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论个体化乡村社会的公共性建设(3)

时间:2014-01-24 08:48 来源:发表吧 作者:吴理财 点击:

  “幸福村落”建设经验还告诉人们,使个体化农民再次嵌入乡村社会,不能简单地排斥地方政府的作用——如果地方政府的制度和机制供给与乡村社会实现有效对接,能够极大地激发乡村社会的内在活力和凝聚力,这样的地方政府作用就是必要的且合理的——关键在于国家是如何介入的。例如,陈蒨通过对浙江杭州西湖梅家坞“茶文化村”和台湾宜兰县白米“木屐村”两个村庄文化开发案例的比较研究发现,虽然两地地方政府都有意运用文化政策致力于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开发,但由于实施的文化政策不同导致了两地社区认同、公共精神建设方面不同的文化治理效果。台湾的社区文化建设是以“公共精神”的重构为基础的,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不忘社会建设,这与大陆“梅家坞”案例中的地方经济迅速发展,而个人主义却借机抬头有很大不同。[24]

  无论秭归的“幸福村落”建设经验还是台湾的社区营造案例,均表明,乡村社会公共性建设离不开国家以合理的方式介入。尤其是当乡村社会已经失去自我动员、自我组织能力的时候,更需要国家的适当介入。总之,治疗中国乡村社会个体化病变,必须从国家和乡村社会两边同时发力,最好是二者能够建立一种良性的互赖式治理关系。中国个体化乡村社会的公共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和乡村社会协同创新去解决。

  注释:

  ①村落理事会由村落理事长和理事(经济员、宣传员、帮扶员、调解员、维权员、管护员、环保员、张罗员等“八员”)组成,简称“一长八员”,他们由村落群众或村落户代表民主推选产生,属社会组织成员,以义务方式履职。在具体实行中,往往根据村落实际情况进行配置,如果村落精英较多可以“一人一职”,如果村落精英较少可以“一人多职”。秭归全县12个乡镇共划分1361个社区、2065个村落,选举产生“一长八员”9347名。这些活跃在全县各个村落的近万名村落“一长八员”,在当地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公益事业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农村社会一支不可小觑的、“常驻”“编外农村工作队”。

  参考文献:

  [1][2][5][6]阎云翔.导论:自相矛盾的个体形象,纷争不已的个体化进程.贺美德、鲁纳编著,许烨芳等译.“自我”中国:现代中国社会中个体的崛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4-5、2、19、35.

  [3]阎云翔,龚小夏译.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261.

  [4][14]阎云翔,陆洋等译.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342、344-345.

  [7][10][17]安东尼·吉登斯,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北京:三联书店,1998:40、220、19.

  [8][9]克里斯·希林,李康译.身体与社会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1.

  [11]郑有贵、罗贞治、李成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及其作用.教学与研究,1998(12).

  [12]华尔德,龚小夏译.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中国工业中的工作环境和权力结构.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

  [13]乌尔里希·贝克、伊丽莎白·贝克-格恩斯海姆.前言:个体化的种类.贺美德、鲁纳编著.“自我”中国:现代中国社会中个体的崛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7-8.

  [15]邱梦华.中国农民公私观念的变迁——基于农民合作的视角.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6).

  [16]UlrichBack.RiskSociety:TowardsaNewModernity.London:SagePublications,1992:128.

  [18][23]张法.主体性、公民社会、公共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史上的三个重要观念.社会科学,2010(6).

  [19]阿伦特.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北京:三联书店,1998:88-89.

  [20]哈贝马斯,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252.

  [21][22]乌尔里希·贝克、伊丽莎白·贝克-格恩斯海姆,李荣山、范譞、张惠强译.个体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0-21、21-22.

  [24]陈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文化治理与空间营造.中国季刊(TheChinaQuarterly),2011(2).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