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可持续增收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13-12-17 10:05
来源:发表吧
作者:胡红斌
点击:
次
摘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其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运用计量经济分析软件,从收入来源着手选取德宏州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建立对数多元函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农田有效灌溉、非农就业水平以及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民增收呈正相关关系,而粮食播种面积、农资价格与农民增收呈负相关关系。结合实际,通过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建立财政农业支出长效机制、促进资源要素有效流转和规范交易等途径,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
关键词: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036-04
德宏州是云南省西部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基于“边疆、山区、民族、贫困”的现实,德宏州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特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把握德宏州农村农业农民状况,以收入来源为切入点,剖析农民可持续增收影响因素,探索德宏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德宏州农村农业农民概况
1.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由于起点低、底子薄、民族差异等现实,以及财政对农业投入相对不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第一,从农业生产结构看,第一产业仍居主导地位,尤其种植业比重偏大,二、三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2012年,德宏州农村人均农业总产值为10 430.5元,其中农业(种植业)总产值占农林牧副业总产值的67.0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6.46%,而从事非农人员比重仅为10.80%。①第二,在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上,农村山地多的现实,使得德宏州农业科技推广效果不佳,无法凸显农业机械化的辐射效应。农业生产组织仍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要形式,且家庭经营现代化程度弱。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家庭经营生产成本攀升,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低。2012年,德宏州农村户均耕地的经营规模仅为9亩,而农村生产费用占农户家庭经营收入比重高达51.13%。②
2.农业生产基础较弱。农田、水利基础脆弱,农业生产人均资源占有少且分散,农民再积累资金短缺,家庭生产规模经营小,农业生产效益偏低。首先,从水土资源占有看,山区乡镇数量多,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适宜生产的耕地少,旱地、洼地、陡坡地多,且坡地利用率较低。2012年,德宏州3县2市,50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336个村委会,32个居委会,其中山区村委会220个,占全州村委会个数的65.48%。全州耕地面积145073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59%,而农田有效灌溉率仅46.97%。③其次,在人力资源方面,德宏州农村人口比重大,从事家庭经营劳动力居多,人均耕地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难度大。2012年,德宏州共有21.74万农户,92.55万农业人口,分别占德宏州家庭总户数的65.85%、德宏州总人口的75.28%。在59.7万农村劳动力中,53.04万人从事家庭经营,其中从事种植业生产44.62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8.84%、74.73%;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仅2.17亩,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为3.65亩。④
3.农民收入来源呈多元化趋势。从收入来源看,德宏州农民的收入已从单一的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转变为包括外出务工、农业经营收入为主,伴之以少量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内的多种收入来源。2012年,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93.21%,工资性收入占4.01%,转移性收入占2.76%,财产性收入仅占0.02%。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仍主要依靠农林牧渔等传统农业产出,尤其以农业收入为主。2012年,德宏州农民人均纯收入4 763元,其中家庭经营性人均纯收入为4300元,占90.27%;从产业结构来看,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达8 632.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纯收入为7 513.9万元,比重高达87.04%,第二、三产业收入比重仅为7.36%和5.6%;且第一产业内部,农业收入为7 437.3万元,比重为98.98%,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高达86.15%。① 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的低下,直接制约着德宏州农民收入的增长。调查发现,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来自于省外县内打工比重偏高,来自本乡省内打工比重偏低。而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是以农业四项补贴为主,且财政支农绩效不显著。这说明,德宏州农民主要仍是依靠参与财富创造活动来提高收入,而从社会财富分配上获取的收入相对较少。近几年,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有下降趋势,但,当前依然是德宏州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从收入来源角度看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影响因素
(一)定性分析
农村居民收入按来源可分为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1.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条件、产业结构状况等是影响德宏州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关键因素。传统城乡二元结构下,国家财政对农村投入相对不足,尤其在交通、水利等方面农村公共服务滞后,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林牧渔业存在较高的自然风险及不确定性等产业缺陷,以及农业内部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导致农产品价值实现能力低,农业收益率偏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制约着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提高。
2.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农民非农就业能力弱等因素是德宏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主要障碍。长期以来,由于铁路、高速公路等设施缺失,使得德宏州人流物流信息流阻滞。境内的主导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除农业方面的粮食、甘蔗、茶叶等传统产业和工业方面的蔗糖加工、水电外,其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缺乏新兴骨干产业。以芒市、瑞丽为主的中心城镇,产业经济尚未形成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加之,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偏低、掌握劳动技能单一,非农就业竞争力弱,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低,农民获取工资性收入渠道狭窄。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