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基于动态能力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策略研究(2)

时间:2014-02-20 14:24 来源:发表吧 作者:刘朝亚 王润孝等 点击:

  二、通过培育提升动态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
  1.培育提升环境感知能力
  一要构建高等工科院校人才培养信息获取机制。在劳动力市场仍然处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高等工科院校作为"产品"的生产者只有与消费者充分沟通,全面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使"产品"适销对路。目前,人才市场广泛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真实的市场需求与高等工科院校理解的市场需求之间,求职者真实的知识、技能与用人单位感知的知识、技能之间往往不一致。原因在于高等工科院校往往以其理解的市场需求为取向来培养人才,而用人单位以其感知的知识、技能来选择求职者[7]。因此,要构建人才培养信息获取机制,通过跟踪、预测、预警等手段,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纽带,以随时、全面、准确掌握工程领域对工程科技人才需求的现状、趋势、能力规格,使得高等工科院校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培养与否、规模多少、规格定位做到理性的有度、有序控制。
  二要建立高等工科院校与企业界之间的协作组织。行业协会处于学校和企业之间,是同一行业中众多企业的联合体,它熟悉行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本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结构、知识能力要求等各方面的动态信息,还能更冷静地看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及企业与高等工程教育相互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定人才需求标准等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因此,行业协会作为学校和企业间的协作组织,是联系企业和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可以在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要完善人才培养议事决策机构,积极吸引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目前,多数高等工科院校设有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协调议事组织,在制定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机构的组成人员来源较为单一,政府部门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行业协会代表参与其中的并不多。因此,要优化这些人才培养议事决策机构的人员组成,使行业部门与用人单位的专家占有一定比例,让他们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四要强化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前者反映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后者反映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8]。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育评价过程中,要将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用社会评价来完善学校评价的不足。
  2.培育提升学习吸收能力
  一要注重个体的创造性学习。高等工科院校的每一位教师及管理人员个体是组织学习的细胞,随着环境变化,竞争加剧,对于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通过学习以构建动态完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并使该结构一直处于不断更新状态[8]。面对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要不断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和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培训,要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和合作导师制,要支持和鼓励教师到企业、研究院所工作或挂职锻炼,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培训、承担企业的科研项目,经常参加学校与社会联系的各种活动,要鼓励优秀教师到国外著名工科大学研修学习。
  二要重视团队协同学习。教学团队具有共同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团队成员之间联系密切,学科、学术和科研方向趋同,资源共享,团队成员的工作风格、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术思想相互渗透和影响,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开展各种研讨活动,交流教学、科研工作经验,探讨学术思想,知识技能互补,相互促进。因此,团队协同学习,体现的不单纯是教师个人的能力和水平,而是团队组织成员相互协作、优势与技能互补的整体水平,团队整体学习绩效大于成员个人绩效之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要重视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革组织本身的组织。这里"学习"不单指吸收知识、获得信息。在学习型组织,真正学习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积极地培养全新、超前、立体多维的思维方式,人们相互之间参与和协作,获得共同提高,实现共同的目标与理想。对于组织来说,以个体学习为基础,不断发展组织的群体智力和集体思维,使组织成为灵活的、有反应能力的、高度人性化的组织,最终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提高组织的竟争力[9]。
  3.培育提升资源柔性能力
  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其最大特点是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科研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使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0]。
  二要构建工科大学联盟。高校联盟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高校之间,围绕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一定方式建立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资源共享的相互合作的联合体[11]。2009年以来,我国出现了多个直接以"联盟"冠名的高校校际合作组织,其中"卓越联盟"是国内9所具有工科特色的重点综合性大学组成的"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联盟"的简称。联盟高校共同签署了《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秉持"追求卓越、资源共享"的原则,开展了全方位合作与交流。高校战略联盟的模式,有机整合高校间各种资源,有助于形成合力,从而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4.培育提升变革创新能力
  一要强化管理体制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校长迪埃特·伦森教授说:"培养创新人才只有一件事要做,即消除他们发挥创新的障碍。因为我们很难界定什么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大脑。所以只有给他们自由的环境,发挥与生俱来的个性。"[12]因此,强化管理体制创新要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积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以服务代替管理职能,营造能充分发挥师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创新环境、创新氛围和创新文化。
  二要强化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就是要选择适合自身特色和发展水平的目标市场,根据工程教育的特点和自身的资源条件、人才培养能力、办学传统,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实践环节和评价方法等方面优化创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采用最适合的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