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胡同文化》的教学新尝试

时间:2014-02-27 15:47 来源:发表吧 作者:关颖 点击:
  中职语文与专业相结合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难点,却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将语文教学分为基础、职业、扩展三大模块,其中职业与拓展模块均在尝试通过语文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基本难题。
  笔者所在学校以建筑为重点专业,围绕专业特点,传统语文课程应如何改革、如何转向建筑文化、如何在建筑文化课程当中体现语文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训练等问题需要众多的尝试与探索。本文拟从汪曾祺《胡同文化》一课入手,试图将传统语文课程进行改革,兼具建筑文化和传统语文课程双重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胡同文化》为汪曾祺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言,是一篇建筑文化内涵深厚的散文。传统《胡同文化》课程教学的重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京味"用语,体会其表达效果。二、通过段落之间的联系,把握全文写作思路。三、了解北京胡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根据以上教学重难点,传统《胡同文化》教学,教师教学方式具体步骤略有不同,但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五大板块:一、积累词语,重点生字生词讲解。二、作者介绍以及写作背景介绍。三、阅读课文,对每段大义进行分析,从而概括全文的结构,理清写作思路。四、根据全文结构,体会"胡同"的起源、发展,理解胡同文化的特征,领悟胡同的人文价值。五、体会并讲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包括:文章当中的京味方言、内部语境所体现的北京地方色彩和历史的沧桑感。也就是说,传统《胡同文化》的教学,在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中,更注重对语文工具性的理解,字词、段落概括与分析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人文性只是服务于工具性。
  作为中职学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基础本身就较弱,对课文的字词理解、语境内涵、表达效果带有一种习惯性的抵触情绪,不是按部就班听老师说答案,就是面对此问题一筹莫展,上课时常有沉默、冷场出现,教师处在被动的局面。曾不只有一位学生说起"学习这些有什么用?"于是部分学生仅为了应试而学,部分学生索性放弃不学,还有部分学生何其用功而百思不得其解。因此,在针对建筑专业特点及学生对建筑文化了解较少的情况之下,笔者将《胡同文化》授课重点由写作方法、写作思路转向课文知识、建筑文化内容的理解与普及,学生听课情况有很大进步,现将授课内容与方式介绍如下。
  同传统《胡同文化》教学不同,根据教学步骤,笔者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变口头介绍为音像资料,变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课堂大多是以教师口头介绍胡同与北京的关系开始的,通常教师会提问"大家见过胡同吗?胡同和北京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此问题,对于中专学生,尤其是北京的学生,设计得过于简单,许多学生普遍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从上课开始便觉得索然无味,失去了接下去学习的兴趣。
  针对此问题,笔者从网络中搜寻到一些介绍"胡同"的纪录片,并从当中选取时间较短、内容较概括、适宜作导入的片断作为课堂导入的音像资料,再针对这段纪录片,设计与课文相关的五到八个问题,引导学生边观看纪录片,边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不仅看到了胡同的相关图片、影像资料,而且还了解到了"胡同"一词的来源、胡同的历史、胡同之最、胡同的命名方式等众多与课文息息相关的内容。根据音像资料,还适当地引申出北京对称式城市布局的建筑文化基本常识,从文化角度引起学生对老北京建筑、老北京胡同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普遍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二.变分段为课堂预习,变自律为强制
  传统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归纳每段段落大意,再根据大义分层,以此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疏通与理解。此方法锻炼学生对整体文章的把握与阅读能力,是语文课当中的通行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中职课堂上却有一定的实施难度,部分学生将书本摆于桌面,却从不肯轻易翻书,部分学生书本翻开,读两段却难持久,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懒于读课文,研读课文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课堂中除需要让学生自律之外,更需要强制性方法,笔者将课文的段落部分进行研究,针对每部分提出相关问题,规定学生当堂完成,并记入课堂成绩。将课堂回答记入平时成绩,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学生不看书、不写字、不做预习的局面。此外,再接下来的课文讲解中,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预习作业对老师的问题进行回答,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作业和同学进行讨论,便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三.变重语言为重知识,变无趣为有趣
  传统《胡同文化》课文讲解,主要将文中出现的"京味"字词,放入全文语境进行解释,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这种对作者语言特点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但是对于非应试的中职学生,他们对"咬文嚼字"却不感兴趣,尤其是北京的中职生,对于北京的方言词汇本身就耳熟能详,对方言的体会在这里就显得苍白多余。倒是文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很多学生注意,如"胡同原为蒙古语的'水井'"、"琉璃厂"、"张自忠路"、"小羊圈胡同"、"段祺瑞总统府",这些词语与信息对于北京的学生既熟悉又陌生,既形象又抽象,而且"胡同文化"历史与文化积淀本身也与学生的专业密切相关,将重语言特点变为重知识讲解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烦躁情趣,增加学生对专业文化知识的了解与学习。
  建筑文化的内涵本身包罗万象,再处理课文内容的时候,首先,要以课文内容为基本核心。从课文入手,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在与同学的讨论中,与教师的对话中,落实文中涉及到胡同的基本内容,如"胡同"一词的来源、胡同的历史、张自忠路所体现胡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兴衰。
  其次,在课文内容之外,进行多方面的建筑文化扩展。如在讲解"胡同"的时候,可以简要介绍胡同内的标志建筑"四合院"、在讲解"张自忠路一号"的时候,可以根据图片中的建筑形式判断院内建筑的建造年代与人物故事。在讲解胡同历史的时候,可以出示从唐代到当代的北京城轮廓图,使学生在北京城的历史变迁背景下了解胡同的历史,做到图与史结合、史与物结合、从实物到理论上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胡同的发展变迁与文化内涵。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