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有无动静之辩的辩证发展(3)

时间:2014-03-24 10:33 来源:发表吧 作者:董祥勇 点击:

  张载在反佛斗争中,恢复了传统唯物主义“气”的概念,并对其作了新的发挥,创立了自己的“气化”论,明确地把“凡有皆象,凡象皆气”(《易说》下)的唯物论与“动必有机,动非自外”(《正蒙·参两篇》)的辩证法结合起来,得出了“知虚空即气则无‘无’”的结论,从而对有无(动静)之辩作了理论上的总结。

  气本体的理论早就产生,张载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气本体论。首先,肯定一切存在都是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正蒙·乾称篇》)“可状”也就是可以描述的意思。张载对“气”作了新的界定:“所谓气也者,非待其蒸郁凝聚,接于目而后知之;苟健顺动止,浩然湛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尔。”(《正蒙·神化篇》)他所谓的“虚空”,也是气的一种存在形态,故“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正蒙·太和篇》),“本体”是指本然状态,“客形”与“本体”相对,指暂时的形态。气的聚散只是暂时的变化状态,而本然状态是无形的“太虚”。“太虚”与万物,只是气的聚散的关系,而不是有没有的问题。“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之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正蒙·太和篇》)万物不会由“无”产生,气也不会变成空无,“太虚”就是气,世上不存在绝对的空无,不能由于气散而隐,无形可见就说是虚是无。世上存在的事物有的只是显隐之别,而没有有无的区别。张载最终用“气”把有无、虚实统一了起来。张载从“太虚即气,则无无”的命题出发,批驳了所谓的“有生于无”和万物为假象的观点。“若谓虚能生气,则虚无穷,气有限,体用殊绝,入老氏‘有生于无’自然之论,不识所谓有无混一之常。”这样的批判是相当深刻而得体的。

  张载肯定世上的一切都是气,同时认为气是经常运动、永恒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气内部包涵阴阳正反两个方面,给“主静”思想以沉重打击。阴阳统一之气被张载称为“太和”,“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氲、相荡、胜负、屈伸之始。”(《正蒙·太和篇》)同时,张载还提出“两”和“一”的概念来表示阴阳二气的对立与统一,“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自注:两在故不测),两故化(自注:推行于一)。此天之所以参也。”(《正蒙·参两篇》),“两体”实指阴阳两个对立面,“一”指对立面的统一,“神”指变化莫测,“一故神”指对立面的两者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故能相感、相荡,“两故化”指有对立的两个方面故能发生变化,对立的两个方面合成一个统一体就是“参”。进而他又强调统一体与对立两体的关系,“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正蒙·太和篇》)两者是一个不可分的依存关系。与此同时,张载又指出:“气本之虚则湛一无形,感而生则聚而有象。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正蒙·太和篇》)二气交感聚而有象,一旦有象便会有对立面,有对立面就会有相反的运动,因而便会有斗争,而斗争的结果是形成统一体的平衡与和谐,这样的思想固然有其合理的意义,但过分强调折中、和解容易导致相对主义,这也是后学必须正视的张载的理论缺陷。

  由上可见,张载通过“太虚即气”和“一物两体”对动静(有无)之辩做了总结,完成了这一天道观问题论辩的辩证过程,纵使其理论自身仍有相当缺陷,但作为一个完整辩证环节的意义却是不容否定的。

  统言之,有无(动静)从王弼的“贵无”“主静”开始,经裴頠的“崇有”和郭象的“独化”的否定,最后由张载的“太虚即气”和“一物两体”对动静(有无)之辩做了辨证的总结。这样的过程基本上符合辩证的逻辑发展形式,构成辩证发展的理论环节的完整构架。

  参考文献:

  〔1〕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王弼.周易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郭象.庄子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张载.张子正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