电、能源紧张等问题突出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也使得城市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为应对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增长产生的突出问题,城市必须应用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使基础设施的利用达到最大化,让城市变得更加环保,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还能降低相关成本。而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生态宜居城市将满足这些要求。
(三)以人为本的要求
绝大多数的人都希望生活在空气中细菌含量少,环境优美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和工作,人的心情舒畅、身体健康,幸福指数随之增加,工作效率必然提高。出生的孩子也聪明、活泼可爱。反之,人住在垃圾堆或臭水沟旁,苍蝇和蚊虫乱飞,气味难闻,首先要得呼吸道疾病,降低身体免疫力,时间长了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身心疾病。从人的角度分析,宜居的环境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并转换成生产动力。
三、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途径
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表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主要有以下四条途径:
(一)建设充满智慧的城市
生态宜居城市应该是充满智慧的城市,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有序的交通、在城市楼宇、水资源管理和电网等重要环节注入智慧元素,确保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当代医学》是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国家...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中国《时代金融》杂志社 出版地:云南...
期刊简介: 《经济论坛》杂志创刊于1987年10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
期刊简介: 《营养学报》(双月刊)是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营养专业学术性期刊,1956年3...
期刊简介: 《中国药事》(月刊)1987年创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品生...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