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下部结构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2)
时间:2014-01-13 17:02
来源:发表吧
作者:刘世涛
点击:
次
2.控制混凝土裂缝问题。
为了能够有效控制桥梁裂缝问题,必须要按照我国相应的标准来进行配合比设计与施工。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进行裂缝验算,对于位于不同位置的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确定要科学合理。采用合理正确的计算公式确定混凝土的配筋率,确保施工工艺的科学性。水灰比以及水泥用量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振捣要实现设计的密实度,还要选用合理的外加剂和掺合料。虽然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裂缝问题,但只要能够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加强其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就能取得不错的控制效果。
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混凝土进入模板时的温度,要封层灌注混凝土,同时要设计好合理的预防和防治措施。如在浇筑后的混凝土上面铺上草垫或者保温塑料薄膜,采取合理的保温、保湿和养护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强度,避免腹板梁产生温度应力的裂缝
3.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为预防钢筋锈蚀进而引发裂缝,为控制裂缝宽度,要确保具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对含氯盐的外加剂用量要严格控制。
4.确保混凝土浇灌施工质量。
现场的混凝土搅拌系统在使用前先做好计量仪表的标定工作,施工中每月对计量仪表进行复检,确保仪表稳定,为稳定混凝土质量打下基础。严格按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施工,做好原材料的抽检试验工作,对不合格材料坚决清退出场。每次混凝土拌和前应做好砂、石含水量测试,据此调整加水量。严格按施工规范控制混凝土拌和时间。混凝土布料应均匀并分层进行,每层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如采用高频插入振捣器可控制在40cm以内),并认真做好混凝土的振捣,防止欠振、漏振,避免过振。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棒头大多为φ50,一般其作用半径为30~40cm,每次其移动距离宜为50~60cm,每层插入下层混凝土3~5cm。操作时必须严格做到快插慢拔,将振动棒上下略做抽动。振动棒插入振捣至混凝土面不再下降、无气泡、泛浆但隐见粗骨料止。在振捣过程中,插入式振捣器的振动,呈截锥形分布,棒头部分的振动力最大。如将振捣棒缓慢地插到混凝土中振捣,表层的混凝土很快被振实,当棒头再插入混凝土底部时,内部混凝土中的气泡就很难透过表层混凝土向外排除。实际施工表明:如浇灌时混凝土分层太厚,或未充分振捣,或振捣方法不当,则混凝土内的气泡无法排除,附着在模板表面而形成麻面现象;如边角部分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则拆模时混凝土保护层被模板粘连掉落而造成缺棱掉角;如混凝土过度振捣,则造成砂浆与骨料离析,离析后砂浆上升而石子下沉,混凝土成型后表面明显分层,色差大,严重的在砂浆聚集部位发生龟裂,或粘模脱皮现象。若施工缝的留置处理不当,也会在混凝土外观上反映出来,轻者有新旧混凝土接槎的痕迹,重者形成混凝土夹渣、裂缝,留下难以处理的结构隐患。一般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才能接槎,上部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施工缝部位凿毛并清理干净,冲水湿润后,先浇1~2cm厚与混凝土同强度的砂浆或水泥浆,然后才往上照常施工。
五.结束语
桥梁下部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对桥梁整体质量影响较大,通过杜绝水泥混凝土施工中的蜂窝、气泡和麻面现象、控制混凝土裂缝问题、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浇灌施工质量,确保桥梁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琳.桥梁下部结构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1):152-153.
[2]黄琦,王英.浅谈混凝土下部结构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和预防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3).
[3]张翀凯.桥梁下部结构混凝土工程具有代表性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大科技o科技天地,2011,(6):373-374.
[4]杨寿新.合武客运专线Ⅰ标桥梁下部工程耐久性混凝土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08,34(3):25-27,29.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