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传感技术与网络媒介符号空间中的生活世界隐现(4)

时间:2013-12-10 16:05 来源:发表吧 作者:梁国伟 点击:

  分析上述4个向度的传感器技术获取信息的方式,我们发现,所谓身体传感技术,实际上就是一种模仿和扩张身体感知能力的技术,其技术基础,是将无机自然界和有机生物体,全部转化为可以计算的微粒构成的电子空间,然后与现实世界中的人类身体运动信息连接,生成一个以数学方法构建起来的、在自然界和身体之间流动的直观化电子信息空间。图4为在图1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直观化电子信息空间模型。
  图4身体传感技术构建的电子信息空间模型在这样一个由身体传感技术构造起来的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各种类型的身体传感器将自然界和生命体的构造全部转化成了具有同质性的电子微粒,使得原本物理世界和生命世界之间无法逾越的界面变成了一个流动的网络电子信息空间。目前,我们似乎还不能在现代科学的知识框架内确定这样一个空间的性质,然而,在哲学、心理学和艺术的范畴内,却还能够依稀辨认出这样一个空间的存在。对此,身为数学家的胡塞尔曾经指出:“数学是通过在其时空形状方面使物体世界观念化来创造观念的客体的,数学可以从那还没有得到规定的普遍的生活世界的形式中首先使空间和时间及其在它们之中发生着作用的经验—直观的多种多样的形状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客观世界。”如果说,先验地存在于人类大脑中的数学思维与身体运动的汇合,能够使我们获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客观世界,那么,由图4所表征出来的,将现实生活世界和身体运动汇合于一个按照数学原理构建的电子信息空间中,又会创造出一个什么性质的世界呢?如果说,这个电子信息空间仅仅是我们现实生活世界的一个模拟符号,那么,如同文字、语音、图片、影像等符号的功能一样,我们的身体与其所处的生活世界,依旧被遮蔽在一团隐约透明的迷雾之中。反之,如果这个电子信息空间等同于我们身体处于其中的生活世界,那就意味着,无论我们的身体与他人身体、或者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将能够通过具有智能的电子微粒流动而获得一种先验的直观明见性。这样一种超越时空的身体直观明见性,能够使我们不必回到石器穴居时代而依旧保持住人类身体的原始基因。如果智能传感技术在精确映射物理世界的同时,还能够映射人类神经系统的电子脉冲运动,并随机植入与当前空间环境相关的记忆以及未来行动的意象,那么,我们也许可以将无机体与生命体连接成一个绵延的电子空间,从而实现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空灵境界。当然,就目前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水平而言,构建起这样一个具有原始空间直观性的生活世界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但是,由身体传感与网络技术,以及其它先进技术汇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介于身体与他人身体、身体与自然界之间的电子信息空间,已经使我们隐约看见了这样一种技术可能性:构建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既能跨越时空而又具有原始空间直观性的生活世界。(责任编辑:徐智本)
  ①LeoSpitzer,“MilieuandAmbianc”,inEssaysinHistoricalSemantics,NewYork:S.F,Vanni,1948,pp.179-225.
  ②[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33页。
  ③[法]莫里斯·梅洛-庞蒂著,姜志辉译《知觉现象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96页。
  ④[美]彼得斯著,何道宽译《交流的无奈》,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216页。
  ⑤[法]安德烈·巴赞著,崔君衍译《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21页。
  ⑥[奥]埃尔温·薛定谔著,罗来鸥、罗辽复译《生命是什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34页。
  ⑦同⑥。
  ⑧[德]埃德蒙德·胡塞尔著,倪梁康、张廷国译《生活世界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239页。
  ⑨[法]昂利·柏格森著,肖聿译《材料与记忆》,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
  ⑩徐光祐等《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对偶关系》,《科学通报》,2005年版,第610页。
  同⑨,第12-56页。
  网页链接:http://www.huaxia.com/thjq/jswz/2012/07/2929095.html。
  同③,第188页。
  同⑧,第218页。BodySensorTechnologyandLivingWorldIndistinctlyAppearing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