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学生责任意识 因时因事因境而动(2)
时间:2014-01-16 17:01
来源:发表吧
作者:朱彩虹
点击:
次
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合格公民是中学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指出:“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没有承担,不负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件。”[1]这意味着,为社会或自然尽责任和义务是人的天职,责任之于人是根本。杜威在《哲学的改造》中指出,我们是生而无知和不成熟的,因而处在对社会的依赖状态。教学和道德的训练,实际上就是成年人逐步提高幼弱者照料自己的能力的过程。童年期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已经达到独立的成人指导实现自己的独立。这说明,在学生道德训练责任者的培养方面,成年人和孩子的指向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承担的责任也是不同的。威尔逊认为,在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做出判断时要考虑有关人的利益、所有人甚至整个人类的利益——即以责任为定向。显然,教育必须以培养责任者为目的。
在教育实践中,作为中学老师,不管是班主任还是非班主任、是主要承担德育课程教育的政治老师还是其他学科教师,由于在学生面前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的老师唤醒学生责任意识和行为的着眼点和方法也会有差别。可以是以常规性的规范要求学生,也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可以是课程情境化的交流,也可以在实践中直接体验提升。
仔细观察上述案例中该班的原有状况和变化过程,发现同学们对班级环境好坏标准是清楚的,但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发现该班不是值日生缺位,而是同学乱扔已成习惯,相互间你丢我也丢,形成负面传导;同学们不是不想改变,而是作为班级的个体,缺乏循序渐进改观的路径;同学们想担当,却彼此观望,等待共同行动;同学不缺维持良好环境的技能,缺主动担当的责任感。作为学科教师,让这个班级发生变化,立足点不是放在就事论事地改变现状,而是放在对学生责任意识的慢慢唤醒上。
第一、责任意识唤醒,要因时而动
“开船要趁涨潮,行动要看时机。”当学生没有意识到班集体卫生状况与自己有着密切关系时,如在卫生方面进行一两次的突击打扫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问题的产生是一个阶段积累下来的,是个体到群体漠视态度叠加而成的。因而问题的解决也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视变化的状态调整方式方法。案例中,老师先从自己要用的讲台开始,由讲台处向学生面前延伸,再到看不到的卫生房,做给学生看,再带着学生做、等着学生觉醒。伴随着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最终学生完全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并自己担当。
第二、责任意识唤醒,要因事而动
公民的责任指向是多方面的,有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有对家庭成员的,也有对国家、社会和自然的。其中,对自己的责任是各种责任的基础。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作为责任者,在具体事情上,哪些是做到了,哪些是没有尽责,对做到的给予肯定,对没有尽责的事情作为唤起责任意识的切入口加以引导。在具体职责的履行上未达到要求时,分析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共性还是个性因素,把带有共性的问题作为群体责任感唤起的切入点,把个性的问题作为个人责任意识唤起的切入点。如案例中,以该班的良好卫生环境的创造和维护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细微处着手,静下心来做好自己该做的,管理好自己,学生会触类旁通,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从而改变原有的状态。
第三、责任意识唤醒,要因境而动
责任意识的唤醒和行动须在具体的与之相关的范围内或环境下,或班级或学校。因而,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的载体必须是清晰的。学生在自己的事自己做好的责任意识驱使下,能够看到或体会到某种变化,能获得成就感,能获得共同的价值认同。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让他们在平等的气氛中反省自己的行为。面对案例中的班级问题,老师如果采用说教办法,即使目的明确、道理深透,学生的意识没有被唤醒情况下行动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如果用责备或责罚的方法,学生会在被指责后我行我素,或者会因为某种威胁或强制被迫而改变,不会内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真正的责任行为是学生实实在在的行动,是自主自觉选择。
“责任与义务不只是具有规范性品格,更重要的是具有理想引导性品格,只有让他们深入人的主体意识并成为其内在信念和意志(道德内化),才具有现实的伦理意义。”[2]因而,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科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问题的突破口,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内省意识,完成教育者的职责和使命。
参考文献:
[1]康德,苗力田译.道德行而上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代序”第6页.
[2]檀传宝.公民教育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95.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