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音乐课程的实施与探索(2)
时间:2014-02-17 15:26
来源:发表吧
作者:沈建华
点击:
次
三、艺术课程与音乐课程内容之比较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可见的载体,也是具体化了的教学目标。从表面上来看,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涵有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因为综合艺术课程在学习内容上提出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门类为学习领域,但从实际情况看,艺术课程是以人文内容为主体,围绕人文精神来进行的,而音乐课程的内容是以音乐为主体,围绕音乐审美来进行的。
新课程标准把音乐教学内容表述为四个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其中"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表现"和"创造"则是音乐教学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表现包括演唱、演奏、识谱、表演等,是教学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创造"则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功效;"音乐相关文化"是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集中体现,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新课程改变了原来音乐教学内容的繁、难、偏、旧等现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情感和文化,易于操作,使音乐学习更容易、更有趣。
四、艺术课程与音乐课程教育的展望
在基础教育领域,艺术课程与音乐课程改革,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的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强调各门艺术学科之间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综合。
2.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人文化。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途径的多种多样,教学方法更贴近于生活,倡导艺术教育以人为本,以艺术(音乐)为本的思想,注重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艺术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符合改革的趋势,从而决定了其可行性和生命力。艺术课的实质是把握艺术的通感。艺术的各门类是相通的,我们不能把艺术各门类之间的联系完全割断。艺术是生命之源,是生命赖以生存的清泉甘露,体现不同的人对待生活不同的态度,并决定了每个人的不同生活方式。
艺术课程经过几年的实验,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学生在艺术课中获得了快乐和轻松,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但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1.怎样结合农村实际实施艺术课程?其实在我国农村当今最小的单位学校--村小,一般只有一两个老师,他们要教义务阶段的各门课程,作为这些教师本身要求应该是综合性的教师,所以在那里开展综合艺术课教学是再恰当不过了,但目前在农村并未得到开展。
2.面对现状,艺术课程的师资如何解决?教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各地采取了许多办法培训教师,但就长远而言,各大专院校培养师资迫在眉睫。
3.现行教材虽然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及深刻的人文性与民族性,但学生在掌握各门艺术知识技能时容易流于肤浅。
4.各种艺术形式都具有鲜明和独特的个性,它们之间的差异,比起它的共性要大得多。实践教学中,如何整合这些艺术形式是一线教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音乐课程标准》把"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作为音乐课程最基本的理念。这些新理念给新世纪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使传统的课程性质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基本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转变,音乐教育更注重人的发展和音乐自身的价值作用。但音乐课程还存在着不少弊端:首先,内容滞后。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尚未真正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映在课程结构与教材内容选择上无视世界音乐文化的飞速发展,忽略学生心理与生理需求,以传统方式的音乐内容充斥课堂教学,使学生没有兴趣。其次,课堂结构平面化。经过多次课程改革,我国的音乐课结构有所变化,但尚未建立起适应不同学生的音乐课型。再次,教学方法单一化。近几年来,许多音乐教育专家和工作在一线的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的理论以及实践问题进行了有效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教学方式依然陈旧、单一,致使课堂效率不高。最后,在教学实施中,广大教师对"以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还十分困惑,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