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难感到,诗人的自身形象是很饱满的,有平静而坚强的眺望,有执著的期盼与等待,又有无助的迷茫与绝望。我们似乎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如果我们能够领略到诗人内心的那份真诚、那份执着、那份坚强、那种不懈的追求,就足够了。
风/依然是风/我们无法掌握的刀锋/它来了/总要带走一些/流动的语言灵的画皮/美的丧失/空气的痛/阳光的一块暗疮
风/依然是风/谁能解开它的玉石纽扣/让我们看清/人世艰涩不堪的内心
《谁能解开风的玉石纽扣》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意味无穷。风,我们无法掌握,它有着刀锋的骇人锋利,“它来了/总要带走一些”。这意味着我们的心里必然要损失一些什么。接下来第二节,诗人用灵动的语言,给“风”画像,据此我们对“风”应该有所了解。通过“痛”“暗疮”这两个词语,我们对“风”已有了一定的把握。最后一节,诗人采用“卒章显志”的写法,揭示诗旨,原来,如此让人惶惑不定、让人措手不及、让人心有所失的,正是“人世艰涩不堪的内心”啊!生活,让诗人对复杂诡秘的世态人心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然而能够用如此灵动的语言和才思,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和认识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尽管有迷茫,有困惑,有艰涩不堪的世态人心,有突如其来的困难挫折,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丝毫不减,他前行的步伐始终是坚定有力的。由于诗人对生活的一贯用心,对诗歌的执著追求,使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从1998年开始,田世荣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甘肃日报》《北方文学》《飞天》《星星》《诗刊》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优秀的诗作。
今夜/西域月色融融/从屋脊上婀娜起舞/我在烛光下独品一杯雪水/苦难破门而入/站在我身后的影子里
我重新放下杯子/此刻杯中的雪水仅剩一半/我始终注视墙壁那边摇曳不定的风景/右手拿起开锁的钥匙/左手举杯/递给影子里那张干渴的唇
我知道风逝雪融/旭日东升这只杯子一定在我手上空着/打开盖
然后拧紧/这只沉重的杯子/足够让我在西域的箭镞下/愉快地疼痛一生
《怀中的雪水》一诗发表在1998年第10期《飞天》上,预示着田世荣已迈上了诗歌创作的大道。从此,他不断有诗歌见诸于《飞天》《星星》《诗刊》,引起了诗歌界广泛的关注。
“今夜/西域月色溶溶”,诗一开篇就给我们营造了一种辽阔、遥远、幽静、寂寞的氛围。此时此刻,诗人在烛光下独品一杯“雪水”。我想,这里的一杯雪水,绝非一杯清水,它是西域的“雪水”,有特定的含义在。后面,作者由烛光下独品“雪水”的诗人自身形象分划出另一个“苦难”和自己的影子合二为一的形象。“苦难破门而入”,足见其来势汹汹。然而,诗人既未慌不择路,也未措手不及。他始终注视着“墙壁那边摇曳不定的风景”,“右手拿起开锁的钥匙”,“左手举杯/递给影子里那张干渴的唇”。此处用象征、暗示等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身处苦难而镇定从容的形象。手法新颖高明,感情深沉真挚。诗人身处西域,形单影只,但是在诗人的内心深处,并非只有苦难,只有孤单、寂寞,他以西域的“雪水”,灌溉“影子里那张干渴的唇”,“这只沉重的杯子/足够让我在西域的箭镞下/愉快地疼痛一生”。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痛并快乐着”来概括此诗,但诗人热爱西域、在这片土地上勇敢面对苦难并愉快生活下去的感情和志向,我们不难看出。
巴丹吉林的边缘地带/沙声如水水声如诗/爱情的神鞭如期抽打心中的山脉/疼痛酽如月色烈于夜中的琴声
手握祁连雪烧成的杯盏/于沉默中饮下记忆/马背上形色各异的虹/年关一样/比我一生的祝辞还要丰富
永远裸露根须居住于一块石头/怀揣绿洲深处的酒/拥有一条坚硬深刻的路/这是我要告诉朋友的一切/至于戈壁/我终生感到苍凉/却无法如青草一样轻易舍弃
这首《拥抱戈壁》,抒写的是诗人热爱戈壁的情怀。“巴丹吉林的边缘地带/沙声如水/水声如诗”,读这样的句子,我对戈壁竟然有些神往了。八个字,两个比喻,将戈壁写得如此优美。若是一个对戈壁畏之如虎的人,心中岂能有这般诗情画意?戈壁也有富于痛感的爱情,“马背上形色各异的虹”白有其瑰丽之处。正因如此,诗人要告诉朋友的一切,便是:“永远裸露根须居住于一块石头/怀揣绿洲深处的酒/拥有一条坚硬深刻的路”。田世荣在生活或者诗歌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拔剑四顾心茫然”,他心中是有路的。要不,他怎么能在诗歌创作上最终取得成功呢?
永远像一个人/站在褐色的风里/见面时总是跟我冷冷地握握手/然后点燃各自的香烟/灰烬/弹于石缝/烟雾/还给漠风/烟蒂/捏在各自指尖
永远像一个人/站在褐色的风里/分手时
总要等我先开口/老兄/冷啊
《嘉峪关》发表于《诗刊》2001年第9期,诗中采用拟人的写法,而且将嘉峪关拟成了一个诗人。“永远像一个人/站在褐色的风里”,嘉峪关,不但像一个诗人,而且有了几分哲学家的风度。现在,两个诗人见了面,好,握手,抽香烟,飘于漠风;弹烟灰,落于石缝;捏烟蒂,各在指尖。如此将嘉峪关写得独一无二,独具人格魅力,非有大手笔不可也。“分手时/总要等我先开口”,既幽默,又冷峻。“冷啊”,看来这个工业城市,除了烟雾,还冷得紧。此诗既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气质,也写尽了一个城市的独特之处。若无细致入微的体验之功和对生命的深刻体悟,是断难写出如此奇妙之作的。
灵魂的孤灯/不需要谁来守候
仅仅作为一种暗示/让天空更广/让所有的目光困倦/让一个貌似强大的收获/都变得渺小单薄
盘旋真像一粒粮食的一生/落下/比精神的精神/还要令人刻骨
《鹰》发表于《飞天》2005年第9期。此诗不长,但象征和暗示的意味极其丰富。“灵魂的孤灯/不需要谁来守候”,无比崇高,无比孤绝!“仅仅作为一种暗示/让天空更广”,鹰之胸怀,鹰之精神,如此足矣!“盘旋/真像一粒粮食的一生”,这是非常奇妙的句子。还有更奇的:“落下/比精神的精神/还要令人刻骨”。鹰之盘旋,鹰之落下,其完美,其丰富,其高贵,傲然凛然,令人刻骨!《鹰》寄托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也蕴含着人类精神追索的丰富含义在里面。
总的说来,田世荣的诗,坚实,厚重,空灵,大气,是生活的大地上开出的香花奇葩。他的诗歌,既能真实再现自然景观,又能不断向灵魂深处开掘。田世荣出生于文化底蕴相当丰厚的陇西,并一直生活到高中毕业,随后又只身前往富于传奇色彩而文化底蕴同样丰厚的河西大地长年打拼谋生,再加上他乐观开朗、勇于追求的性格与精神,使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手法多样,感情深挚,意蕴丰富,读来既无艰涩之感,又无口水之嫌。华兹华斯说,抒情是一种自然的流露。田世荣的诗,的确做到了这一点。用一个当下流行的词来说,田世荣的诗,始终充满了一种正能量,能够给人的心灵注入阳光,能够让人看到生活与人生的希望。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中国药事》(月刊)1987年创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品生...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中国《时代金融》杂志社 出版地:云南...
期刊简介: 《当代医学》是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国家...
期刊简介: 《经济论坛》杂志创刊于1987年10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
期刊简介: 《营养学报》(双月刊)是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营养专业学术性期刊,1956年3...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