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之于大学品牌塑造的价值探析
摘要: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大学品牌就是一个符号,该符号的能指由大学名称、校徽、校园景观等具体事物组成;所指则由大学精神构成。大学精神是大学品牌的核心,也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本文论述了大学精神在大学品牌塑造中的价值,并系统阐述了其在大学运转中的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和环境营造功能。
关键词:大学精神;大学品牌;符号;民主精神;科学精神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大学品牌就是一个符号,该符号的能指由大学名称、校徽、校园景观等具体事物组成;所指则由大学精神构成。其中大学精神是大学品牌的核心。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也是大学优良传统中最宝贵的部分,它为大学提供了历久常新的动力和源泉,对于凸显和稳定一所大学的形象、特色、风格和水准,举足轻重。大学精神虽无影无形,但又是具体可感的,可外化为校园景观、校园文化、师生的行为等,所谓"有诸内必形于外",它赋予了大学特有的内涵,使其独具个性。
人们认识一所大学的主要渠道是校园文化、校园景观、师生行为、学术声誉等,这些构成了大学品牌的主体,而它们也是大学精神的载体,大学精神通过这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体现,因此我们可以说大学精神是大学品牌的核心。此外,大学精神也是大学得以存在的依据,没有了大学精神,大学就不能称其为大学。唯有大学精神才使得大学与其他类型、其他层次的教育机构相区别,否则大学充其量只是专业技术培训的另一种形式,虽能提供人们受教育的机会,但无法把其素质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大学品牌的评定主体是社会公众,但其是大学本身所有意塑造的产物,而大学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就是大学精神。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家赫钦斯在考察西方大学发展的历史之后,根据自己对大学本质的理解指出:"任何时候,大学都是在统一的精神或者原则指导下运作的。古希腊的大学是以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为统摄力量,而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成为古典大学的统一意志。正因为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思想的支配作用,才使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机构始终存在,大学组织本身才得以正常运作。然而,赫钦斯指出,今日大学越来越缺少这样一种统一精神,因此要想把大学办成现代化的的大学,它就必须找到一种精神或原则作为统摄现代大学的支配力量。"大学精神正是通过其独特的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和环境营造功能来维系大学正常的运转。
1、大学精神的凝聚功能。大学是由多学科组成的松散联盟,大学里专业人才有两种忠诚:一是忠诚于自己的专业。二是忠诚于自己的大学。各科学科专业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彼此之间既有合作与交流,也有竞争。在大学这个高深学问共同体中,维系大学目标、协调专家学者的学术和社会关系的就是大学精神,是大学精神凝聚着各种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使他们根据一定的规范从事研究和教学。正如蒋梦麟在《北大之精神》一文中所言:"本校屡经风潮,至今犹能巍然独存,这是什么缘故呢?第一,本校具有大度包容的精神。自蔡先生长校以来,七八年间这一精神已在本校的肥土之中根深蒂固了,故本校各派别均能互相容忍。平时于讲堂之内、会议席之上、作激烈的辩驳和争论,一到患难的时候,便共力合作。第二,本校具有思想自由之精神。各种思想能够自由发展,不受一种统一思想所压迫,故各种思想虽平时互相歧异,到了有某种思想受外界压迫时,就共同来御外侮。"
2、大学精神的激励功能。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当被内化为学人们的学术良心和道德规范时,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激励着学人们去追求真理,发展知识。一代代学人为了探索科学的奥秘,废寝忘食,孜孜以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代代学人为了维护真理和正义,维护学术独立和自由奋力抗争,即使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蔡元培、马寅初、梁漱溟等人都留下了一件件可歌可泣的故事。蔡元培在任北大校长时期,倡导学术独立,勉励师生以继承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传统为己任,在社会堕落、政治腐败的浊世中伸张正义,直面压力与挑战。蔡元培倡导这种学术独立之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
3、大学精神的规范功能。大学精神能够规范大学行为,指引大学的发展方向,使大学抵挡住各种诱惑和冲击,始终朝着终极目标进军。牛津大学拒绝了沙特亿万富翁的巨额捐款,并不是牛津不需要钱,而是不愿使牛津大学庸俗化,不愿丧失学术的独立和自由,哥伦比亚大学拒绝聘用基辛格,哈佛大学拒绝授予里根荣誉博士学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依附政治。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不为了金钱而从事保密性的研究工作,即使在商业研究中,也要和商家鉴订协议以保证研究的公开性。这些大学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大学精神已深深根植于大学决策者和师生之中,使他们自觉守望着大学精神,抵御各种诱惑和腐蚀,使自己的各种活动都指向大学的历史使命,那就是探求真理和造福人类。
4、大学精神的环境营造功能。大学精神不但直接作用于大学的发展,而且还可以通过为大学营造适宜的环境间接作用于大学的发展。一方面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场所。在大学接受教育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大学精神的感染,当这些人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时,他们也把大学精神传播到社会上去,从而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精神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精神气质的高雅文化,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等手段向社会上扩散和传播,以我国为例,我国文化传统中缺乏民主精神、科学精神,而近代产生的大学成为传播民主精神、科学精神的主要阵地。
时至今日,民主、科学精神基本上已为社会广泛接受。这样,大学精神一方面诱发了社会文化的进步,另一方面社会文化的进步又会反作用于大学精神,巩固大学精神,同时为大学的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促进大学的发展。
大学就这样以大学精神为核心进行运转,不断把大学精神外化为各种具体可感的事物,使其为人们所认识,从而建构起大学品牌。
参考文献:
[1]胡显章.发展科学的大学理念蕴育积极的大学精神[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5-16.
[2]杨鲜兰.论大学精神的培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4,(2):22-24.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