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及政策演变研究(2)

时间:2013-11-27 11:23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巢宏 方华婵 谢华 点击:

  以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为标志,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也是我国科技政策发展史上重要的制度法规建设期。除了恢复和重建在文革中损失殆尽的科技系统外,在大的科技方针政策演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第二,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政策,中组部印发《关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第三,通过《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我国科学技术工作8年奋斗目标:部分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接近或达到70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专业科学研究人员达到80万人;拥有一批现代化的科学实验基地;建成全国科学技术研究体系。第四,调整科技政策发展的战略方针。1981年4月,面对世界新产业革命的挑战,国家科委在《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的汇报提纲》中提出"科学技术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新方针。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方针,1982年,中国科学院设立自然科学基金,它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前身。同年,第一个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由计委、科委牵头的"科技攻关计划"开始实施。中国科技体制随即进入了"竞争与市场"阶段。三、我国科技政策体系初步确立时期(1985~1998年)
  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在此背景下,我国科技政策进入蓬勃兴旺的发展时期。纵观这一时期,因科技体制改革侧重点的不同,我国科技政策的发展演变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1.引入竞争与市场机制(1985~1991年)
  在这一阶段,国家科技发展的方针是"面向"和"依靠",即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进入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攀登计划",提出"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概括这一阶段国家科技政策的主要特点--即"引入市场与竞争机制,放活科研人员"。可以说,这一阶段整个科技政策制定的思路都是围绕解放科研人员,引入竞争机制,依靠市场调节来进行的,这一阶段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制定的科技政策整体而言是积极的。
  2.科学政策的调整与创新(1992~1998年)
  在这一阶段,我国科技政策的特征可以用调整和创新来概括。其一,科技政策的调整。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讲话"为标志,中国经济体制迈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阶段。同年,国家科委制定《关于分流人才,调整结构,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分流调整的基本方针是"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开始了以结构调整、人才分流、机制转变为重点的系统改革试点工作。1993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科学技术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1994年,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联合发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明确改革重点是改变传统科研机构重叠、科技力量分散和科技工作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再一次对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政策进行了顶层设计,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为了优化和调整科技力量宏观布局,国务院1996年颁布了《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在"九五"期间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和以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为主的科学研究体系以及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其二,科技政策的试点创新。这一时期"创新"作为一个词汇,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政策文件之中。主要体现为211工程(1993)、技术创新工程(1996)、知识创新工程(1998)的三大工程实施。
  1993年国家教委在高等教育系统开始实施"211工程"。1996年国家开始实施的针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工程",在数家大型企业建立R&D中心,被资助的企业包括海尔、长虹等。1998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试点的"知识创新工程"。这三大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创新系统格局初步形成。另外,为配合这些科技创新工程、计划的实施,国家设立了一批重大人才专项。如:1998年教育部启动了"长江学者计划"。这些专项已经成为人才引进、培养的重要平台,相继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和领军人才。
  总结这一时期,我国明显调整了国家计划资助的方式,从单纯的以项目为核心的方式,变为支持项目和支持科研基地建设并重的方式,支持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一批研究机构按照新机制运行,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此外,大批"海归"加盟祖国的科研教育事业,改革开放后国内培养的博士也逐步挑起了科研工作的大梁,缓解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四、科技政策创新发展时期(1999年至今)
  我国科技政策发展进人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阶段。根据这一时期体制改革着眼重点和深入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这一时期的科技政策的发展划分为以下两个不同阶段。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9~2005年)
  科教兴国的战略早在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就已确立了,但这一战略的真正实施是在1998年之后。1999年,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科技部等七部委《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关于深化转制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原始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等政策的发布,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设立,使我国科技政策一步体系进一步完善,并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在此基础上,2001年,制定并颁布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
  2.实施自主创新战略(2006年至今)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该纲要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及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首个国家科技规划。为配合该《刚要》的顺利实施,2006年2月,国务院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6)6号)。从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税收激励和金融支持、利用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支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发挥教育与科普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建设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加强统筹协调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创新政策框架,共60条基本政策措施。同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明确提出今后十五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2006年9月,中央财政部联合科技部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旨在为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在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规范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2007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该法修订后把新时期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目标、方针、战略上升为法律,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2008年12月,为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9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若干政策》。2009年,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务院颁布和实施《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时,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2010年,国务院又发布实施《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2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该意见的突出思想可以概括为"企业主体,协同创新"。同时指出,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要通过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方新.中国科技体制的形成、演进与改革[A].中国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彭富国.中国科技政策发展阶段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6(06).
  [3]龚育之.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J].科学学研究,1991(03).
  [4]李运祥.建国以来党的科技政策的沿革及伟大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07).
  [5]王伟宜.新中国50年科技政策的发展[J].科学管理研究,2000(06).
  [6]扈春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政策发展回顾[J].生产力研究,2009(12).
  本文系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湖南创新型体系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巢宏、谢华,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方华婵,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