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从“逸”字的词源解释入手探讨古代画品中“逸”的思想渊源和内涵演变,由浅入深阐发其美学意蕴和内在联系。“逸”字是一个美学范畴,从历代绘画艺术对“逸”的不同阐释,可以看出其中蕴涵的人格精神,画品中存在的“逸品”现象,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其人格精神。
关键词:逸品;逸;文人;画品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1-0027-01
一、“逸”其意
“逸”在中国绘画美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品评标准,自北宋黄休复提出后便成了定论,且特别受文人画家推崇,可以说是文人艺术审美观的反映。什么是“逸”?字典中解释为“安闲;安逸;逸文;逸书;超过一般;超逸”。《说文解字》中释“逸”为:“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从字形上讲是“兔谩訑善逃也”,故可引申为超脱、放纵。
二、《古画品录》的“逸”
在《古画品录》中,“逸”字与不同的字组合,共出现四次,分别用于品评第二品和第三品画家。其中第二品三人袁蒨、陆绥、顾骏之。在这三人中袁蒨最为高逸,其“象人之妙,亚美前贤。”第三品九人,姚昙度、毛惠远、张则等。以姚昙度、毛惠远、张则为“逸”。这几人的画作与“逸”结合,尽显闲淡安逸之风。
在《古画品录》中用谢赫的四“逸”和品“逸”对袁蒨作品鉴,曰:“比方陆氏,最为高逸。”以“高逸”品画,意指和陆绥相比,袁蒨画技高超别致,异于陆氏。评价姚昙度为“画有逸才,巧变锋出”,在此,“逸才”为超迈不俗的才华。随即谢赫便对姚昙度的“逸才”详作解释,即“魑魅鬼神,皆为绝妙。雅郑兼善,莫不俊拔,天挺生知,出人意表。”在评毛惠远时,谢赫曰:“出入穷奇,纵横逸笔。力遒韵雅,超迈绝伦。”从“出入”“纵横”和“力遒韵雅”可见谢赫重在褒奖毛惠远笔法的“超迈绝伦”。而“意思横逸,动笔新奇”,则谓张则思想情致纵横奔放,下笔不落窠臼。
“高逸”“逸才”等作为对人物性情、气度风神等品藻的语汇,谢赫在此品评画作是与时代相符的,人物品鉴逐渐由注重道德转向重视个体的才智、性情以及气度风神。而“逸笔”和“横逸”则是从绘事用笔这个方面来描述美学体验的,其由魏晋南北朝盛行的人伦品藻而援入品文、品书和品画等,实属自然而然,由人的“高逸”“逸才”比类画的气韵或用笔的“高逸”“横逸”水到渠成。当时的绘画,是以人物为主。而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品评的“逸才”可知品评袁蒨的“高逸”原为评价人的言行超拔脱俗、俊逸跌宕。从品“逸”到“逸品”研究绘画本无逸俗之说,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大量参加绘画创作,士夫文人们为了区别于普通画工,于是便出现了雅和俗,士体和匠体之别,出现了文人画。这时逸字的内涵从“人之逸”向“画之逸”转变。从此,“逸品”一词在中国书画特别是山水画中普遍开来,逐渐成为画家共同追求和画论家经常使用的概念,“逸品”则成了人们评价艺术的最高标准。“逸”的美学内涵已经从人格,人品推演到艺术了。
“逸”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品评语汇,其影响绵延几近两千年,至今仍为中国画界重要的批评语汇之一,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美学竟是出发于‘人物品藻’之美学。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发源于对人格美的评赏。”
三、“逸”品对后世的影响
唐末五代,中国封建社会正处在由盛而衰的变化时期。审美意识也在不自觉地顺应这种变化,文人世大夫怡养性情的的态度被欣赏。唐代张彦远便认为绘画是文人的事,“怡悦情性”可随意自然,草草点点,笔简形具,“自然”为最高品第,这里的“自然”和黄休复的“逸品”是一致的。同时,从五代开始,汉文化出现了南北两个中心,北方绘画风格雄强、严谨、认真;南方则阴柔、随意、抒情。再者,北方战乱给经济造成大破坏,经济贫困也带来了文化的贫困,到了宋代,大文人多出在南方,如欧阳修、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等,审美标准也由南方树立起来,“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平淡趣高”,“率多真意”,黄休复的“逸品”观可说是集当时流行审美标准之大成。宋代,文人士夫们在绘画创作中占的地位越来越重,他们把持着上层主流的审美趣味。文人天生的忧郁敏感使庄禅之风日益兴盛,崇尚逸品的审美观也是必然了。文人士夫们深谙逸格表现自然的真谛,在绘画品评上注重天真、天趣,表达了自然与朴素、不虚美、不雕饰的共同的审美要求。在绘画形式上,大方向已趋于写意化,朝着笔简形具的方面发展。到元代,文人的“逸气”更需要抒发,“聊写胸中逸气”成为一代人的心声。“元四家”都力求笔简,以潇洒为尚。其中,倪瓒的“逸笔”说和“逸气”说更是对尔后的文人产生了巨大影响。至明代,徐渭、八大山人的大写意可说是逸品美学的最好明证,视形不顾,直以笔墨抒写自己的真性情,将中国艺术推到了顶峰。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潘运告.唐五代画论·唐朝名画录[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4]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5]朱景玄.唐朝名画录[A].何志明,潘运告.唐五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6]黄休复.益州名画录[A].云告.宋人画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7]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榻写[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8]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9]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1996.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