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高校旅游专业“品行、品质、品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16-09-17 09:42 来源:发表吧 作者:熊金银 点击:

  【摘要】我国旅游行业人才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旅游高校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与需求类型之间的矛盾,旅游人才供需严重错位。本研究提出高校旅游专业“品行、品质、品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即铸造学生专业和就业品行——打造教师品质——塑造专业品牌的模式。高校旅游专业要立足本身的教育特色和专业特色,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现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管理和服务的实用性人才、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TheTourProfession“PersonalConduct,Quality,Brand”TalentedPerson’sDevelopmentModeResearchoftheHighSchool
  XiongJinyin
  【Abstract】Thetourprofession’stalentedpersondevelopmenthasaveryimportantprobleminourcountry.ThetourHighereducation’stalentedpersoncan’tadapttheneedtypeofantinomy.Thereisaseriouswrongbetweentalentedperson’ssupplyanddemand.Thisresearchputsforwardthetourprofession“personalconduct,quality,brand”talentedpersondevelopmentmodeofthehighschool.Thencastthestudent’sprofessionandemploymentpersonalconduct-createteacher’squality-moldthemodeoftheprofessionbrand.Thetourprofessionwantstohaveafootholdoneselfofeducationspecialfeaturesandprofessionalspecialfeatures,valuethestudentdevelopmentofactualoperationability,carryoutthetechniqueofthedevelopmentproductionforefrontapplication,manageandministrantfunctiontalentedperson,reunitethetargetofatalentedperson.
  【Keywords】Tour;Profession;TheTalentedPerson’sDevelopment;Mode
 
  目前,全国旅游人才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一方面我国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由不断增加趋向饱和;另一方面,旅游院校在不断扩招生源,可以投身于旅游业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或者选择旅游行业以外的单位就业,导致旅游院校大学毕业生在本行业的就业率低下。就业率低下的直接后果就是专业招生受到影响,专业社会评价下降,专业逐渐萎缩等,高校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和分析。
 
  1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障碍分析
 
  当前,高校旅游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已经不适应时代和旅游发展的需要,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教材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师讲课侧重理论,教师本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很缺乏;而且学校缺少资金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教学与旅游市场需求脱轨,培养出的不是旅游业急需的人才;学校没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学生缺少实践机会。
  1.1办学层次不适应社会需求:目前,我国实施旅游教育的有高等旅游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形成了由职高中专生、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的教学层次。但由于竞争的加剧和办学不规范等因素,我国的旅游教育不同层次出现了严重的错位。职高、中专和大学专科向本科靠拢,而本科、研究生教育无论在专业设置上还是在实际教学效果上,水平同大学专科差别不大,有的院校本科教育缺乏特色,甚至还不如中专教育的效果好。而就旅游业中的导游工作而言,许多旅行社更看重的是从业者的个人实际操作能力。大学毕业生试用后的辞退率要高于职高生,来自旅游企业的评价是职高生比大学生“上手”快,稍加点拨就能独立带团。而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很多时候不如中职生,与他们在学校所学习的内容与实际脱节有直接关系。
  1.2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受传统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影响,产生这样的定向模式:旅游职中、专科教育以操作技能为主,而旅游本科教育则以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为主,同时涉及一定的应用理论。培养目标过于空泛,将学生当成理论工作者来培养,过多注重理论知识,且大多过时或与实际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只能纸上谈兵;培养方向过窄,学生只懂一些技能,缺乏足够的文化素质和理论基础,学生进入就业岗位后会后劲乏力。业界认为旅游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懂一定的理论,缺乏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相比而言,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实践能力比较强,在职业竞争中更有优势。我国高校旅游专业仍然存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行业因素在教育中的体现严重不足,导致旅游高等教育不能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1.3课程体系设计缺乏科学性:目前高校旅游教学内容严重老化,与实际操作脱节,现在有些教材是零乱的知识堆砌,数字信息严重滞后。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是一个综合有机体系,在此体系内的课程能够让学生用以解决旅游管理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课程应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等几个层次;选择方法上应该有必修课和选修课;类别上有理论和实作课。高校旅游专业课程最大的问题是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强,开设时间没有继承性和逻辑性,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不均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旅游专业的精品课程,没有体现当前高校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和高水平、高质量的示范性课程,没有反映出专业发展趋势。
  1.4教学上理论脱离实际:各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旅游管理理论、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业务、饭店管理、旅游文化等,而教授这些课程的教师大多没有从事过相关旅游行业,对旅游业不甚了解,因此大多数教师的理论体系并不完善,教授的多是人云亦云的理论。学生所学的知识丰富,但不能运用到旅游行业中,教学中的教学理论和旅游管理实际情况没有很好的结合,教学内容过时,没有跟上日益变化的旅游发展。学生上手能力不强,不能满足行业需要。有“学院派”之称的教师,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缺乏。有一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长期不在旅游一线工作,对旅游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研究,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旅游教育理论的发展跟不上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院校的教授、副教授多是半路出家,没有旅游专业基础,大多从自身所学的专业角度去研究旅游问题。而近几年进入旅游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士、硕士毕业生,从学校到学校,不少因为在校期间对行业没有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只能照本宣科将前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宣读给学生,闭门造车,理论知识与实践严重脱节。
 
  综上所述,高校旅游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产生了不适应社会需求、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大、招生情况不理想、学生社会评价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高校旅游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思考如何转型和定位,做出人才培养的特色,才能扭转目前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尴尬局面。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模式,要从学生培养、招生、就业、教师、专业各环节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有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塑造旅游品牌专业和品牌院校,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思路。
 
  2铸造学生职业品行
 
  旅游行业存在着人才供需错位矛盾,一方面旅游企业人才从匮乏趋向饱和,另一方面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不断增加,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大,行业就业率低。旅游或饭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选择旅游行业或饭店作为就业单位,有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只是暂时在旅游行业就业,认为在旅游行业做基层工作没有前途,把最初的基层工作看作是不需要上大学的社会就业人员都能胜任的工作。把在旅游行业暂时就业作为跳板,短时间内就改行或跳槽,甚至频繁换岗,在工作岗位不能安心投入,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及学生的评价下降,所以,对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品行教育势在必行。
  旅游专业的学生从刚入校时就需要针对职业品行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可以邀请旅游行业如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做职业引导和宣传,请旅游行业的员工分析职业体会,也可以带学生到旅游企业去了解、学习等,使学生对所选专业的学习产生动力和兴趣。学校应该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职业发展讲座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对有关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旅游职业的性质及发展空间、旅游就业环境等信息有一个正确全面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学生对旅游专业的兴趣。
  根据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及变化,对学校的职业素质课程进行合理调整,增加职业教育及就业培训课程的比例,开设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创业能力、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不断强化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观念和责任感。让学生放低眼光,先就业再择业,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毕业生在就业中更应转变思想观念,到基层、到一线、到西部、到乡村,可以实现自我,展示自我。因此,职业品行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调整心态,直面现实,合理自我定位,转变就业观念。
 
  3打造教师专业品质
 
  3.1由专到全:旅游高校教学要突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素质,必须建立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数量相当,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指导实践教学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旅游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精通其中一门专业课的知识,还要能有机联系其他相关学科,学生才会具备综合运用的能力。不论哪门课的教师都应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丰富自己其他旅游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师要积极参与科研,引导学生做研究,在科研中不断促进教学。
  3.2由理论到实践:教师应该多参加实践,向旅游一线员工学习,定期到旅游行业参加培训。学校要积极培养专职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学校要制定完善的政策,鼓励教师通过学习,考取餐饮、客房、前厅服务技师证、全国导游资格证、领队证、旅行社、饭店经理资格证等行业相关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选派教师到先进地区的高校深造,去对口旅游企业进行培训锻炼。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上好专业课积累素材和体验。从上课时间、方式、地点、教学内容均进行改革,学生在实践环境中学习、操作,并得到及时的检验与提高。
  3.3走出去,请进来:为了让教学与日益发展变化的旅游业接轨,还要经费支持派教师走出校门、国门,教师要先跟上旅游最新发展步伐,对教师的培训要高瞻远瞩,应加大投入,提供教师到旅游行业、甚至出国培训的机会,了解目前旅游最新发展和旅游教育。对教师的培训要制度化、系统化,避免流于形式。积极聘请旅游企业的相关人员来学校为学生授课,指导学生操作,如优秀的导游员、旅行社经理、酒店经理、餐厅员工、景区管理人员等。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人员可以弥补教师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缺乏的不足,还能及时把旅游行业最前沿的新知识、管理理念及企业文化传授给学生。他们不但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还便于学校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
 
  4塑造旅游专业品牌
 
  4.1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术界和业界有一种看法,认为现阶段高校培养的旅游人才,只懂得一定的理论,缺乏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相反,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较强,反而在职业竞争中更有优势。应该承认,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定位比较明确,就是培养技术型,动手能力强,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人才。表面上看来,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从旅游行业和从业状况了解,优秀的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其优势会在从业后的一定时间内显现出来。也就是说,高校学生比中职学生的“加速度”要大。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知道在工作中如何学习,后劲较足,具备后发优势。因此,在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校不能丢弃自己理论教学的长处。相比于所谓的理论和实践的争论,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高校旅游教育应该培养具备后发优势和学习能力的专业人才。
  4.2转变教学模式:目前,高校旅游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培养出来的学生上手能力不强,不能满足行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旅游人才上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在学校期间就要有针对性的实践,争取做到毕业就能上手从事工作,这样既能为旅游企业节约在职培训的时间和成本,也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优势。让学生尽可能掌握各项技能,熟悉各种细分行业的运行和操作。结合教学计划,有目的、有安排、有任务地组织学生到旅游行业一线学习,亲身感受实际工作环境和氛围。每次考察和实践要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深入调查,摆脱课堂教学的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3建立实训基地:旅游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学校要投入必要的资金,不断完善与学生操作能力适配的良好设施设备,为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创造条件。首先,要在校内建设一定数量的实训场地和设备,如模拟客房、餐厅、酒吧、多媒体导游模拟实验室等等,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技能训练。学校要注重加强与地方旅游企业的联合协作,实行校企联合,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如旅行社、酒店、宾馆、景区等可以作为学生了解市场的实训环境,可以利用假期做相关兼职和专业实习,把专业知识用于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高校旅游专业品牌的塑造,还要科学设置课程,增加实践课比重,产学结合,引进先进的课程、教材、教法,在专业方向上细分和整合。
 
  5结语
 
  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是服务和管理相关行业,首先要具备做人、做事的职业品行和职业素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树立良好就业品行;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一定程度依赖于教师的水平,所以教师在专业知识上都要追求卓越的品质,教师在专业上要高标准、高起点,引进高级专业教师,打造高品质的教师队伍,走“引进来,走出去”的路子;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为主体和中心,在教师和专业发展上齐头并进,贯穿学生、教师、专业三个环节,定位人才培养的模式。树立高校旅游专业“品行、品质、品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三个环节都是围绕学生培养展开,学生是重点,是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良好的就业来塑造旅游专业品牌地位,打响高校旅游专业的牌子,提高高校旅游专业办学层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J].北京:旅游学刊,2005(01)
  [2]谢苏.国际旅游职业教育比较与借鉴[J].湖北,理论月刊,2006(05)
  [3]黄霞.国外旅游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厦门: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4]王夏.职业生涯设计与旅游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07(08)
  [5]李春芝.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06)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