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思考(2)

时间:2014-03-28 09:11 来源:发表吧 作者:秦小娟 点击:

  3.社会道德调控弱化。社会道德调控的两个重要手段是舆论监督和道德评价。前者主要是靠大众传播媒介对新人、新事、有利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道德行为进行褒扬,对人们的行为进行道德导向,后者则是通过人们的良知自律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理想境界。社会道德调控能力强,一般会出现社会风气纯正、道德责任感强、人际关系和谐、人心向善等,然而,由于当前执行着双重或多元的价值标准,新旧价值观交替,美好的事物得不到社会的肯定和赞扬,干了不道德的事情却受不到社会的批评与谴责,种种迹象表明,社会道德的调控力量已经弱化。

  三、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加强社会道德文化建设,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道德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需要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1.紧扣时代主题,统整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教育合力,加强德育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一个国家、民族的道德文化建设,教育是关键,家庭、学校、社会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各自侧重点不同,承担不同的教育任务和角色,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三种教育的目标必须协调一致。要改变过去长期存在的重智能轻德育的不正常现象,将品德教育、人格教育、意志教育、情操教育放在应有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层次性,要以人为本、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培养人们的道德自觉。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方位的社会现代化时期,我们要建立起与现代化价值目标相一致的、适应现代化需要并能促进其发展的道德文明与伦理精神,这种道德文明与伦理精神的基本原则是:(1)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敬业精神与厚德载物、团结互助的凝聚精神的统一;(2)以爱国主义为情感依托,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准则,以共产主义为理想境界;(3)提倡事业上人人竞争,生活上理解宽容的现代人际观;(4)尊重自我,理解他人,个人生活的多样性与社会团体生活的求同性相结合;(5)外在的实用功利性与内在的道义圆满性相一致。这五项原则是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谐社会及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目标相一致的,也是与当前人们渴望走出道德困境的要求相一致的。[4]

  2.必须处理好道德的批判继承与借鉴的关系,实现创造性转换。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继承和兼容的特征。历史上每一次新旧社会更替之时,便是道德文化的重建之时。道德文化的重建,离不开传统道德文化,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道德文化博大精深,在道德被继承的过程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对道德遗产的态度,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进行批判性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要反对全盘接受、不分精华糟粕的兼收并蓄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中的如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刻苦耐劳、互助合作、艰苦创业、修身为本、崇德重义等,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沿袭的美德,到今天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髓和动力。我们在继承与发扬光大这些优秀道德文化的同时,还要对传统道德文化进行现代转化,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如对于传统的“忠”,我们可以否定其忠君义,将其转化为忠于国、忠于职、忠于事、终于理等现代义。其他道德规范,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扬弃利用。总之,离开了优良的传统道德,现代道德文化建设就有可能走进误区。中国道德文化建设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我们还必须大胆学习、借鉴西方优秀道德文化,科学的态度是立足本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民族习惯和现代化进程的需要进行。既不可不加分析地照搬照用,又不可全盘排斥,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对外来的文化成果进行创造性的转换,为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新的活力。

  3.道德文化建设必须与法制建设相结合。法律和道德都是调节社会人群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作为两种不同的调节手段,二者在调整的范围、社会形成方式、作用的性质、遵循的原则、实施的途径上有所不同,作为治国手段,二者各有优势,又各有局限性,不能将二者完全割裂开来。法律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行为,使其行为不得低于底线道德,重在惩戒恶行维持社会秩序,而道德则以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思想认识引导人们向善,从总体上看,一个国家的道德文化与法制建设的协调是应有之义,道德不仅是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基础,而且可以弥补法律的缺陷,而法律以其强制力和权威性给道德以极大的支持。所以,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与具有相对弹性的道德规范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构成完整的治国方略。而且,法律制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道德的法律化,把凡是可以转化为制度、法律的道德规范制度化、法律化,这是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进行道德建设的一项成功经验,因此,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道德建设而言,亦须如此。当然,道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将所有道德规范都法律化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