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西北农牧交错带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经济效益分析(2)
时间:2014-03-04 15:15
来源:发表吧
作者:张宝悦 王激清
点击:
次
2.2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经济效益
张北县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图1为1949-2011年张北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农业、林业和牧业产值的变化趋势,从图1可以看到从1949年到196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农业产值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处于低迷的徘徊状况;林业产值在逐年增加,1965年比1952年增加了24.6万元,增长了10.25倍,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也在增加;牧业产值也在增加,而占总产值的比例也徘徊不前。1966年到1990年这个时期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有增加的趋势,但农业产值、牧业产值依然徘徊不前,只有林业产值逐年增加。
从1991年到2011年,张北县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呈较快速度地增加,其中农业、林业和牧业产值都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农业产值与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也增长很快。尤其是从2001年到2011年,由于这个时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大大缓解了草畜矛盾,使牧业产值有了明显增加的趋势,与农业产值持平甚至在有些年份超过了农业产值,对农林牧渔总产值的稳定增长起到了保证作用。
张北县地处冀西北农牧交错带,这里常年气候干燥、寒冷,树木生长较慢,一般树木种植20年以上才能成林,且张北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以来,由于受坝上特殊的自然条件所限,退耕还林工程主要营造的是生态林,因此森林效益主要体现在生态和社会两大效益上,经济效益微乎其微。从图1可以看出,从1949年到2011年林业产值虽然一直在增加,但还是远远低于农业和牧业产值,如2004年林业产值达到最高,也只有4678万元,只占总产值的2.82%,而同年度农业和牧业产值分别为74557万元和84180万元。因此作为国家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面对退耕后的耕地紧张问题,如何发展高效高产的富农产业是张北县面临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张北县从提高系统生产力出发,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鼓励发展错季蔬菜生产,蔬菜播种面积迅速增加(表2),达到了"耕地面积虽减少,农民收入却增加"的目标。表3为张北县叶家村2000-2002年的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的经济效益分析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种植错季蔬菜成为退耕后种植业系统新的经济增长点[9];又如旱作农田种植莜麦的经济效益只有450~750元/hm2,而种植抗旱、耐瘠、早熟、喜冷凉、耐连茬的小南瓜,采取开沟施肥、覆膜以及聚水集肥等技术,依靠自然降水,种植效益能提高到12000~15000元/hm2,不仅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10],因此扩大蔬菜播种面积是张北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另一方面,在中国目前农业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增加草地面积,促进畜牧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张北县加强草场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以打造伊利优质奶源基地和建设环京津肉牛羊生产基地为目标,稳步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截至2011年底,张北全县共有规模养殖场52家、肉牛规模养殖场5家、肉羊规模养殖场10家、生猪规模养殖场10家、蛋鸡规模养殖3家,畜牧业发展给农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张北县的农民人均收入有很大程度的提高,1980年只有61.0元,到2010年增加到了3620元(表4),但是从表中可以看到,张北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河北省及全国相比较,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张北县退耕后应继续调整种植业结构,在保证马铃薯、亚麻、甜菜等传统作物的种植面积同时,继续保持和适度地发展水浇地,增加蔬菜的种植面积;同时对草场管理应像农田管理一样,提高牧草产量,引导农民发展节粮型畜牧业,这样既可避免人畜争粮的问题,又可带动草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3结论与建议
1)冀西北农牧交错带的张北县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历史过程从1949到2011年为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林地面积不断增加,草地面积先锐减然后逐渐恢复并趋于稳定;在各种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仍占主导地位,但所占比重在逐年下降,而蔬菜播种面积随时间的推移在持续增加。
2)张北县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使牧业产值有了明显增加的趋势,而林业发展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较差的经济效益则可忽略不计。
3)面对张北县退耕后的耕地紧张问题,一方面应继续保持和适度地发展水浇地,增加蔬菜的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加强草场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陈佑启,杨鹏.国际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地理,2001,21(1):95-100.
[2]朱利凯,蒙吉军.国际LUCC模型研究进展及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5):783-790.
[3]刘庆,陈利根,张凤荣.中国1986年至2006年耕地非农化数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J].资源科学,2009,31(5):787-793.
[4]翟文侠,刘会进,王健,等.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经济效应分析--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26(4):56-58.
[5]张卫萍.退耕还林补偿政策与农户响应的关联分析--以冀西北地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66-68.
[6]张家口地区行政公署农业局.张家口地区农业历史统计资料[Z].1982.
[7]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农村统计年鉴(1995-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2012.
[8]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2011)[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9]袁卉馥,张立峰.退耕后种植业生产系统的分析与调控--以国家防沙治沙张北示范区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05(3):5-10.
[10]杨福存.张北试区错季蔬菜发展举措[J].河北农业科学,2006,10(2):111-113.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