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与中国人的生活世界(2)

时间:2013-11-14 13:29 来源:发表吧 作者:曹梦 点击:

  (三)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长期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1]17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开创并延续了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例如,元宵节吃元宵、猜灯谜;清明节出门踏青、插柳条;重阳节登高放纸鸢、插茱萸等等,许多习俗自先秦两汉时就已经定型,并一直传承至今。
  民俗的变异性是指在民俗传承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1]18民俗文化是几千年来社会发展的积累和总结,在历经千年的传播过程中,语言和行为是民俗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工具,这种特性也决定了民俗文化的变革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以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舌尖上的中国》中提到的望果节,这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望果”起源于公元5世纪末,在这个时期,它还不是一个正式的节日,只是开镰收割前的一种活动。8世纪后期,西藏进入佛教兴盛时期,“望果”也带上了教派色彩。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该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四)民俗的类型性。民俗的类型性,是指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这种标准既是一种定型化的思维习惯,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1]20
  以民俗文化中的民间文学为例,中国著名的四大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和“孟姜女哭长城”——之所以被人们所称颂,就是因为它们所表达的思想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愿望密切相关。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无论是吉林查干湖上的“祭湖祭鱼”仪式,还是海南的林红旗上船之前在妈祖庙中的祈福,或者是捕鱼船上简陋的祈福工具,都体现着劳动人民企盼丰收、感恩自然的思想和愿望。
  (五)民俗的规范性和服务性。民俗文化就其实质而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语言和行为模式,或者说它是民众共同创造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就是民俗的规范性。[1]22简单来说,就是约定俗成。吉林查干湖上的捕鱼工作进展顺利,但是那里的人有一个心口相传的类似于“家法”的约定:只捕大鱼,不捕小鱼。他们用规范化的民俗构成了大家的行为准则,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恩和尊敬。
  人们通过这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遵守着长幼有序的生活礼节、享受着岁时节日的欢乐团聚、祈祷着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这就是民俗文化服务性功能的直观体现。
  三、中国人的生活世界
  对于民俗的分类,众说纷纭,不同的民俗学家由于不同的学术背景和课题需要,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乌丙安在《中国民俗学》中把民俗分为四大类:经济的民俗、社会的民俗、信仰的民俗和游艺的民俗。陶立璠则在《民俗学概论》中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口承语言民俗和精神民俗。本文中,为了更好地引用《舌尖上的中国》中的事例,我们把民俗分为三大类来进行阐述: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生活民俗和精神生活民俗。
  (一)物质生活民俗。物质生活民俗可以分为三小类,即生产民俗、工商业民俗和生活民俗。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中国地域发展的一大特色。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以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创造出如此多的饮食文明。《舌尖上的中国》以食材为载体,记录了中国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域独具特色的食材发掘特点[2]169。
  依靠土地的馈赠,云南的卓玛得到了养家糊口的松茸;浙江的老包在自己的毛竹林里,得到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云南大理北部的山区,老黄和他的儿子树江利用天然的盐井,熬制出“诺邓盐”,并腌制出了极负盛名的“诺邓火腿”。
  湖水和海洋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渔业资源。吉林查干湖的一批职业捕捞者正在用冬捕的收获制作出一桌丰盛的全鱼宴,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南三亚,林红旗也率领着他的远洋捕捞队经历了从一无所获到一日千里的心情变化之后,享用着海鱼午宴。
  然而,无论是采挖还是捕捞,都带有强烈的破坏性和索取性,《舌尖上的中国》在向我们展示劳动人民获取自然馈赠的同时,也不忘向我们传达尊重自然、感恩自然的价值观。
  卓玛在采摘松茸时,当松茸出土后,她会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以免菌丝被破坏;查干湖冬捕的渔网,采用的是6寸的网眼,这样稀疏的网眼自然而然地将那些未成年的小鱼漏掉了,这是“猎杀不绝”思想最好的体现。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同时,智慧的劳动人民还学会了主动与大自然合作,从而达到资源的良性循环。獐子岛是中国最大的海洋牧场,几年前,人们把人工培育的海参幼苗撒在獐子岛海域,使得这些人工幼苗获得了与野生同类完全相同的成长轨迹。这是人类和大自然的携手合作,以最小的生态代价,实现了耕海牧渔的理想。
  (二)社会生活民俗。社会生活民俗主要可以分为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人生礼俗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组织民俗。社会组织这一概念通常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间形成的各种稳定互动关系的共同体,如家族、行会、帮会等。而社会组织民俗也就是指人们建立并沿袭群体内的互动关系,以推动群体事件的时候所形成的习俗惯制。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