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诚信的构建路径研究(2)
时间:2013-12-20 13:12
来源:发表吧
作者:欧阳兵
点击:
次
言语交往是一种最常见、最简单的人际交往,也是其他人际交往的基础,陌生人之间的言语交往更具代表性。实地调查时,笔者分批次对乘坐火车、轮船等长途运输工具的83名旅客进行了随谈,调查结果见表1。
比较表1中对两个问题的回答可知:第一组中对陌生人主动不说真话的情况要多于被动采信的情况;而第二组中由对方的身份决定采信陌生人的情况又多于由对方和善决定实话相告的情况;第三组说明所告诉事情的性质对决定是否相信对方的作用要大于对方语气的性质。由表1可知,增进言语交往人际诚信的约束条件是:第一,交往双方所处的态势。主动说真话较难,被动采信较易。换言之,态势上的落差构成了诚信的屏障。第二,对方透露出的物质、非物质信息。物质信息包括地位标识,非物质信息包括待人素养,它们分别决定信人言与说实话。第三,所言事题的属性及对等。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涉及谈话的隐私内容,言语交往诚信大多能维持下去,但在确涉隐私内容的情况下,如果一方率先和盘托出,另一方有时也有可能同等呼应。
2.商品交易人际诚信
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人际诚信是核心价值体系在市场秩序中的体现。此次调查的个别随谈在商场、批发市场、街摊旁等处进行,访谈对象77人,其中,买方42人,卖方35人,调查结果见表2。
把收到的假钞继续用于交易,不仅违反了人民币管理条例,还反映了持币者的诚信。问题1的最佳答案是“不会”,但遗憾的是,回答“会”的比例最高;“要看多少钱”、“看用的场合”跟“会”还接近;而“不会”与“自认倒霉”的回答比例却处于次低与最低。同样,问题2的最佳答案应是“退回供货商”,但“按原价再卖”占了店主回答的近半数,“打折再卖”、“用于促销赠送”也分别处于回答比例的第三高、第二高。综合表2,可得出增进商品交易人际诚信的约束条件是:第一,监管无盲区。监管盲区助长了假币流通和以劣充优的侥幸心理,使假币流通者和售劣贩假者由首鼠两端变为无所顾忌。第二,平时的诚信教育。“要看多少钱”、“看用的场合”、“打折再卖”、“用于促销赠送”说明,当事者人性中向诚的一面尚存,应归功于日常的教化。第三,救济机制。社会若能对主动或消极不用假钞以及对退回供货商或消极的下架问题产品所产生的费用予以救济,那么讲诚信的正气则可由式微而变得光大。
3.求助场域人际诚信
求助场域人际诚信的调查集中在“路人跌扶”、“入户求助/施助”两个假设场景,调查对象主要是路人、顾客、户主,共57人,调查结果见表3。
对问题1的回答中,带否定性心态的有“走开”、“看热闹”,占到72%,“犹豫帮否”的心态介于“看热闹”与伸出援手之间,而“报警”、“搀扶”的积极心态只占到12.5%。对问题2的回答情况稍好些,“不搭理”、“要对方去别处”、“很纠结”的否定性心态只占到36%,但“核实对方的身份”占了最高的比例,比“爽快开门”高出近两倍的百分点。因此,增进求助场域人际诚信的约束条件是:第一,富于同情心。有了同情心,至少会在问题1中作答“犹豫帮否”、“报警”甚至“搀扶”,在问题2中作答“核实对方的身份”、“很纠结”直至“爽快开门”。第二,去除多疑心。疑心固然无可厚非,但确对人际诚信有影响。如“走开”、“看热闹”、“不搭理”、“核实对方的身份”、“要对方去别处”都有多疑的影子。第三,涵润道德心。道德心的滋养,会对人际诚信的抑制产生反制,以“要对方去别处”、“很纠结”最为典型,其次为“犹豫帮否”。
4.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人际诚信
互动主体大都是信息发布的官方、企业和信息接受的消费者。考虑到企业在信息发布中的重要地位,此轮田野调查的51名对象中,有企业人士22人,调查结果见表4。
调查结果反映,该场景人际诚信的总体状况不够理想。问题1的否定性作答,如“袒护产品”、“走过场”、“专家的说法”、“反应被动”,占到90%,大大高于“总体可信”的占比。问题2的否定性作答占到77%,也高于“有监督作用”的占比。由此可知,增进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人际诚信的约束条件是:
第一,信息要对称。A方掌握的信息短缺于B方,A方必然会对B方的行为作出误判,反之亦然。第二,沟通要充分。消费者和信息发布方之间若存在反馈的隔离墙,就会埋下猜疑的种子,加重误解。第三,举言要避嫌。消费者网民用匿名质疑食品安全信息,对方就有理由怀疑其诚信度注水;同时,信息发布方不用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而用本系统的所谓“权威发布”,或自行委托质检院所来自证清白,也会授人以失信之柄。
三、四种人际诚信个案研究的启示
1.人际诚信的实质是一种相互博弈的过程
从行为主体看,第一种、第四种人际诚信中问题1和问题2之间的双方一正一反,是博弈关系;第二种、第三种人际诚信中的博弈关系则存在于问题内部(如收到假钞者与使用假钞者的博弈,跌倒者与搀扶者的博弈)。从回答内容看,模棱两可、不置可否的表述反映了当事人一种游离观望的中间态,体现的正是当事双方的博弈关系,它们大致处于回答栏的第二、三、四列位置,且三者之和占了很高比例。
2.博弈中的均衡是双方实现诚信的一个必要条件
上述诚信中的诸多约束条件都与双方的“均衡”相关:第一种诚信中的“交往双方所处的态势”与“所言事题的属性及对等”,蕴意着态势上的均势或说话内容上的对等。第二种诚信中的“监管无盲区”与“救济机制”也体现出均衡之意,对于使用假币和售劣贩假的行为,政府和社会应该“压”,对于市民主动上交假钞、商家主动下架问题产品的行为,政府和社会应该“顶”,以此来拉平二者的气场。第三种诚信中的“富于同情心”意味着搀扶者怜悯跌倒者的同时,跌倒者也应体恤搀扶者而不应倒打一耙,如此社会上就会多一些一方助人为乐、一方心存感恩的温馨场面;“去除多疑心”通过给入户求助/施助者的诚信以足够的信任来均衡双方关系,使一方的诚信得到肯定的回应,求助场域中的人际诚信就会得以延续并健康发展。第四种人际诚信无论从媒体、民众的互动还是从该诚信增进的三个约束条件来说,都是产生于信息接受方和发布方的均衡。
3.人际诚信增进的一般进路:“跷跷板模型”
该模型概括了四种人际诚信增进的一般进路,其含义是:在确立人际诚信可以作为一种外在博弈的形态并可用技术工具加以优化的认识基础上,后续演进的关键就是要使甲乙博弈双方保持均衡;保持均衡的关键是找到均衡点;找到均衡点的关键是△的位移;△位移的关键是借助某一外力;在“国家—市场—企业”三分法的视域下,某一外力只能来自△外,即政府和社会。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