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5.学生听读并思考:童老师在诵读的处理上哪些地方对你有启示?(播放著名朗诵家童自容先生诵读《岳阳楼记》的录音)
6.交流启示之后学生找出最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设计自己的诵读,展示个性。
7.落实重点字、词、句子翻译,不串讲。
8.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伴着《赤壁怀古》的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质疑、自行提出问题并交流。
3.教师予以问题跟进。
4.学生讨论,交流答案。在问题的讨论中理清文章思路结构、写作特色。
5.再次诵读课文关键处,理解文章深邃思想。
6.全文总结。
7.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从以上教学简案看,教学目的和要求是逻辑推进的四个层次。
一是读准。
第一课时我通过“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自读”、“指名朗读”、“教师正音”环节,让学生参与文本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诵读能力,而且体现了《课标》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其基本内容”这一要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文章“读准”,读准字音、字形等。
在字音、字形读准的基础上,我利用“听读”、“交流”、“自我展示诵读”环节,学生热情高涨(尤其是学生“听读”之后的“自我展示诵读”环节)。实际课堂中学生在这一环节由刚开始的个人展示到后来提议两人比赛再到后面的小组轮赛及男女生PK,教室书声琅琅,学生笑容满面。文本读准的内容则有单纯的字音、字形到节奏、轻重音、语气等多方面。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学生慢慢发现:原来这篇看上去很长的文章,慢慢读下来,文字本身就有韵味,不知不觉地在诵读中拉近了与范仲淹的距离。
二是读熟。
接下来我在“落实重点字、词、句子翻译”这一环节中尽量不死抠字句,只求文意疏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读准”后保留对文章的好感,促其继续诵读文章,将文章“读熟”,文章只有“读熟”了才会有所获,这也是《课标》的要求,(《课标》规定“文言诗文阅读要综合评价学生诵读……读通,读顺文言文的能力”。)接着我布置了“熟读课文”这一课外作业,学生在进一步诵读的基础上慢慢理解重点字、词、句。这样既积累了字词,又提升了学生的文言素养。
三是读思。
通过第一课时的“读准”、“读熟”,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于是第二课时我趁热打铁,以音乐带领诵读,开始“读思”阶段。诵读后,学生就文章思路结构、写作特点等内容自由思考并提出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这一过程中,教师问题跟进,相机引导,师生一起理清文章思路、写作目的等。学生获得了由最初与文章有距离到对文章能进行思考、提出问题的进步。如有的学生对这篇课文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1)文章以记叙为主,还是以抒情议论为主,课文标题是“岳阳楼记”,这是什么体裁?(2)文章为什么要详写洞庭湖的风光?这是文章的中心内容吗?(3)既然“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那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呢?这些有质量的问题的提出本身是不是间接说明了学生语文素养有所提高呢?
四是读品。
“读思”环节之后,我继续让学生诵读。抓住关键处,进行“读品”,进一步积累诵读经验。教学中我让学生紧紧抓住文中两处“异”进行读品。
抓住第一处“然则……得无异乎”进行读品,学生就会茅塞顿开作者为什么将浩瀚无际、风光万千的洞庭湖胜景只用寥寥几句话就带过去了,还说“前人之述备矣”,把自己的文路堵死。原来作者是要为自己寻找与众不同的思路将文章进行下去。文章到底“异”在何处?促使学生诵读三、四段,在诵读中不难发现,文章三、四段两段除了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工整外,并无“异”常处。
抓住第二处“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进行读品,学生在探寻答案的诵读过程中明白“异”在何处:高尚的人们有不同于平常人所有的两种心态。写这两者是为了反衬文章的中心题旨,指出仁人义士异于常人的表现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既是对“以己悲,以物喜”者的劝勉,更是抒发自己伟大抱负的前奏。紧接着,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自然而然地镌刻于天地之间了。在这样的铺垫下,初中学生对范仲淹那种旷世情怀的理解豁然开朗。
上述教学中我采取“读准”、“读熟”、“读思”、“读品”逐层推进的手法,让学生诵读经验一层一层地深入、积累。虽然教学对象是有着沉重学业压力的九年级学生,但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他们不仅发自内心地喜欢这篇课文,积累了重点字、词、句,更主要的是能将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深邃的、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传统美德与人生哲理的名言佳句深刻理解,有了理解就会有传承。
对于曾经哺育出既具有丰富文化修养,又具有传统美德的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经典文学,如何通过初中学生文言文诵读经验的积累,让这棵大树开出新的奇葩,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还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探索。
子曰:“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急?”文言文教学不是训诂之学,而是川流不息的生命。只有多诵读,在诵读中积累经验,初中学生才能感悟到川流不息的生命的涌动。即使这种积累不能短期内促成质的飞跃,但总有一天会让学生有所感悟。有了这样的学习经验,可能会使他们离开教师、离开校园时,更好地继续保有那一份“文言学习能力”,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文言学习的成功呢?
注释:
①王尚文,著.《语感论》修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453-456.
②余映潮,著.致语文教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196.
③姚亮著.引用古诗名句提高作文品位——谈谈高考作文备考方法.文教资料.文教资料杂志编辑部,2007(01).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著.《语感论》修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
[2]郑桂华,王荣生,著.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
[3]黄玉峰,著.“人”是怎么不见的:杏坛真言之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0,9.
[4]于漪,著.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5.5.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