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线描教学方法的反思和重构
【内容摘要】线描是传统中国画艺术的主要造型手段,将其运用到动画教学之中对加强动画学生的线造型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教学经验探讨了线描在动画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方法。
【关键词】线描线造型意识教学方法
在动画的造型手法上,尤其是二维动画,线是主要的表现手段,因此学生具备线造型的能力就很重要。在动画基础教学中,一直沿用素描、速写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线造型能力上略显不足。线描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中国画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很早就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又完整的造型方法,我们应该汲取其中的一些经验,将传统线描的优势发挥到动画中,既有利于动画的教学,也有利于中国特色动画的发展。
一、传统中国画线描
线条作为界定形体轮廓的表现手段,一直都存在于东西方艺术之中。从只被用于界形的古老岩洞壁画,到后来被艺术家们融合了构成元素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线条,以线造型一直都是所有艺术造型中最直观和简易的手段。然而在中国画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线条却日渐被赋予了与众不同的特色和意义,其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运用范围广泛,例如传统艺术门类剪纸、皮影、年画等都是采用线来界定形体轮廓,显示着线条造型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而中国的书法艺术更是用线的高度体现。这种以形为载体、线为依托的造型手法逐渐发展成一个独立成熟的艺术创作形式--线描,并成为传统中国画最重要的造型手段。此时的线所具备的不仅是界定轮廓,记录叙事的再现功能,更具有了一种传情达意的表现功能,这在历代经典绘本中屡见不鲜,例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纤细柔韧的线条表现出薄纱透凝脂的质感,《八十七神仙卷》中行云流水、密不透风的高古游丝描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飘逸的衣纹和流云浮空的仙境,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的披麻皴表现出高山的浑厚与巍峨,而《五马图》中刚劲挺括的线条又表现出马的有力肌肉和骨骼。这些作品中书法用笔的方圆正侧、浓淡干湿、提按顿挫体现了线条的力度美及形式美,而线条的开合向背、长短虚实、疏密聚散则能表现形体轮廓、内部结构,还表现其质感、体量以及空间等,由此可见线条在塑造形象中所发挥的重要功能。如果将这些线条的形式规律归纳和总结,并结合专业特点,其不只适用于中国画教学,也将适用于其他专业造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二、动画专业线描教学
动画首先是"动"的艺术,在成片出来之前大量的绘制工作必不可少,这就决定了在造型时要采用尽可能简单而又快速的表现手法,因此简练的线条便成为动画造型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在初期的动画造型训练中,线性速写成为加强学生造型能力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用线造型的能力和对快速运动物体的捕捉能力,加强学生的用线造型意识。线性速写课程要求学生从复杂结构的刻画到动态的快速捕捉,以及恢弘场景的细致描绘都需要用最准确的线条表现出来,相对于传统的素描侧重于明暗光影的教学模式,这种训练方式对快速提高学生造型的能力更加行之有效。其次,动画由于其繁复的制作工艺特点,要求塑造物体的线条准确而又概括,尤其是后期的角色设计要求线条更加精炼。然而,通过长期的线性速写发现,学生的塑造能力提高很快,但到后期的角色设计和场景刻画时,学生并不能将对象线形的穿插关系准确地提炼出来,总是若有若无地辅以调子,线条要么模棱两可,要么呆板无力,更别说对线的精炼概括了,这样自然就给后期角色设计时带来了麻烦。此时有人提出动画开设传统中国画线描课程的必要性,这种将传统线描的纯线形的教学方法与动画专业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也许更有利于动画专业学生线造型意识的培养。
(一)传统线描技巧的临摹和学习
同传统中国画线描课程一样,在动画线描课程的初期,让学生对传统的优秀线描作品进行临摹,目的一是通过临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使用的基本技巧,用心研究作品中运笔的提按顿挫、轻重缓急,用墨的浓淡干湿,领悟怎样用笔才能画出挺而有力或舒缓柔美的线条。目的二是通过临摹,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的穿插来表现结构及空间关系。例如在刻画植物的枝干时,微妙的线条交错就可以交代出树干与枝干的生长关系,在衣纹的处理上,如何使用线条的圆转勾折来表现厚度和交叠,在结构转折的处理上线条该如何变化,线条的开合向背所呈现的凹凸效果,疏密聚散所呈现的画面形式美感等,掌握这些技巧和规律为学生的写生和后面的角色创作提供了基础。
(二)线结构意识的培养练习
传统中国画与动画的线描教学虽然都是为了加强学生用线的造型能力,但在最终的实现上有着不同的结果,中国画讲究其审美内涵,强调意象造型,更注重画者主观意愿的传达和情意的抒发,允许得意忘形。但动画首先强调其实用功能,讲求对物象结构生长规律的客观遵循,对形态运动规律的科学把握,要求学生具备准确用线的能力。因此在课程的中期,要通过大量的写生培养学生用线刻画结构的习惯,加强学生的线造型意识。现在的学生习惯用黑白灰来表现物象,通常看到什么就画什么,缺乏对事物结构的理解和规律的总结。因此在用线条刻画对象之前,首先要对物象的形体结构有准确的认识,形体既包含了物象的形,也包含了体,多数学生在使用线形来表现物象时,通常只画出"形"线而忽略"体"线,而一般来讲,这个"体"线恰恰就是其结构线,例如一个衣纹的产生和体积的塑造,是不能只依赖于一两根线条的,学生在刻画时只看到隆起的那根线,而不去刻画和其一起产生体积的线(凹进去的线条),或者是刻画不到位,不去多尝试提炼线条,而最终确定那根对的"体"线,导致画出的东西没有体积,结构感不强。因此在线描写生的训练中,应加强多种不同种类、不同形态及质感的物象的线性练习,培养学生的线结构意识。小到螺钉榫接关系,大到房屋空间构造,或者杂如乱麻的花草树木的层次关系,以及快速运转物体的瞬间刻画等,让学生仔细分析其构造关系,研究这些结构的用线方法及规律,这样的长期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习惯用线来表现形态特征、体积空间的意识,最终达到对于结构的理解和把握。其次,掌握了用线刻画结构之后,还要根据动画用线"准、挺、匀、活"这四个特点的要求,结合前期的线描技巧画出既准确又好看的线条。欧美很多经典动画形象的线形挺而概括,富有弹性,这样的线形动势感强、有张力,又利于结构动态的表现,画出这样的线除了对结构的充分了解外,更要运用线描的提按顿挫、方圆转折的技巧。因此,有效地将线描的形式美感与动画专业用线特点相结合更利于创造出优秀的动画形象。(三)对线条的类化和简化练习
在学生掌握了用线造型的能力之后,下一步就要结合动画专业的造型特点进行简化和概括训练。同其他专业相比,动画所要掌握的知识面更加广泛,学生学习的任务量更加繁重,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类,从人类的运动规律、爬行类动物的结构构造,到飞禽类的骨骼构成等,进行类化练习,做到知一通百。学生还要惯于运用线描的表现方式来记忆和理解,这种表现手段相比其他方法方便而又快速。平时的练习中,培养学生对同类物象不同形式的描绘练习,例如围巾的不同缠绕方式,衣领与脖子、袖口与手腕结构转折处线条处理的手法,喜怒哀乐等表情的线性变化特点等,从中找出共性规律,不难发现在所有角色的运用上这些规律都是通用的。在动画形象上,其用线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例如健硕强壮的英雄用线挺括方硬,甜美柔弱的美女用线平缓均匀,这也是动画从业者长期总结的经验,我们应该加以学习和利用。在掌握了这些共性结构之后,再根据角色外形特点进行个性刻画,在原有的线形结构上进行夸张和变形,赋予角色不同的个性,塑造出生动的动画形象。
其次动画的造型要求简练概括,这也决定了其用线要化繁为简。例如在各种发型的刻画上,不能像初期的线描那样,将头发的组织和穿插关系都画得面面俱到,而是在把握大形的基础上找到重要的结构转折点进行概括,用最简练的线条画出其盘发、直发、卷发的特征,这个过程要经过不停的琢磨和加工。后期的动画线描课程就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简化练习,这既是对快速练习时期线条的一个提炼过程,也是前期结构线描时期的简化过程,这一时期要将速写的线条更加确定和简化,线条长短粗细、交叉转折都要非常确定,只有在准确而又简练的线形基础之上,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变形和夸张才会更加轻松,电脑上色也会更加有效。
从教学实践来说,中国画的线描对于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动画的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将传统中国画线描元素与动画的专业特点相结合,以利于创作出具有民族特点、更加生动的动画形象。
参考文献:
[1]陈孟昕.动画造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林若熹.中国画的线意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刘临.动画造型新观念[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2).
[4]王克娜.浅谈线描在动画专业基础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5]王丹.线的启示--论中国二维动画线造型的原创发展潜力[J].上海艺术家,2011(4).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责任编辑:曹宁)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