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肖邦《b小调圆舞曲》解读疑点的探讨
【内容摘要】文章认为大多资料对肖邦《b小调圆舞曲》(Op.69-2)这首乐曲的解读存在疑点,通过对当年肖邦创作此曲时的主要活动和个人经历以及当时的创作风格方面的研究,说明这些资料对这首圆舞曲的解读并不是十分恰当,且存在疑点。
【关键词】肖邦《b小调圆舞曲》
肖邦一生中共创作了21首圆舞曲,《b小调圆舞曲》(Op.69-2)是第10首,属于1827-1830年出国前的早期作品。大多资料是这样解读这首乐曲的,"1829年肖邦创作此曲时才19岁,当时他对巴黎还非常不熟悉,思乡的情绪弥漫在乐曲中,全曲到处出现伤感的情绪,有非常明显的玛祖卡风格。"笔者认为这个解读存在疑点,不是很恰当。
一、1829年肖邦没有去过巴黎
据肖邦传记记载,1829年之前,肖邦首次出国远行是在1828年9月初,趁华沙大学动物学家费列克斯·雅洛茨基被邀请到德国柏林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肖邦一同前往,此次出行的目的是结识柏林著名音乐家,听一次优秀的歌剧。虽然肖邦在近处看到了许多名人包括与自己同龄的门德尔松,但他没有勇气自我介绍并且没有和任何人交谈,只能远远地站着。但是这次旅行使肖邦看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他对于柏林歌唱演员的评价并不高,只好寄希望于在巴黎能听到完美无缺的音乐会。
据资料记载,肖邦于1829年创作《b小调圆舞曲》(Op.69-2),1826-1829年在华沙音乐总校学习,毕业后的当月就前往奥地利的维也纳举办音乐会。关于这次活动,著名翻译家梁全炳曾撰文:"1829年7月,肖邦毕业于华沙音乐总校,同月,他首赴维也纳,顺道参观了波兰南部,包括古都克拉科夫等地,归途中游览了德国和捷克。在维也纳,他举行了两场音乐会。"①这应该是肖邦第二次出国,当时肖邦于8月11日在维也纳帝国歌剧院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于8月底回国。受首次演出成功的鼓舞,肖邦回波兰后积极投入到创作和音乐活动中。
1830年3月17日肖邦在华沙国家剧院第一次举行独奏音乐会。同年10月11日肖邦在华沙举办告别音乐会,1830年11月2日肖邦离开华沙奔赴西欧,11月24日抵达维也纳,11月29日深夜至30日凌晨爆发了华沙起义,肖邦滞留国外无法回国,1831年7月20日肖邦从维也纳启程西行,路经德国慕尼黑短暂逗留之后,到达德国斯图加特,1831年9月抵达法国巴黎,确切地说这才是肖邦的第三次出国,也是他首次的巴黎之行。从上述活动的时间来看,肖邦1830年11月2日离开华沙,真正到达巴黎的时间已经是1831年9月,所以1829年肖邦并未去过巴黎。对此著名音乐家于润洋在《悲情肖邦》一书中写道:"1831年9月……初到巴黎的肖邦,经济拮据、生活相当窘迫,不得不接受经济上并不富裕的父亲的接济。"②从这句话的描述也可以看出,1831年9月是肖邦第一次来到巴黎。大多资料认为,此曲的创作背景是1829年19岁时的肖邦对巴黎还非常不熟悉,强烈的思乡之情促使他创作此曲不是很恰当。
二、1829年的肖邦充满了对爱情的憧憬
目前还没有资料能够证明《b小调圆舞曲》(Op.69-2)具体创作于1829年的几月几日,大家都认为这首圆舞曲是肖邦早期的作品,是肖邦在华沙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创作的。但有资料证明1829年4月21日,肖邦第一次在音乐会上见到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女同学康斯坦齐娅·格拉德科夫斯卡,"肖邦对她一见钟情,只是迄今确定不了两个年轻人是什么时候相识的,不过,1829年底到1830年初他们一定是真正相识相爱了。"③从这里可以看出,肖邦在1829年深深地迷恋上了康斯坦齐娅,也意味着肖邦在这一年有了初恋。据肖邦传记描述,肖邦一次又一次地去聆听康斯坦齐娅的歌剧,任凭她美妙的歌喉拨动他爱的心弦。当有俄国军官挤向后台向她献殷勤时,他心如刀割。后来,弗雷德里克与康斯坦齐娅还互相交换了戒指。所以就有人大胆地推测,《b小调圆舞曲》(Op.69-2)应该是肖邦19岁时候写的,那时候他迷恋上了康斯坦齐娅,天性悲伤的肖邦于是就写下了这首曲子,可以给它起名"初恋的回味"。这样的解读当然是没有根据的,更无法证实,只能看做是一种推测而已。大量的资料证明,肖邦对康斯坦齐娅·格拉德科夫斯卡开始只是一种暗恋,肖邦羞于对她表白爱慕之情,这段"单相思"持续了半年还从未与康斯坦齐娅说过话,对于肖邦的暗恋,康斯坦齐娅也许是全然不知。肖邦1829年7月毕业后前往维也纳成功举办了两场音乐会,归来后受维也纳音乐会成功的鼓舞和对康斯坦齐娅爱的驱使,在向往爱情的日日夜夜触发了丰富的创作灵感,把难以启齿的话语转化为深情的音符,为"意中人"写下了动人的《F小调钢琴协奏曲》(Op.21)的小广板慢乐章和《e小调钢琴协奏曲》,把自己纯朴的热情完全倾注在这首协奏曲之中,并在当年9月举办了这两首协奏曲的初演。同时肖邦在1829年10月3日清晨又创作了《降D大调圆舞曲》(Op.70之3),充满了甜蜜的憧憬,并在当天写信才把自己有了"意中人"这个秘密透露给他的好友伏伊切霍夫斯基,肖邦在信中坦率地写道:"我已经有了意中人,虽然半年来我没有跟她谈过话,却忠实不渝地为她效力。她已经闯入我的梦境,对她的想念使我产生了《协奏曲》的慢板的乐感,她使我今晨获得灵感去创作寄给你的那首圆舞曲。"(1829年10月3日)
《F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慢板)倾注了对"意中人"的真挚感情,被称为"康斯坦齐娅的音乐画像"。这个乐章中优美、动人心弦的旋律是肖邦初恋之情最纯真的流露。从这里可以看出,从4月开始直至10月,在这为期半年的暗恋中,肖邦将康斯坦齐娅作为"心中的偶像",写下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Op.21)的小广板慢乐章和《e小调钢琴协奏曲》,还有《降D大调圆舞曲》(Op.70之3),可见肖邦对这份爱的重视,从而也说明肖邦对这份爱充满了憧憬。另外这一年7月前往维也纳举办音乐会获得极大成功,8月底就回到了华沙,这次出行应该是肖邦1829年离开家乡时间最长的。所以这首圆舞曲解读为"当时他对巴黎还非常不熟悉,思乡的情绪弥漫在乐曲中,全曲到处出现伤感"也是存在疑点的。思乡的伤感也应该与维也纳之行有关,而与巴黎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而这份思乡的情感里应该还有对还未表露真情的康斯坦齐娅的思念。三、肖邦华沙时期的创作还没有进入悲情的境界
1830年前肖邦在波兰主要以学习生活为主,但他的创作却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成熟,鲜明的个性化创作风格已逐渐形成。由于肖邦刚刚步入青年,这期间的作品大多情绪明朗,技巧华丽,形象优雅、别致,充满了无忧无虑的青春活力。肖邦充满了作曲家青年时代朝气蓬勃的精神和浪漫抒情的诗人气质,波兰民间音乐已成为他创作中的重要素材。于润洋在《悲情肖邦》一书的导言中写道:"当他在华沙音乐学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时,已经是一位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颇有造诣的青年音乐家了,这时期的创作还没有进入悲情的境界。"④
我们把肖邦离开华沙之前的时期称为"华沙时期",也把这个时期的作品称为早期作品。肖邦离开波兰前,在1827-1830年间的创作圆舞曲作品称之为"华沙圆舞曲",这其中就包括《b小调圆舞曲》(Op.69-2),还有两首没有编号的降A大调和降E大调,降D大调圆舞曲(Op.70-3),另外两首没有编号的E大调和e小调都是具有肖邦早期特征的作品。在肖邦早期圆舞曲中,特别是那些节奏模式严谨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与维也纳圆舞曲相似的地方。这些圆舞曲也受到波兰早期作曲家的影响,肖邦借鉴了维也纳圆舞曲,也同时借鉴了波兰城市圆舞曲的风格。前浪漫主义时期波兰圆舞曲中具有明显的玛祖卡元素。其节奏、旋律和结构的类似使人很难区分这两种舞曲。肖邦也在他的《b小调圆舞曲》(Op.69-2)中采用了玛祖卡模式。1829年肖邦毕业时,正值波兰民主运动走向高潮,正是反对侵略奴役和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培育了肖邦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忱。1830年11月2日,他带着一捧家乡的泥土悄然离开祖国,前往巴黎。11月29日华沙沦陷,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国,他对波兰的故国之情深深根植于他的音乐作品中,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怀念祖国、思念亲人成为他音乐创作的主题,他的创作走向成熟,音乐色彩也由青年时代朝气蓬勃的精神和浪漫抒情走向悲情境界。所以在早期圆舞曲中具有的那种感伤与成熟期的作品有着很大差别,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肖邦不同时期的作品都是带有悲情色彩的,《b小调圆舞曲》(Op.69-2)属于肖邦早期的作品,对它的解读简单冠以"思乡、伤感"的色彩不是很恰当,如果把肖邦晚期和最后的圆舞曲与早期简单直接的作品混为一谈,那也将造成对其作品的歪曲。
总之,肖邦《b小调圆舞曲》(Op.69-2)的解读存在疑点。尤其是这首圆舞曲中的思乡情绪从何而来?1829年的前半年和年底肖邦并未离开过家乡,更没有去过巴黎,只有7月毕业后就前往了圆舞曲之都维也纳,8月中旬成功举办两场音乐会,与8月底回国为期两个月。那么思乡的情绪应该与这次维也纳之行有关,再加上还未与朝思暮想的康斯坦齐娅相识,忧郁应该与此有关,所以也有人把《b小调圆舞曲》叫做《忧郁圆舞曲》,认为《b小调圆舞曲》(Op.69-2)优美抒情,充满诗意。
注释:
①梁全炳.肖邦素描[J].钢琴艺术,2010(3):19.
②④于润洋.悲情肖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36,5.
③梁全炳,姚曼华.肖邦与他爱过的四位女性(一)[J].钢琴艺术,2012(9):17.
参考文献
[1]尤尔根·罗茨.弗雷德里克·肖邦[M].宁瑛,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丁言模.肖邦[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
[3]司徒璧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陇东学院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刘黛)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