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经验与体会(2)
时间:2014-02-20 14:21
来源:发表吧
作者:强彦 赵涓涓等
点击:
次
二、问题与经验
一门高质量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应为学习者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和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这些都离不开优秀的视频制作。如果在建设过程中未对课程制作有充分的认识,则可能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根据笔者在实际视频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新建设者提出几点建议:
(1)在拍摄过程中,制作人员需对现场的灯光、音响和机位分布等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评估。当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拍摄时,需要依据实际的光线情况,合理调整灯光布局,以保证授课人和课件的展示效果,并要求在镜头所拍摄范围内不要出现与课程无关的标语和广告等。对于现场录音,录制时一般采用同期声录制方式,因此为保证录制效果,话筒应尽量使用清晰度好、幅频特性好、灵敏度高的电容式话筒。在讲课中要尽量控制周围环境的噪音,若遇到持续噪音干扰,应停止录制,等待噪音结束后再行录制,必要时还可以在制作后期进行增减混响、声音降噪等特效处理。在着装方面,男老师最好穿西服衬衣打领带,女老师则最好选择职业套装,学生穿着则不能太随意,要干净精神。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要自然,不要刻意安排。课件制作要遵循简洁、清晰、规范、美观的要求,每页文字一般采用32号楷体,字数不超过100字,背景不宜过分华丽,在页面下方要尽可能地留出空间,以免唱词遮挡文字。课件每页页面文字要尽可能严谨,注意中英文、大小写等问题。在课件制作完成后要进行反复检查和修正。在课程录制拍摄时,应比实际课程多录制一段时长,以便后期制作剪辑。
(2)拍摄完成后最终呈现的状态取决于后期制作的好坏,课堂教学视频的录制是真实客观的记录,其体现了教学实景,又高于教学实景。为了将每位学习者带入"教学实景"中,视频拍摄的每个画面以及画面组接都应符合学习者的心理认知,且要围绕教学内容的表现和学习情境的创设。例如当授课教师介绍课件上所呈现的图表和文字时,应及时调整画面切换给课件,并根据教师所讲适时加入指引箭头和标示符号等,以满足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在进行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切换时,如果进行直接切换,可能会使人产生一种生硬、不舒服的感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在两段素材几帧之间加入"淡变"特效。在视频拍摄过程中,要保持色调的一致性,后期制作时需仔细校对,将拍摄时出现的色温偏差、画面过曝等情况进行调色还原。除此之外,添加唱词字幕时,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要有明显的反差,同时,应保证字体大小合适,以避免遮挡课件中的文字。后期制作若能为视频公开课设计一个短小、精彩的片头,对于提升视频包装档次、激发学习者兴趣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课程建设体会
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去充实、去完善。由于它所具有的开放性,每一门课程都会反复地被放到"显微镜"下去观察,都面临着与其他课程的比较。在此过程中,参与建设的教师通过网络上或褒或贬的评论,明确了自己在课程设定或讲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在不断完善课件、习题等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去进行交流,这对教师来讲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它不会因为课程的完成或发布就万事大吉而停滞不前,反而会要求教师向更精的方面去努力发展。
通过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在以后授课的过程中也会借鉴从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吸取的经验。为了达到更好的宣讲效果,会着重采用符合学生兴趣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教"学为"想"学。在制作课件时,要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待讲课内容,减少中英文、大小写的混淆和错别字。
以公共网络为媒介的精品视频公开课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的开放性和受众的大众性。在视频公开课中,学生、同行都会对授课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授课能力、授课质量等进行评价和监督,授课过程中的问题将暴露在社会公众面前;但与此同时这也为教师展现教学风采、扩大学术影响力、传播自身的教学科研成果、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机遇。积极推进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引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郝兴伟.基于学科知识本体的网络开放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9).
[2]教育部.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EB\OL].
[3]屠臻.浅谈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与制作[J].科教导刊,2012(32):56-57.
[本文得到山西省教学改革项目"20122010"和"J2012013"的支持]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