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影响弱势群体家庭大学生人格的原因分析
影响弱势群体家庭大学生人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家庭因素。本文从社会、家庭和自身因素做一粗浅的分析:
(一)社会因素
大学生有了更多广泛接触社会的机会,社会世俗的游戏规则对大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大学生阅历浅,对问题认识不够全面,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金钱至上、财富至上的文化氛围会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扭曲,再加上社会人文环境的恶化,大学生就会出现贪婪、冷漠和心情浮躁等心理倾向。由于社会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的择业竞争还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大学生大多没有父母可以依赖,自身在风度、言谈、气质等方面也有不足之处,因而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再次,社会上一些善意的动机实施不当也无意中加大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如各种资助工作,本来是件好事,但由于处理方式不恰当,使一些学生虽然物质上得到了资助,但精神上却遭受了巨大的压力,感到是在接受“施舍”,伤了自尊心,加重了自卑心理。
(二)家庭状况
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家庭结构、家长的文化程度等家庭因素对孩子的成长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有些家长不是有意疏忽孩子在生理方面、情感方面或心理方面的需要,而是因为他们经常被生活中的其他事务所淹没。有些家长或照顾者缺乏为人父母或社会情感方面的技能,面对这种情况,他们感到孤立无援,对孩子发展有不良影响。”由于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素质教育的口号尽管喊得很响,但应试教育依然踏实前进。而大多数家庭多重视子女智力的发展而忽视成长过程中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发展,家庭不适当的教育方式给大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单亲家庭会导致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性格上的缺陷;父母过高或过多或过度溺爱孩子会给孩子养成任性和自私的性格。等孩子考入大学后,父母对孩子的精力投入已经大部分变为经济上的支持,而对心理成长不关心或关心不够,这一阶段父母更应配合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家长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时、恰当地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
(三)个体因素
自身的综合素质较差,到大学后又缺少锻炼的机会,所以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得不到提高,随着自我意识不断变化,久而久之会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这与现今扩大人际交往的社会需要发生矛盾,从而造成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认知意识尚未成熟,当学习成绩、家庭条件、生活习惯和性格等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存在差别时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与评价自我,最终导致自卑、嫉妒、孤僻等心理问题,使人格出现缺陷。
五、塑造弱势群体家庭中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对策
何谓人格?从本体论角度来看,人格主要是指做人的基本准则或基本品格。而良好人格则是指被社会普遍认可、赞同的、健康的、合理的、自觉的做人准则或品格,是展现人格魅力的行为方式。经以上分析可见,弱势群体家庭中的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受家庭、社会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综合多方面原因试图提出以下措施:
(一)社会要提供广阔的实践与就业机会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累实战经验,更重要的是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会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能力储备和良好的心理准备。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的多与少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起着关键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拓展自身素质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发展个性、锻炼能力,并勇于承担责任。通过社会交往可以改变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人或事物的看法,并有机会去总结经验教训,能够正确地思考人生的价值。
(二)提高认识,不断增强社会适应力
社会物质文明的每一点进步都为社会在更高程度上实现公平创造了前提和条件,社会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每一点进步也都努力实现着社会的公平。现阶段社会公平只能是相对的,由于社会成员的个人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每个家庭的情况也是不同的,我们在教育和帮助弱势群体家庭的大学生的时候只有正确认识社会的公平,理性地看待自身目标的实现,要知道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或者借助社会的帮助才能改善自身的生活情况。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面对巨大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意志力的挑战,如果没有对挫折的耐受力,没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就很难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提高认识,正视自己,有目的、有意识地迎接社会的挑战,在更高程度上实现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