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跨文化视野下的民族教育

时间:2014-02-17 15:01 来源:发表吧 作者:高源骏 点击:
  【关键词】跨文化民族教育交流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04-02
  要深刻理解中国民族教育,就必须切实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国情,而多民族、异文化就是当前中国发展的现状。中国的民族教育是在多民族和多文化的背景下形成的,中国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其对多民族和多文化的关注。或者换句话说,中国民族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文化背景的多元性和差别性。
  本文围绕多民族文化背景,重点探讨跨文化交流理论、跨文化教育理论及民族教育的基本理论内涵,从而探析中国民族教育的本质内涵特征。
  一、多民族与跨文化交流理论
  民族是由于历史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的人们共同体,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和生活方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核心和赖以生存的主要方式,具有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我国拥有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逾1亿,是个不折不扣的多民族国家。因此,搞好民族教育有利于实现民族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中国民族教育的基本内涵体现在"多民族"和"异文化"方面,因此必然导致了民族之间甚至是个人之间的跨文化交往的趋势出现。
  跨文化交往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主体之间的交往。第一,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已经日益频繁,各种文化之间的相遇由偶尔变为频繁,由偶然趋向于必然。第二,"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类存能够在类意识中确认自己,并且在自己的普遍性中作为思维着的存在物自为地存在着","人作为类的存在,不可能独生独长于天地间"。[1]人类交往的必然性是由其社会性决定的。基于这两点,跨文化交往是人类文化发生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个人之间的跨文化交往有时会因为个体和文化的差异性而出现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文化休克(个人对异文化不适应而产生的社会性隔离),更严重的会导致文化冲突。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跨文化交往概念的基础上,又逐步提出了跨文化交流理论。"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是这个领域的开拓者,1959年他的经典著作《无声的语言》出版,在该书中首次使用了'跨文化交流'一词"。[2]
  所谓交流,一般是指人们通过言语与非言语媒体以传达知、情、意的相互作用的总称。交流是文化的一个特有的功能,正是通过交流文化才得以不断地发展。
  "跨文化交流就是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输入和输出。也就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通过信息传达所进行相互作用的一种象征性的过程"。[3]跨文化交流理论侧重观察跨文化交往的过程中交往双方的特点及交往的方式等,最终找到出现障碍的缘由及可能解决的办法。可见跨文化交流理论所倡导的不仅仅是异文化之间的了解,更是一种接受和包容。因此,跨文化交流理论成为理解中国这种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和中国民族教育的构成基础。
  二、多民族与跨文化教育理论
  多民族的现实带来的是异文化的内涵。这种异文化一方面丰富了社会生活,同时也产生了多民族的诉求。在我国,多民族诉求更多的指文化意义上的认同(宗教、民族传统等)。因此,在政治上,我国实行民族自治,坚持所有民族一律平等;在经济上,积极支持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对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提供特殊政策优惠;在宗教上,我国实行宗教自由,尊重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在教育上,大力支持各民族地区教育,兴办民族高等教育、双语教育等。但是,所有的这些政策都只有在真正理解了我国的"多民族、异文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民族发展,而跨文化教育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适宜的视角。
  跨文化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对异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而是作为一种完整和可操作的教育过程(包括知、情、意各个方面),是指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
  1998年版的《教育大词典》中对"跨文化教育(cross-culturaleducation)"的定义是:①在多种文化并存的环境中同时进行多种文化的教育,或以一种文化为主兼顾其他文化的教育。②在某个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到另一个语言、风俗、习惯和价值观、信仰都不相同的文化环境中去接受教育。③专门设置跨文化的环境,让学生接受非本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的教育。
  鲁卫群在博士论文《跨文化教育引论》中认为:"跨文化教育是对某一文化的受教育者进行相关于其他人类群体文化的教育实践活动,主要通过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或时间活动进行,并通过家庭、文化机构和各种传播媒体等社会教育途径开展。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理解异民族文化。"[4]实践证明,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只是第一步,是否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态度则更深刻地影响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积极的跨文化态度必然有利于跨文化交流,因此,跨文化态度是跨文化教育理论中很重要的内涵。积极的跨文化态度就是开放、不歧视(平等)、相互鉴赏(尊重)、无偏见(客观)和谨慎的跨文化态度。
  相较知识与观念态度层面,行为是更重要的层面,尤其在具体的跨文化交流中,避免异文化间的冲突仅仅是被动地避开问题,而我们更需要的是积极去了解、理解和包容。这就需要培养跨文化能力。第一,一种全面而准确地认知多民族、异文化,进行跨文化对话交流的能力;第二,一种认同本民族,尊重异民族的跨文化比较能力;第三,在比较能力基础之上的取舍能力,因为合理的取舍可以为跨文化交流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而错误的取舍则可能导致跨文化的灾难。所以,跨文化能力是跨文化教育理论另一个重要内涵。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