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的实证分析(2)

时间:2014-04-01 11:59 来源:发表吧 作者:张利国陈苏王慧芳 点击:

  由表1可以看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呈现以下特征:(1)滨湖控制开发带涉及县(市)粮食生产集中度呈上升趋势,高效集约发展区涉及县(市)呈下降趋势。滨湖控制开发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由2000年的47.2%上升到2010年的50.8%,上升了3.6个百分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总产量的贡献提高;高效集约发展区粮食生产集中度由2000年的52.8%下降到2010年的49.2%,下降了3.6个百分点,尤其是自2004年开始下降趋势更为明显。(2)县域粮食生产格局变化显著。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鄱阳县和余干县粮食生产集中度上升趋势比较明显,由2000年的7.6%、5.9%上升到2010年的11.0%和7.3%,分别上升了3.4和1.4个百分点;其次是都昌县和新建县,分别上升了1.2和1.1个百分点;彭泽县、进贤县和樟树市粮食生产集中度也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但上升较为缓慢。在粮食生产集中度下降的18个县(市)中,南昌县和丰城市下降幅度较大,由2000年的11.8%、12.1%下降到2010年的8.6%和11.0%,分别下降了3.2和1.1个百分点,但两县(市)2010年粮食生产仍然排在25个县(市)的第2位和第3位;剩下的16个县(市)粮食生产集中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上表明,新世纪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格局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总体来看,粮食生产表现为高效集约发展区涉及县(市)逐渐向滨湖控制开发带涉及县(市)集中和转移;从县域角度来看,南昌、丰城两县(市)粮食生产集中度下降幅度比较明显,但粮食生产地位仍然占据前列,而鄱阳、余干两县粮食生产集中度上升趋势比较明显。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时空格局的演变?本文将进一步对此进行实证分析。

  三、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理论分析和变量选取

  粮食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有机结合。一个地区粮食生产变化除了受土地资源禀赋影响外,还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在微观层面上还受到粮食生产技术条件、粮食生产机会成本变化诱发的农民种粮行为变化的影响。根据理论分析,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影响因素的选择依据和变量设置分析如下。

  1.土地资源禀赋方面的影响用各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衡量

  土地资源是粮食生产最基本的投入要素。已有研究中,人均耕地面积变量被认为是影响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动的重要因素,①当某个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时易产生规模效益,容易将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因此它是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的一个重要指标。

  2.粮食生产科技进步方面的影响用各地区粮食单产水平和复种指数衡量

  粮食单产用粮食总产量除以粮食播种面积,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地区的农业科技综合水平,同时,复种指数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科技进步的较好指标。随着农业科技的推广,特别是农膜的使用,农业生产的耕作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复种指数明显提高。

  3.市场需求方面的影响用种粮经济效益比和肉类产量衡量

  种粮经济效益比用粮食播种面积除以农作物播种面积表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不断改善,对蔬菜、水果、粮油等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从事这类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显著增大,直接表现为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同时,肉类需求的不断增加必将拉动畜牧业发展,增加饲料粮需求,使得饲料粮生产比粮食生产机会成本大,从而影响各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各地区饲料粮对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的影响用肉类产量表示。

  4.区域经济特征方面的影响用人均GDP和非农就业机会衡量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而工业化、城镇化形成的区域差异是造成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的外在拉力。在一些非农经济发达的地区,非农就业机会较多,且随着当地经济发达程度不断提高,非农收入比重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粮食生产的劳动力不断流失,这种地区经济和非农就业机会的差异将会对粮食生产时空演变产生影响。人均GDP变量用地区生产总值除以年末总人口表示,非农就业机会变量用除“农林牧渔”业以外劳动力数量占乡村从业人员数比重表示。

  根据以上分析,形成以下待检验的假设:人均耕地面积大的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高;单产水平高、复种指数高的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高;种粮经济效益比高、肉类产量低的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高;人均GDP高、非农就业机会多的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低。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1.模型构建

  为了验证以上的假设,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①:

  2.数据说明

  模型所采用的数据为2000—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中使用的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肉类产量、地区生产总值、乡村从业人员数、“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总人口等数据均来自《江西统计年鉴》(2001—2011),具有一致的指标统计口径,数据较为可靠。

  (三)计量结果与分析

  本文选用Eviews6.0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估计,但模型采用的数据为面板数据,考虑到面板数据既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又包括横截面数据,直接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LeastSquare,OLS)估计模型时,可能会产生异方差性和序列相关性问题,从而使OLS法失效,因此,在数据可以得到的情况下,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CrossSectionWeights,GLS)进行估计。回归过程中涉及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选择,本文通过豪斯曼检验(Hausmantest)对两种模型的选择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Hausman检验结果证明固定效应更可靠。因此,本文选择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对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显示,模型R2=0.9954,F值为1728.857,拟合优度良好。从变量显著性来看,除了肉类产量在10%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他变量均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具体分析如下:

  1.土地资源禀赋方面

  人均耕地面积的系数为0.3123,影响效应与前面的理论假设一致,对粮食生产集中度具有正向作用,这说明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人均耕地面积每提高1%,粮食生产集中度将提高0.3123%。由此可以看出,土地资源禀赋的变化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时空演变产生了明显的作用。

  2.粮食生产科技进步方面

  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的系数分别为0.7225和0.3641,且这两个指标均验证了前面的理论假设对粮食生产集中度具有正向作用,这说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每提高1%,粮食生产集中度将分别提高0.7225%和0.3641%。这与谭智心、邓宗兵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①说明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的重要因素。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