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教学中聚合思维能力渗透(2)
时间:2014-02-24 14:20
来源:发表吧
作者:葛庆华
点击:
次
1.抽象与概括的训练
小学生的思维状态还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要对他们进行抽象与概括训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十六个字概括了抽象与概括的精髓。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经历抽象概括的过程。比如,我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部分内容时,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大具体性这一特征,先用小棒等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先形成整体感知,然后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的计算。在教授他们关于20以内数字的计算法则时,我先从具体问题的计算入手,然后引导他们找出20以内加法的运算规律。比如先从"8+4"入手,将4分为2+2,8和2再凑成10,之后和2相加得出答案12。教完这样的例题,我让学生做了相似习题,经过若干题,学生就可以慢慢发现计算方法的共同点,即先将其中较小的一个加数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个数与较大的一个加数凑成10,然后再和另外一个拆分下来的数合起来就是得数,从而总结出计算规则:"凑十法"。得出这样的规律后,学生就能学会20以内的加法。
2.比较与类比的训练
我们都知道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算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否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呢?答案并不尽然。所谓聚合思维,其本质是把发散开来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不同来源、不同角度以及众多的思路和信息汇集于一个中心点,通过比较、筛选、组合、论证,再创造性地组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得出在现有条件下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要培养小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可以对他们展开比较与类比训练,让他们知道数学算法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能迅速得出正确答案。
我在教学《列竖式计算364+578》这部分内容时,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由于小学生对数的组成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所以他们给出了五六种算法,比如300+500+60+70+4+8;300+500+64+78;364+580-2;360+570+4+8;列竖式从个位数依次加起来。学生能给出这么多种算法,我感到十分欣喜,我先对他们的智慧给予表扬,然后让他们自己比较这些算法哪一种比较简单易行。学生在依次比较这些算法之后,普遍感觉"列竖式从个位数依次加起来"的算法比较好用。就这样,我在尊重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对他们循循善诱,使他们在比较的基础上主动掌握了计算方法,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聚合思维能力。
3.分析与综合的训练
聚合思维是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使之朝着一个方向集中、聚敛,从而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形成一种答案、结论或规律。所以教师在小学计算教学中要对学生开展分析与综合的训练,让学生从烦琐的计算程序中解脱出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式。比如我在教授《简便算法》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各种算法知识,所以我引导他们先仔细分析各种算法,看看哪种算法比较简单、方便。以乘法运算45×11这样的计算题为例,不少学生仍然按照以前的计算方法,运用乘法口诀列竖式进行计算,这会造成时间的浪费。这个时候我先引导学生分析11这个数字可以分为10+1,然后用45分别去乘,最后将两个得数相加,这样的计算方式很快就能得出答案。之后,每当学生遇到这样比较烦琐的计算,总会先分析其中的一个乘数能够被分成哪两个简单数字,然后依次去乘另一个乘数。分析与综合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的科学性,避免无用功。
四、结束语
聚合思维一般用于探索真理、寻求规律、抽象出概念等,是人们长期从事某一工作、解决某一问题时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讲授新知识,学生获得新知识,一般就是靠这种聚合思维的方式进行的。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聚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终生有益。在计算教学中,小学生根据教师传授的计算知识和方法,可以迅速地解答习题,节省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生聚合思维能力的渗透与养成,在小学计算教学中开展抽象与概括、比较与类比等训练。当然,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不是绝对孤立的,两者可以有机融合。只要能够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各种教学方法都可以综合利用,这是造福学生、造福教育的大事情!
参考文献:
[1]冯周卓,彭剑飞.小学数学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张天孝.现代小学数学研究和实验.科学出版社,1999
[3]张奠宙,李士锜.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研究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李建华.算法及其教育价值.数学教育学报,2004(13)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