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在内容题材上的关系
伏俊琏在《俗赋的发现及其文学史意义》一文中提到了几个例子。敦煌写卷中有一篇公认的俗赋《齖 新妇文》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与《清平山堂话本》所载《快嘴李翠莲记》在说唱体制、语言风格方面很相似。西晋时期汲冢出土的《古文周书》有一则由师春讲诵的“玄鸟换太子”的故事,从韵散结合等的文体特征来判断,应是一篇俗赋。这则故事让家喻户晓的“狸猫换太子”母题提前了一千多年。淳于髡编的《晏子春秋》写了两百多则故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该书中的一些故事,明显带有讲诵的杂赋性质。①122
苏腾《先秦两汉故事俗赋与古小说之发生》认为,故事俗赋直接成为古代小说题材的来源。⑥29文章列举了“秋胡戏妻”故事为例。“秋胡戏妻”故事最早见于汉刘向《古列女传》卷五《节义传·鲁秋节妇》。晋葛洪《西京杂记》也载“秋胡戏妻”故事。上世纪90年代江苏东海县尹湾村出土的汉代木牍中,出现了《列女傅》(傅通赋)等以赋名篇的文章名称。学者们推测,即使出土的《列女傅》不是刘向《列女传》的全部,但应当是其中可以韵诵的部分故事。因此,《列女传》也许当时就叫做“赋”,也即今天我们所定义的俗赋。此外,“唐代张鷟的赋体传奇小说《游仙窟》情节与东汉蔡邕的《青衣赋》 相类,唐《传奇·封涉》 情节与西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近似,而唐杜光庭《集仙录》中的《云华夫人》,甚至“就是由宋玉赋直接派生出来的一篇传奇小说”。⑥30苏腾另一方面也指出,“汉代故事俗赋与古代小说在创作题材上的关系并不是单方面的,某些小说的故事内核也同样成为后世辞赋创作的题材”。⑥30
马丽京的《敦煌俗赋与古代小说关系研究》则从人物形象塑造、古事军旅题材、游记描写、抒情言志、男女欢情描写方面,论述了敦煌俗赋对后世古代小说的影响。例如《韩朋赋》塑造的贞女形象对后世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人物形象的影响等等。
(三)在艺术特色上的关系
1.以赋体为小说
张鸿勋在《探寻俗赋的流变疑踪——简论敦煌俗赋与后世文学》中认为,以赋体写小说的做法,是唐传奇较为惯用的手法。初唐小说《游仙窟》几乎通篇由骈语诗赋写成,鲁迅先生称它为“始以骈俪之于作传奇”的小说。唐传奇《柳毅传》、《封陟》、《昆仑奴》等都有赋体为文的现象。程毅中先生在《唐代小说史话》中评价这些唐传奇是在“诗笔”之外又加“赋心”,古文(散文)之中又杂以骈体。以赋体为小说的情况明代仍有延续。在小说中插入一些赋作成为赋在小说中的另一种应用。此外,宋元话本中往往有一些赋赞,常以“怎见得”、“端的是”、“是时也”、“真个是”、“正是”、“且见”、“道是”等词语引出,用来描绘人物装扮、心理状态、自然景致、事件态势等,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在散体说话中夹用骈体赋赞的做法成了后世话本小说中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成为我国小说的民族艺术特色。
2.虚构性
虚构性是小说文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小说的诸种要素在俗赋中已具备因子。苏腾在《先前两汉故事俗赋与古小说之发生》一文中说:“初步具备了小说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和环境描写三个基本要素的故事俗赋,其‘寓言写物’、‘敷陈其事’的功能更为强大。”⑥28论文从这三个方面论述了俗赋中的小说因素: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故事俗赋通常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和设问对答的表现方式。叙事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性也是故事俗赋的特征之一。汉代故事俗赋的“类小说”特征,还体现在调侃戏谑、滑稽夸张的虚构性叙事方面……这为后世讽刺小说创作提供了借鉴。⑥28
马丽京的《敦煌俗赋与古代小说关系研究》也谈到了俗赋的虚构性对小说的影响。论文认为:“虚构是赋具有小说意味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⑦论文从人物的虚构和情节的虚构两方面来谈这个问题。人物的虚构方面,作者举《燕子赋》为例,雌雄燕子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代表善良、普通农民的化身,通过燕雀争巢事件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后世小说《西游记》、《聊斋志异》等皆出色地使用虚构来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应也是从俗赋中汲取营养。在情节虚构方面,作者举《韩朋赋》为例。韩鹏夫妇怨愤而死之后,为了报复宋王使他们夫妻分离,乃于各自坟墓中长出两棵大树,根相连,叶相交。这些富于想象力和虚构性的情节具有十分浓厚的小说色彩。
3.铺陈、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传承
赋体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就是铺陈、排比和夸张十分突出。这种手法对后世小说的表现起到重要影响。张鸿勋说:“赋体文学不仅是促成古代小说形成的因素之一,而且其铺陈、夸饰、想象等艺术手法,还被广泛引入当时小说的创作之中。”⑧马丽京则主要选取对比、铺陈排比、比喻、拟人和夸张几种修辞手法来谈俗赋对小说的影响。在《燕子赋》中,善良老实的燕子夫妇和卑鄙恶劣的黄雀形成鲜明对比;《韩朋赋》:“芦苇有地,荆棘有丛;豺狼有伴,雉兔有双。鱼鳖有水,不乐高堂;燕雀群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之妻,不乐宋王之妇。”以赋法铺陈之,增强了主人公的感情。比喻和拟人则还是以《燕子赋》为典型例子,无须赘述;夸张则以《丑妇赋》为例,其中对丑妇的丑状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三、总结
文体之间的关联研究确实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课题。而赋这种具有浓厚中国民族特色的文体和小说在中国历史悠久、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发展的文体相碰撞的时候,其中产生可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就更加多且有价值了。
关于俗赋和小说在源流上的关系,有的研究者比较保守地认为俗赋是小说的一个重要来源之一;而有的研究者则十分突破性地指出俗赋就是当时的小说或者类小说。后者无疑把俗赋和小说的亲缘关系拉得更近。要想把源流问题研究清楚,离不开地下考古的发现。《神乌赋》的出土和《韩朋赋》残简的出土都曾经推动过俗赋研究的进展。研究者们应该利用好现有的传世文献和地下考古发现,继续深入研究这些问题。
虽然俗赋和小说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呼之欲出,但目前似乎仍然缺乏直接证据证明小说脱胎于俗赋之母体,因此小说的多源说仍然占主流。俗赋从被发现到引起人们的研究,时间尚短,研究尚可大有所为。我相信,随着俗赋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重视,俗赋和小说之间的关系将有大白于天下之时。
注释
① 伏俊琏.俗赋的发现及其文学史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18.
② 郑振铎、容肇祖、傅芸子、程毅中等人分别把这种新发现的赋取名为“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和“俗赋”.后来“俗赋”的名称被各种文学史书所接受而保留下来.
③ 廖群.汉代俗赋与中国古代小说发生研究[J].理论学刊,2009(5):116.
④ 参见③第117页和①第119页.
⑤ 王齐洲,李平.曹植诵俳优小说数千言发覆[J].文学研究,2013(5):137.
⑥ 苏腾.先秦两汉故事俗赋与古小说之发生[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9.
⑦ 马丽京.敦煌俗赋与古代小说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46.
⑧ 张鸿勋.探寻俗赋的流变遗踪——简论敦煌俗赋与后世文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
参考文献
[1] 廖群.汉代俗赋与中国古代小说发生研究[J].理论学刊,2009(5).
[2] 伏俊琏.俗赋的发现及其文学史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3] 张鸿勋.探寻俗赋的流变遗踪——简论敦煌俗赋与后世文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 苏腾.先秦两汉故事俗赋与古小说之发生[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5] 马丽京.敦煌俗赋与古代小说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6] 王齐洲,李平.曹植诵俳优小说数千言发覆[J].文学研究,2013(5).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