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县生态茶园建设探析
时间:2014-02-19 15:30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李红
点击:
次
摘要:生态茶园建设是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景谷县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意义。本文介绍生态茶园建设的必要性、意义,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目的是为全县生态茶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生态茶园;现状;对策;意义
中图分类号:X1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2-18-2
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建立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内生命体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具体模式是:通过"茶-林-绿肥"立体栽培,配套水利设施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措施,促进茶叶优质、高产、高效和健康持续发展。
1景谷县基本情况
景谷县位于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无量山脉的西侧,境内山峦叠嶂、林海茫茫、江河纵横。全县山区面积大,占全县总面积的93.6%,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最高海拔为2920米,最低海拔为599米。景谷县境内大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少数地区属北热带气候。由于纬度较低,获得太阳光热较多,年平均气温在17℃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13℃,极端最高气温38.6℃(1975年5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0.2℃(1964年1月31日);年平均降雨量达1235.4毫米,最多年降雨量1602毫米,最少年降雨量943.5毫米,年平均雨日数164.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65.3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358.1天。全县土壤类型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以赤红壤面积最大,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60.6%。景谷亚热带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特别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适宜发展热带、亚热带多种经济作物。景谷是普洱茶发源地和主产区之一,茶叶是全县广大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2012年底,全县有10个乡(镇)111个村民委员会1144个村民小组种植茶叶,涉茶农户16950余户50000余人,其中专业茶农人数25800人。全县有茶园生产面积达15.8万亩,其中新植面积0.19万亩,采摘面积为10万亩,平均单产47公斤,茶叶总产量达4700吨;每公斤平均单价29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63亿元。为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和效益,增加茶农收入,景谷县全面实施了生态茶园建设工程,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生态茶园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2.1生态茶园建设的必要性
景谷是普洱茶发源地和主产区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深得海内外嗜茶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纯天然、高质量、无污染的普洱茶的需求日益迫切。但是,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境恶化、物种减少、灾害频繁等原因使当前景谷县茶树栽培成本加大,严重阻碍了普洱茶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目前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摆脱困境,重振茶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路子,发展生态茶园,开发生产名特普洱茶。因而,开展生态茶园的研究与实践,加快发展生态茶园,促进景谷县茶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今后普洱茶的竞争不是市场的竞争,而是原料的竞争,是基地的竞争。因此,抓好生态茶园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保持景谷普洱茶发展的旺盛生命力,建立现代普洱茶生产基地的重要举措,最终实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社会事业发展等高度和谐的发展目标。
2.2生态茶园建设的经济意义
茶叶产业的崛起,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让茶农脱贫致富。但在传统茶园里,普遍存在着物种单一、病虫害防治难度大、农药和化肥污染逐年恶化等严重问题,茶叶采摘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对市场波动与自然灾害应变能力差,经济效益很低。同时山林过度开垦,带来了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的问题。历史的经验提醒我们,在经济生产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自然资源的再生产和永续利用,重视环境质量,保持改良,力求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改变传统的茶园种植结构,实施生态茶园建设。生态茶园建设有以下几大优越性:
2.2.1能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通过建设以茶树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在垂直结构上,形成由"乔木灌木"和"树木茶树"组成的多种不同生态位,使光能和土壤营养得到充分利用,增加了土地的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地的蓄水、供肥能力,还能吸引益虫,减少茶树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生态系统循环,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了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2.2.2能有效保护茶树在高温季节,旱情较为突出,茶叶在一芽二叶盛白期抗高温强光照能力较弱,易灼伤,而这时套种的树木正好绿叶成荫,成为茶树遮避烈日的天然屏障,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寒冷的12月至翌年1月,茶树盖满厚厚的树木落叶,获得了自然"棉被",提高了抗寒能力。
2.2.3能有效增加茶园经济效益茶园里套种其他经济树木,不占用土地,实现一地多用,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3生态茶园建设的社会意义
生态茶园遵循现代立体生态农业要求,实施"茶-林-绿肥"立体复合栽培,将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茶园,改造为保水、保土、保肥的茶园。既护坡固土、防止水土流失,又固氮,提高土壤肥力和茶叶品质。通过生态茶园建设,进一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减少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为优质、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地力基础。生态茶园建设,激发了全县茶农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使茶叶生产向着环保、高效、无公害化方向发展,实现保护生态、茶业升级、茶农增收"三赢"的效应,此项工作任重道远,对全县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