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0年代的对"父权"主题的彻底颠覆发展到1990年代末以至新世纪对"父权"主题的艺术性重建,卓有成效地推进了"父权"主题规范下常规现实主义的发展。尽管在主题表现的艺术性上体现为对荒诞性和反讽的把握,对语言的那种欢乐般的张力的寻求,对人物心理的多方透视,对多元视点的自如运用等,但都体现出小说家们对"父权"的迷恋和向往,对"父权"主题重新构建的决心和行动。
四、"父权"主题在颠覆中重构:多元主题的混响
进入21世纪,当代小说创作形成了对于"父权"主题既颠覆又建构的多元主题的混响局面。因为"父权"在社会进入后现代时期却仍然顽固的存在着。③"父亲的权利直到最近的时代都得到崇敬和政府的支持……那仅仅是因为政府当局贯彻法律的结果--政府当局在通常的情况下时强调他的意志的。"④小说叙事表面上是对"父权"主题的颠覆,而在骨子里仍表达着对"父权"主题的认同和建构。当代小说并不像传统小说一样是单纯恢复"父权"的历史存在,而是在小说艺术美学的指引下重新给"父权"历史编码,给表现主题的语言提供更大的场域。如刘震云的小说《故乡面和花朵》,实质是对"父权"主题经典的冲动和梦想,但却表现为对"父权"主题的全面颠覆。这部作品对乡村和城市进了双重解构,以最彻底的方式解构了"父权"文化,"父亲"在这里被完全戏剧化了,他是欺骗、无耻、无赖的综合体。小说的叙述没有时间的自然行程,"父权"文化的强大的线性时间被任意割裂,置放进杂乱的后现代场域。语言的快感、反讽和幽默、戏谑与恶作剧构成叙事文本的主要元素。当然,在这部作品中依然有一种肯定性的价值,那就是"姥娘"所表征的人伦价值,那是一种来自传统深处的"父权"文化中"孝道"之类的精神家园的根基,实质上也是对"父权"主题的一种深层次的建构。张炜的《能不忆蜀葵》,以强烈的"父权"抒情和对现代主义场域的迷恋展开叙述,一种灵魂和肉体的撕裂撕扯着文本的叙事,他的小说里表面是对"父权"代表者--父亲的拆解和排斥,而实质上是对理想"父权"代表的父亲的渴望和塑造,他的对"父权"的批判性或反思性成为叙述的动力机制。阎连科的《受活》对现代性的革命史进行了独到的描写,使这段"父权"历史的呈现显示出极为复杂的意味。小说在文本结构、叙事方法以及语言方面,显示出倔强的对"父权"主题的反抗性。文本是怀着对革命与乡土中国的现代性命运的宿命式关切来展开的,他试图回到乡土中国残缺不全的历史中去。小说不断夹杂正文叙事中的"絮言"实际上是对正文的补充与解释。这本身说明,一旦回到乡土中国的生活状态,那些东西是如何难以理解,没有注释,没有说明,现在的阅读完全不知所云。这是对"父权"文化与现代性的极大的嘲弄。乡土中国是如此顽强地自我封闭,它的语言难以被现代性的叙事所包容。小说采用中国旧历来作为叙事的时间标记,所有的时间都在中国古旧的黄历中展开,现代性的时间观念,革命史的时间记录,在这里都消逝在古老的黄历中。这些莫名其妙的时间标记,顽强地拒绝了现代性的历史演进。叙事主体在文本形式上所采用的"絮言"和旧历来作为叙事的时间标记,以此来颠覆"父权"主题,而在实质上,叙事主体怀着对革命与乡土中国的现代性命运的宿命式的关切,对现代性的历史演进的顽强地拒绝,都表现了对"父权"主题的形而上的建构。
进入新世纪后的中国小说创作,叙事主体既不把自己完全作为"父权"主题的忠实捍卫者,也不把自己定位在"父权"主题的颠覆者上,而是在叙事中既有颠覆又有建构,是在否定后的肯定和肯定中的否定过程中表达一种重构新型的、理想的"父权"主题表现模式,这也就形成了当代小说创作"父权"主题表现的多声部变奏。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小说对"父权"主题的态度包含了小说叙事主体对自我对生命对整个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全部复杂的感情。中国社会父权文明的超稳定形态与父性话语的超强的体系结构,使中国当代文学中"父权"主题叙事体现出一种对父权秩序失却或空缺后的生存焦虑所导致的内在行为或精神举止,文本中都映照着一个或显形的或隐性的"父权"主题话语表述的源代码、秩序建构规范,表现出对"父权"主题的召唤更多的来自精神性存在的意义。正如阿恩海姆所指出的:"在有机体的知觉活动中不仅存在着一种偏爱简化和平衡的倾向,还存在着一种通过加强不平衡和偏离简单式样来增加张力的倾向。"④因此,中国当代小说在"父权"主题表现上的"颠覆"与"重构"的变迁过程,充满苦难、狡诈和诡异,是一种坚守和逃离的历史,展现出小说叙事的多样性。对于今后中国小说中"父权"主题叙事的表现我们将做何种预测呢?正如尼采的发问:"看呐:这是个新的诫碑。可是那些将帮着我把它抬到山谷里去铭刻入血肉人心的我的兄弟们在哪儿呢?"⑤
注释:
①张文红:《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②雅克·拉康:《拉康选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173页。
③王岳川、尚水:《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页。
④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08页。
⑤尼采:《查理图斯特拉如是说》,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359页。
(作者单位:陇东学院文学院)
责任编辑马新亚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当代医学》是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国家...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
期刊简介: 《中国药事》(月刊)1987年创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品生...
期刊简介: 《经济论坛》杂志创刊于1987年10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中国《时代金融》杂志社 出版地:云南...
期刊简介: 《营养学报》(双月刊)是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营养专业学术性期刊,1956年3...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