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本土化研究
时间:2013-11-01 14:10
来源:发表吧
作者:安洁
点击:
次
摘要:心理学的本土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和研究的热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本土化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精神分析疗法是心理治疗中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法;精神分析理论也在中国特有的东方哲学基础上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契合性。
关键词: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疗法;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051-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各种文化的融合,人们已经逐渐的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社会因素都可能会引发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会应对生活危机。因此,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国内蓬勃的发展起来。精神分析疗法是建立在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精神分析理论也在中国特有的东方哲学基础上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契合性。本文试图阐述精神分析理论以及精神分析疗法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以期在实际生活中将其更好的运用和发展。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Freud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它包含着相互制约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一个组成部分是精神病治疗理论,以神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产生于探索精神病成因的过程中。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心理学理论,是关于人的心理过程的理论。Freud在探索异常心理产生的根源时,提出无意识的概念,强调无意识是人更为原始而广泛的领域,并阐述了其在心理过程中的意义,与之相关部分包括了潜意识理论,性心理理论以及人格结构理论。潜意识理论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的相关内容。性心理是弗洛伊德在对歇斯底里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发现的。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主诉大多与性有关,大多的性都来自他们幼年时的幻想或者自发的愿望。性心理理论认为人类的性欲望来自人类的童年,而不是在第二性征开始发展的青春期。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在"力比多"的驱使下,遵循"快乐原则",性本能冲动是本我心理活动的动力来源;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按照"现实原则"活动,是本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超我代表了社会道德标准,按照"至善原则",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天使我"。通常,三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遭到了破坏,个体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第三个组成部分是哲学,也就是说精神分析学说本身就是一种哲学。
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被称为古典精神分析,在这之后,精神分析经历了内部和外部两条路径的变化。内部变化是指精神分析内部不断的重组与分裂,发展与演变。由最初Freud所倡导的驱力模式演化为自我模式、关系模式和自体模式,从内部推动着精神分析不断地向前发展。外部变化是指,Freud之后的精神分析从哲学、文化学、社会学、医学、语言学等外部学科汲取养分,发展出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后现代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存在精神分析学以及解释学精神分析等,它们推动了精神分析运动继续向外发展。
精神分析的内部变化深化了对人的本质的看法。Freud率先进入了"潜意识"领域,为人类对自身的探索拓展出一片新天地。在后续研究中,潜意识内容的研究重点由本能驱力转为理解自我的适应功能,随后探索客体关系,最后聚焦于关系中人的心理组织和功能--自体。
精神分析的外部变化将精神分析的影响渗透到各个领域。精神分析与存在主义、社会文化、马克思主义以及后现代思潮的结合将精神分析的思想融入进社会文化思想的各个领域,由最初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发展逐步成长为一种包罗万象的人生哲学。
二、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是以潜意识的理论为基点,让潜意识的内容进入到意识中来,然后通过自我认识来解决心理问题。精神分析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挖掘出深藏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童年的精神创伤),使之进入到意识中。来访者在咨询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发生",彻底顿悟和认识自己;咨询师在此基础上加以疏导,使来访者宣泄出压抑在潜意识中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矫治不良行为的目的。精神分析通过协助来访者对本我的剖析,最终促进人格的成熟,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
Freud认为异常心理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其组成的基本因素则是各种动机和本能的冲动。将来访者潜藏在潜意识中的内容召回到意识中,并对这个部分进行分析和解释,是来访者体验"修通"感,让其了解无意识的伪装和真实含义。鉴于此,精神分析疗法最经典的技术包括自由联想法、移情、释梦等。之后发展出的凡是与动力心理学理论有关的治疗方法,均与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和精神分析疗法息息相关。
三、精神分析的本土化
所谓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本土化,是指运用适合国人心理的理论、咨询方法和治疗手段,进行咨询和治疗的工作,以大化的实现咨询和治疗效果。对于精神分析来说,其本土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理清精神分析理论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关系,凸显文化契合性;二是改进精神分析疗法,也就是精神分析疗法的本土化。
1.精神分析理论与中国哲学
不少研究者致力于文化、哲学、宗教与心理学关系的研究,Karkar也曾提出精神分析与印度文化的关系,杨德森先生曾提出了道家认知治疗。儒家思想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塑造着整个社会与个体的超我。当然,相较于儒家思想,精神分析更倡导个性的发展。道家思想崇尚自然之道,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尤其针对知识分子阶层而言,它的影响更为深远,简而言之,道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心理防御机制。佛教思想是对中国人具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宗教哲学思想,佛教和潜意识的关系十分密切。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内驱力模式的理论与佛教相通,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与密宗的修行暗合,但是其所要达成的目标却是不同的。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